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书
706800000069

第69章 《战胜华尔街》 (1)

彼得·林奇的股票投资理念已经成为投资界耳熟能详的经典。不过,一般人较少注意的是,作为全球顶尖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对普通投资者如何投资基金、如何挑选基金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恰逢国内基金业发展热火朝天,大量新投资者加入基金投资行列,而投资者在如何投资基金上仍普遍存有误区。那么,我们不妨听听这位管理基金的大师是如何建议投资者们投资基金的。

人人都该买股票

我曾经证明,如果你希望在明天有更多的钱,你就必须把一部分资金投入股票中。

——彼得·林奇

在《战胜华尔街》中,彼得·林奇认为,人人都应该买股票。

“也许我们会在今后的两年或三年甚至五年之中遭遇熊市,你会希望自己最好从未听过股票这个词。虽然整个20世纪充满了熊市,然而,有一点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投资于股票或投资股票基金的资金,最终的回报远远高于债券、存单或其他有价证券。”

股票之所以好于债券,其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随着公司的成长和利润的增加,股东也同时分享到利润的增加,股票的红利提高了,而红利在成功的股票投资中作用显著。如果你完全挑选过去10年、20年持续递增的股票作为自己的投资组合,你想赔钱都很难。

然而,仍然有一些投资者钟情于债券,指望通过债券和大额存单度过幸福的晚年,那么事实情况如何呢?林奇指出:

“由于目前利率水平较低,即使有大笔资金的人也很难靠利息来维持舒适的生活。

我们估算一下,一对退休夫妻把全部财产50万美元投入短期债券或大额存单会是怎样的结果:如果利率下调,他们的收入会大幅下降;如果利率上升,他们的收入增加,但通货膨胀率也会上升。如果全部50万美元用来购买年息7%的债券,他们的收入稳定在35000美元,但由于年均5%的通货膨胀率,10年后这笔钱的购买力下降一半,15年后下降三分之二。因此,从退休以后的某一年开始,这对夫妻或许被迫取消旅行计划,或者动用老本,那会进一步减少将来的收入以及打算留给孩子们的遗产。”

因此,除非特别富有,否则不要依靠利息来过上好日子。

投资者钟情于债券的第二个理由是认为债券较股票风险小。

诚然,股票并非总是以每年8%的速度增值,很多年份里股价下下行。以股票作为债券替代品的投资者不仅要承受股票价格的回调,而且还得准备以很低的价格卖掉股票以维持生活,开头阶段尤其困难。股价的一轮回调可能使你的资产价值跌到买入价之下,再来一次股灾可能使你的资金全部被消灭,这是人们不能承受的。正是基于这样的担心,很多人虽然相信就长期而言投资股票是明智之举,却依然把钱投资于债券。

然而让我们假定你买进股票的第二天,市场出现回调,一夜之间你的资产贬值25%,此时尽管你很懊悔,责备自己不该拿家里的米袋子去赌博,但只要你坚持不卖,结果仍然好于买债券。电脑算出的结果是,20年后你的资总值会达到将近初始投资的一倍。或者我们想像更糟的情况:持续20年严重的经济萧条,股票红利及年均升值只有正常年份的一半。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将是现代金融史上最深刻的灾难。但如果你仍然坚持全部投资股票并每年取出一部分作为生活费用,那么最终你得到的结果同持有债券相同。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在《战胜华尔街》中,彼得·林奇呼吁广大投资者:“买股票吧!即使这是你从本书中得到的唯一的收获,那么写这本书的辛劳也就物有所值。至于投资大型股还是小型股,以及如何挑选股票等问题,都从属于这个基本的要点——购买股票!”

[投资课堂]

股票与债券的关系

股票是一种由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用以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它表明股票的持有者对股份公司的部分资本拥有所有权。由于股票包含有经济利益,且可以上市流通转让,因此股票也是一种有价证券。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股票与债券都是有价证券,是证券市场上的两大主要金融工具。两者同在一级市场上发行,又同在二级市场上转让流通。对投资者来说,两者都是可以通过公开发行募集资本的融资手段。由此可见,两者实质上都是资本证券。从动态上看,股票的收益率和价格与债券的利率和价格互相影响,往往在证券市场上发生同向运动,即一个上升另一个也上升,反之亦然,但升降幅度不见得一致,这些就是股票和债券的联系。

股票和债券虽然都是有价证券,都可以作为筹资的手段和投资工具,但两者却有明显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两者的风险大小不同。债券只是一般的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比股票低,股票不仅是投资对象,更是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高,市场价格变动幅度大,可以暴涨暴跌,风险大,但却能获得很高的预期收入。股票具有极大的投机性。股票的风险性越大,市场价格越波动,就越有利于投机。投机虽然具有破坏性,但也加快了资本流动,加速了资本集中,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社会总供给,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选股:科学、艺术加腿功

我选股的方法,是艺术与科学加上跑腿,20年没有变过。

——彼得·林奇

关于如何选股,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选股是“科学”,需要理性,美其名曰“投资”;有人说选股凭直觉,需要灵感,美其名曰“艺术”;或者被人贬斥为“投机”。林奇的回答是,选股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过分强调其中一个方面都是很危险的。

“选股是艺术与科学的综合,只注意一面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一个钟情于计算、沉迷于资产负债表而不能自拔的投资者,多半不能成功。

如果能够从资产负债表中预测未来,那么数学家和会计师将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另一个方面,把选股当作艺术也同样危险。我所说的艺术,是指直觉、感性以及艺术家擅长的右脑活动。

寻找赚钱的投资机会需要‘技巧的直觉’。掌握技巧可以赚钱,不懂技巧就会赔钱,但这一点是学不来的。有些人真的是在‘玩’股票,歧视做研究,其结果越来越轻视技巧,导致赔钱更多。他们的借口之一是‘股票如女人,永远猜不透’,这句话对女人和股票都不公正。”

虽然把科学和艺术当做第一要义,林奇的选股理念却是基于一个基本信念:“只有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不断地寻找更好的股票。”这也就是林奇所说的“腿功”。

林奇曾估计,大型基金的基金经理每周的工作时间长达60~80小时。林奇每天清晨6∶05离家;6∶45到办公室,看“隔夜文件”(前日买卖活动的总结报告)、本公司分析上市公司访谈的内部汇报与《华尔街日报》;8∶00开出新的买卖清单,发出交易指令;然后进行公司研究:从公开信息中获得线索,从分析师、上市公司投资事务代表寻找进一步的线索,直接到公司去了解情况,等等。

把结果记录在活页上,然后装订成册。按照林奇的描述,这就像一本“很大的用线装订的学生用的笔记本,记录我以前买股票的情况,包括从季报和年报里摘录的重要细节和最近一次买进或卖出的原因”。从1981年开始,林奇就在周六加班,任务是清理办公桌上一周来堆积起来的文件、信件(有时一天能堆3英尺高)、年报与其他公司的交流笔记。公司的午餐会也很少去参加,午餐往往是在电话的间隙中吞食三明治。

在80年代中期,麦哲伦总资产的10%投资于外国股票,这也离不开林奇的辛勤劳动。仅举1985年9月的一次海外调研为例,林奇3周调研了23家上市公司:一个周五在波士顿参观3家公司,当天下午登机飞往瑞典;周一开始在斯德哥尔摩拜访公司,两天之内参观完7家公司;接着驱车到奥斯陆,参观挪威数码与挪威水电;再乘火车去伯尔根,从那里飞往法兰克福,考察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等;赶到杜塞尔多夫,参观拜尔等2家公司;顺莱茵河到科隆,参观了许多公司;再上德国的高速公路(每小时120英里),到瑞士的巴塞尔,考察瑞士的企业;接着穿过阿尔卑斯山到意大利的米兰拜访公司,再到罗马考察企业;然后坐飞机回波士顿,在那里又参观了4家公司。没有林奇的辛勤劳动,他所掌管的麦哲伦基金不会取得那么辉煌的业绩。

在全球化的今天,海外投资成为一种时尚,自然也免不了有亏损,有人便振振有词地提出所谓的跨国投资的“文化性价差”,似乎由于新兴股市的风气不同,在新兴市场的投资结果也会不同。林奇却认为世界上根本不会存在所谓的“文化性价差”,而他之所以这么有把握,正如同他对股票的信心一样,是因为付出了勤劳的汗水。

选股就是艺术、科学加腿功,这是林奇对证券投资研究工作的总结,也是其投资理念的精华。诚然,很多工作是需要细致耐心地去做,就如林奇把《储蓄业摘要》当作旧约圣经来读的精神。我们需要和他一样的勤劳甚至更勤劳,投资领域里大家的智商相差无几,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千差万别,其中起关键影响作用的就是勤奋和认真。同时,勤奋也要有正确方法,对投资标的公司的了解可以有很多种途径,应当不断地学习、体会和总结。

在选股上,林奇有13条原则:

1公司名字听其来枯燥乏味,甚至听其来很可笑更好。因为等华尔街注意到的时候,股价已经上涨10倍了。

2公司业务枯燥乏味,你有充足的时间买入这种公司的股票,当它变成众相追捧的投资对象的时候,你可以转手卖给那些喜欢追风的投资者们。

3公司业务令人厌恶。

4公司从母公司分拆出来。

5机构没有持股,分析师不追踪。

6公司被谣言包围。

7公司业务让人感到有些压抑,有丧葬服务业务。

8公司处于一个零增长行业中,你不用担心竞争问题。

9公司有一个利基。

10人们需要不断购买公司的产品。

11公司是高技术产品的用户,高技术产品的使用成本下降导致公司赢利上升。

12公司内部人士在买入自家公司的股票。

13公司在回购股票。

把握基金类型,叩开基金投资之门

理解和把握基金众多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我们认识各种证券的特点及内在规律,对投资者是非常重要的。

——彼得·林奇

从上个世纪下半叶世界主要国家金融业的发展态势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历史较短的证券投资基金业在世界主要国家蓬勃发展,逐渐成长为与银行业、保险业并肩的行业,在很多国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金融格局。越来越多的大众进入到基金业中淘金,基金已经成为热门投资对象,但仍然有很多人对基金的认识不够清楚,而且随着基金的不断发展,种类越来越繁多,而且运作方式也变化多端,让很多希望进入基金投资的人眼花缭乱。

因此,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中指出:“在基金家族日趋复杂的今天,了解基金的基本类型对于理解基金、挑选基金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