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书
706800000022

第22章 《金融炼金术》(2)

只投资于你懂的领域

我只投资了我懂的领域。

——乔治·索罗斯

你必须知道你在做什么。

——本杰明·格雷厄姆

同上帝一样,市场会帮助那些他们自己的人。同上帝不一样的是,市场从不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沃伦·巴菲特

在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之前,不要做任何事情。

——吉姆·罗杰斯

大多数投资者都认为,把驱车在镇上到处品尝油炸圈饼当做公司调查分析过程的第一个步骤绝对是一个非常幼稚的举动。人们似乎更喜欢购买一些他们对其业务根本搞不懂的公司的股票。这似乎已经成为市场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如果你根本不了解一家公司,那么你就把一辈子攒的钱都拿出来投资这家公司的股票。投资者总是远离那些就在自己日常生活中能够近距离观察到的自己非常熟悉的公司的股票,反而费尽心机寻找那些生产的产品让人根本无法了解的公司的股票。

他们总是带着一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常见心态,四处寻找投资成功秘诀,却唯独忽略了他们肯定能找到这种秘诀的地方:自家后院。

因此,索罗斯告诉投资者:只投资于你懂的领域。

一、找准自己的领地

有一个名叫拉里的投资者。他在20岁的时候身无分文地来到纽约,在华尔街找了一份工作。两年之后,他的投资利润已经达到了5万美元。又过了两年,他辞去了他的正式工作,开始全心为自己投资。他基本上就是自己做风险资本基金,甚至连个秘书都没有。

现在已有数百万财产的拉里擅长在有前途的生物科技创业企业中取得与创办人相当的股权地位。

拉里的成功秘诀在于他建立了自己的市场领地。

其实,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片明确的领地。比如,约翰·麦肯罗、迈克尔·乔丹、贝比·鲁思和泰格·伍兹,他们都有自己的领地。

而且直觉告诉你,篮球场上的麦肯罗和温布尔登网球赛中的贝比·鲁思会像离开水的鱼一样狼狈。

同样,每一个成功投资者都有他自己的领地。如果你已经在投资圈中待了哪怕很短的一段时间,你也可以将下面的每一个名字同某种特定的投资特长或投资风格联系在一起。

本杰明·格雷厄姆

沃伦·巴菲特

乔治·索罗斯

彼得·林奇

约翰·坦普尔顿

吉姆·罗杰斯

杰西·利维摩尔

说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这样的投资“鲸鱼”只占据了一小片领地,可能听起来有些奇怪,然而,在全世界所有上市企业组成的231万亿美元的“池塘”中,就算是巴菲特的净资产达719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也只是一条中等大小的鱼。

不同种类的鲸鱼都生活在自己的特殊环境中,很少彼此越界。类似的,巴菲特和索罗斯也在投资世界中占据了自己的生态领地。而且,就像是鲸鱼的生态领地与它能吃的食物有关一样,投资者的市场领地也是由他懂什么类型的投资决定的。

每一个投资者都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审查自己了解什么类型的市场,从而找准自己的投资领地。

二、划定自己的能力范围

索罗斯、巴菲特、彼得·林奇等投资大师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小部分投资对象中,他们擅长这些,也只擅长这些。这并不是偶然的。

投资大师发展自己的投资哲学的过程决定了他懂什么类型的投资。这划定了他的能力范围,只要他不超出这个范围,他就拥有了一种能让他的表现超出市场总体表现的竞争优势。

这种竞争优势就是衡量一笔投资是否有理想的平均利润期望值的能力。只要他关注的是其他任何类型的投资,他的“衡量工具”就会立刻失效。而只要无法衡量,他判断一笔投资是否可能赢利的能力就与普通投资者没什么两样了。

投资大师并没有刻意去占领某个特定的“生态”市场领地。这只是由他的能力范围自然决定的,对自己懂什么又不懂什么,他心中如明镜般清楚。

因此投资大师不理会他不了解的投资对象,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而他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是因为他划定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他已经证明,如果他留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他会轻松赢利。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外可能确实有一座更高的山,但他对这座山不感兴趣。他那种已经得到验证的投资风格符合他的个性。去做其他事情无异于穿上一件不合身的衣服,一件太大或太小的名牌服装不如一件正合你身的廉价衣服。

索罗斯是通过思考以下问题划定他的能力范围的:

我对什么感兴趣?

现在我了解什么?

我愿意去了解什么,学习什么?

是否有可能在一个让你感兴趣的领域中赢利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比如,你一直对航空业着迷,但你知道,除了一两个特例之外,航空业是一个需要无穷资金的投资黑洞——通常来讲,这些资金最终会流入飞行员工会的腰包。

只有像投资大师一样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你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投资领地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唯有如此,你才能轻松地对不符合你的投资标准的“机会”说“不”,停止赔钱,开始赚钱。

[投资课堂]

在投资领域,一个人的能力范围多广并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认清我们的能力界限,才是最重要的。

世上输钱的例子,往往就是当事人毅然去从事那些他们本身并不十分了解的活动。如果每个人都集中精力在自己所熟悉的活动上,经济里和商业上的失策就会大大减少。最糟的就是当一个人分不清本身能力的界限,而去从事自以为懂得、其实是一窍不通的活动时,这种杀伤力最强。

因此,在从事投资活动时,我们一定要牢记索罗斯的教诲:只投资于你懂的领域。

先投资,再调查

乔治过去总是说:“先投资,再调查。”他的方法是首先做出假设,然后投入少量资金来检验假设,看看他的估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量子基金的一个学员

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只是为他提供投资目标的方向和抓住潜在机遇的方法,并不能提供精确的方位和重要的转折时机。而将其理论转化为实践,以获取利润的秘诀之一则是他投资在先、调查在后的操作方法。

先投资,再调查,这看起来似乎很疯狂,但索罗斯自有他的理由。

“如果我在投资的时候遵循的是‘格雷厄姆/巴菲特’方式。但在我实际购买我正考虑购买的股票之前,我就是没有那种投入的感觉。只有在真的下注之后,我才会认真起来。”

索罗斯有次想买3亿美元的债券,目的只是为了看看市场的反应。

如果证券很容易卖掉,你就会知道市场中有很多买家。但如果它们很难卖掉,或者只能降价出售,市场是在告诉你能把价格推高的购买力不存在。

一个正考虑是否该往货架上添加一种新产品的店主可能会遵循同样的程序。在购入大量存货之前,他会通过供应少量的这种产品来检验市场。只有在这批货很受欢迎的情况下,他才会大量订货。

投资在先,调查在后,意味着提出假设,建立头寸,小试牛刀考验假设,等待市场证明正确与否。如果证明其假设是正确的,则追加头寸,否则及时撤出。

索罗斯提出了某种假设,根据这个假设,建立某个投资仓位。提出假设时,必须假定金融市场的某个趋势已开始出现。有时候确认一个走势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很可能在他犹豫不决之时,市场走势已经开始逆转了,因此提出假设后立即建立头寸有助于其抓住最佳投资时机。在确认金融市场的走势上,索罗斯和罗杰斯搭配得很好。“如果我们的看法不同”,“通常我们什么事都不做。”他们以能各自独立思考为傲。两人都认为,他们不可能从其他华尔街分析师身上学到太多东西。依罗杰斯之见,其他华尔街分析师都跟随群众起舞。他们是这样操作的:每一天,罗杰斯都要深入阅读二十或三十份公司年报,希望找出若干有趣的企业发展情势或若隐若现的长期趋势。索罗斯认为,找出投资命题中的缺陷,是他的主要任务。他有时不得不成为群众中的一分子,根据市场趋势建立仓位。这时找出缺陷,对他来说十分重要。找不到缺陷,他会很感困扰。

可以让索罗斯相对于金融市场的其他投资人拥有十分重要的优势,也能因此寻找各种讯号,而且一旦找到,就晓得某个市场趋势即将结束。索罗斯想知道的是,某个趋势是不是被推到过度的地步。他不停地寻找趋势的转折点,只有这时候,逆势操作才安全,其他任何时候,这么做都要冒很大的风险。一旦索罗斯确信他已找到转折点,就会摆脱先前建立的仓位,从群众里走出来。这个时候,他会拟订新的投资命题,再次根据群众是错的信念行事。索罗斯喜欢说,群众总是跟随错误的趋势,但是他有时也愿意跟着群众走。只要索罗斯相信他的原始命题有效,即使仓位开始赔钱,也不会断然平仓。索罗斯的目的,是达到他能明言他的假设有效的地步。果真如此,他会做更大的仓位,他根据自信程度,决定要做多大的仓位。如果假设无效,他不会拖拖拉拉,而是马上出场。索罗斯和罗杰斯创立量子基金时,罗杰斯是分析师,索罗斯是决策者。他们采取的策略,是先投资再调查,索罗斯做投资工作,罗杰斯做调查工作。

有时索罗斯投资之后,罗杰是做了调查,发现当初的投资有些问题。但是索罗斯可能还是保留已有的仓位不动。他喜欢那样的情况,因为他晓得缺陷在哪里,有助于知道何时出场。当原来的投资概念看起来是错的,那他的目标就是尽速出场。索罗斯喜欢说:“先投资再调查。”实际上,这表示:先形成一个假设,先建立小仓位去测试这个假设。索罗斯爱的这个策略,可以叫做市场中“取得感觉”。索罗斯说:“我想买3亿美元的债券,所以先卖出五千万美元。”“没错,”索罗斯回答,“但是我想先感受一下市场是什么样子。我想先感受一下当卖方的情形。如果卖出很容易,如果我很容易就失掉这些债券,那我会更想当买方。但是如果这些债券很难卖出,我就无法肯定是不是该买进。”研习经济学时,他看起来似乎一直是那个世界的访客,不是永久的居民。研习经济学,他有受骗的感觉,他认为经济学家欠缺实务上的知识,不懂得这个世界运作的方式。这个世界远比经济学家所想像的要混乱得多。在他开始提出自己的理论——知识理论、历史理论,以及及时提出的金融世界理论,他把自己的思想合于一,相信这个世界很难预测。

索罗斯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哲学的思维,他知道,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总是存在缺陷,无论确立了何种假设,在某一特定时段内投资者的想像必是错误的,也就是说这种假设是基于假设中必然存在的某些缺陷之上。成功的关键是在市场的演绎中不断地寻找对自己至关重要的缺陷,关注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当索罗斯与罗杰斯开创量子基金时,他们是有分工的。罗杰斯充当分析师,索罗斯则是决策者,他们遵循先投资、后考察的套路,索罗斯投资在先,罗杰斯考察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