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书
706800000018

第18章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 (3)

有一位石油勘探者,当他准备进入天堂的时候,圣·彼得拦住了他,并告诉他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你虽然的确有资格进入天堂,但分配给石油业者居住的地方已经爆满了,我无法把你安插进去。”这位石油勘探者听完,想了一会儿后,就对圣·彼得提出一个请求:“我能否进去跟那些住在天堂里的人们讲一句话?”圣·彼得觉得没什么,就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这位石油勘探者就把手罩在嘴边大声喊道:“在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话音刚落,大门洞开,天堂里住的所有石油勘探者们都蜂拥着跑向地狱。圣·彼得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于是他请这位石油勘探者进入天堂居住。但这位石油勘探者迟疑了一会儿说:“不,我想我还是跟那些人一起到地狱中去吧,传言说不定是真的呢。”

虽然格雷厄的例子有点夸张,但是由于受到股市的影响而盲目行动的投资者还是大有人在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投资时的盲目性呢?

1学会定量分析

巴菲特认为要在股市非理性波动中保持理性,其中最需要的方法是学会定量分析,从而能够准确判断股市是否过热或过冷。如果投资人能够进行定量分析,尽管不会因此就能把分析能力提高到超人的水平,却能够使自己因此而避免随波逐流陷入股市的群体性疯狂,做出非理性的错误决策。如果投资人根据定量分析发现股市过热,就可以理性地决策不再追涨,乘机高价离场;如果投资人根据定量分析发现股市过冷,就可以理性地决策选择合适的股票低价抄底买入。

巴菲特向我们推荐了一个非常简单却非常实用的股市整体定量分析指标“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NP[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它们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因其计算口径不同,二者又有所区别。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前者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后者则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它是‘生产’的概念,一般来讲,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二者数额相差不大,但如果某国在国外有大量投资和大批劳工的话,则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往往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虽然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NP的比率这项指标只能告诉投资人有限的信息,但它却可能是任何时候评断公司价值是否合理的最理想的单一指标。分析80年来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NP的比率可以发现,这项指标在两年前即1999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这本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警告信号。如果投资人财富增加的速度比美国总体经济增长的速度更高,那么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NP的比率必须不断提高,直到无限大。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巴菲特认为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NP的比率在70%~80%之间时买入股票,长期而言可能会让投资者有相当不错的报酬,但若这个比率达到200%,像1999年以及2000年中的一段时间那样,那么购买股票简直就是在玩火。正如巴菲特所分析的那样,2001年底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NP的比率大幅回落到133%左右,并且以后几年内还在继续回落。

2培养合适的性格

许多投资人重视的是增强自己的才智,努力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到后来却发现,态度决定一切,性格决定命运。

巴菲特认为学习投资中需要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养成合适的性格却并不容易,且更为关键。

至于投资者需要养成何种性格,麦哲伦基金经理彼得·林奇这样概括道:

“在我看来,似乎这种理性应该包括耐心、独立精神、基本常识、对痛苦的忍耐力、坦率、超然、坚持不懈、脑袋灵活、主动承认错误的精神,以及不受别人慌乱的影响;在智商测试中,最好的投资者的智商可能要比平均水平高10%,但是要比最高的智商水平低3%。在我看来,真正的天才由于太沉醉于理论上的思考,所以,他们的估计总是与股票的实际走势不相符,而股票的实际波动情况要比他们想像的简单多了。”

林奇同时认为,投资者要“有能力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做出决定”。要能够抵抗得了人性的弱点,因为尽管大多数认为炒股有诀窍的人被事实证明错了一次又一次,但还是只有极少数的投资者认为自己没有预测股票走势、黄金价格或者利率变动的能力。而且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每当大多数的投资者强烈地预感到股票会涨或者经济会转好时,却恰恰是相反的情况出现了。当我们具备了林奇所说的这些性格后,我们离成功的投资也就不远了。

[投资课堂]

行为金融研究的投资过程中的行为认知偏差,对于我们保持正确的投资态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投资者战胜市场的前提是保持理性,尽可能减少行为认知偏差。

因此巴菲特认为在投资中智商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情商:“你不需要成为一个火箭专家。投资并非一个智商为160的人就能击败智商为130的人的游戏。”“关键是要有一种‘金钱头脑’,这并不是智商,而且你必须要有合适的性格。”

格雷厄姆认为,成功的投资者往往是那些性格稳定的人,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票市场,而是他自己。即使投资者具有数学、财务、会计方面的高超能力,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情绪,仍难以从投资行动中获益。巴菲特将格雷厄姆的精华总结为:“合适的性格与合适的才智相结合,才会产生理性的投资行为。”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1987年年报中指出:“一个投资者必须既具备良好的公司分析能力,同时又具备必须把他的思想和行为同在市场中肆虐的极易传染的情绪隔绝开来,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保住现有财富,努力回避风险

投资法则一:永远不要赔钱。

投资法则二:永远不要忘了法则一。

——沃伦·巴菲特

安全性是巴菲特投资的重要原则之一,他像厌恶瘟疫一样厌恶和躲避风险,男子基金创始人索罗斯同样痛恨风险和损失,对索罗斯来说,一笔投资损失,不管是多么小的损失,都像是退向生活“底线”的一步,是对生存的威胁。其实,不仅巴菲特和索罗斯,任何一个投资大师都相信最重要的事情永远是保住资本,规避风险和损失,这是他们投资策略的基石。

一、保住资本永远是第一位的

索罗斯曾说过一句话:“先生存,再赚钱。”

在市场中,生存是指保住资本。索罗斯在纳粹占领匈牙利的时期打下了他成功的基础,那时候,他曾一度身无分文,屡次受到生存的威胁,也是在那个时候,他从一位大师那里学会了如何在最可怕的危险中生存下去。

在积累了数十亿美元的财产,生存已经明显不是问题的时候,“他仍然在不停地谈论生存问题,”索罗斯的儿子罗伯特回忆说,“考虑到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是很令人迷惑的。”

索罗斯承认,他有“一点点害怕”再度身无分文——就像17岁时那样。“你认为我为什么会赚这么多钱?”他说,“现在我可能没有危机感,但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我如果再次面临那种处境(身无分文),或者说我如果再次面临我父亲在1944年的那种处境,一种让我无法生存下去的处境,而且我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状态也不再这么好,我就会失去勇气,你知道。”

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投资领域索罗斯一直将保住资本作为第一位。因此,乔治·索罗斯甚至比沃伦·巴菲特还厌恶风险……

那么不把保住资本设为第一目标的投资者会有什么下场呢?他们经常彻底失败。即便是曾被媒体追捧的大牌知名投资者也不例外。看看下面这两个例子:

〖BHDFG2,FK12,K12,KF〗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维克多·尼德霍夫崩溃开始1998年4月1997年10月27日崩溃前资产50亿美元13亿美元资产积累期4年20年崩溃结束1998年10月1997年10月27日剩余资产4亿美元无资产损失46亿美元13亿美元损失期6个月1天 这两个例子中长期资本管理基金(LTCM)和维克多·尼德霍夫都使用了有根本性缺陷的系统。说它们有缺陷,是因为它们是围绕赚钱而不是保本目标而建立的。

正是由于他们没有将保住资本作为第一目标才导致惨重的损失。

但是,将保住资本作为第一原则并不是意味着不投资,因为利润和损失是相关的,永不冒险也决定了你永远不会赚钱,那么,投资大师是如何做的呢?

他们重视的是长期效益。他们不会把他们的每一笔投资都看成离散的、个别的事件。他们关注的是投资过程,而保住资本是这个过程的基础。保住资本已经内化到了他们的投资方法中,是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的依据。

这并不意味着投资大师在考虑一笔投资时总是会首先问:我怎么才能保住我的资本?事实上,在做出投资决策的那一刻,他们甚至可能不会想到这个问题。

在你开车的时候,你想的是如何从A点到B点,而不是保命。然而,保命目标却是你开车方式的基础。例如,你总会与前面的车保持一定距离,距离多长视车速而定。在这一规则下,你可能在必要的时候急刹车,避免撞到前面的车,避开对生命和肢体的威胁。遵从这一规则意味着生存,但在你开车的时候,你根本不会去想这些东西,你只是保持车距罢了。

同样,投资大师不需要去考虑保住资本。在他的投资规则下,他自然能保住资本,就像你靠保持车距来避免死于车祸一样。

当保住资本内化到了你的系统中,你只会做这样的投资。这就是投资大师的秘诀。

二、如何避免风险

为了保住现有财富,你必须努力回避风险。虽然股市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却是能够避免的。因此,掌握避险技巧相当的重要。那么,投资者怎样避免投资的风险呢?在此,我们可以聆听巴菲特的忠告:

第一,投资自己熟悉的股票。

这是巴菲特投资操作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这一道理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做到。原因之一在于很多投资者在实习操作中必然会带有过多的主观感情色彩,所以缺乏足够的客观性。表面上看,他购买某只个股似乎有十分充足的理由,但仔细分析,你就会发现这些理由都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问题,根本经不住推敲。原因之二,面对突如其来的行情,没有一定心理准备的投资者往往经不起诱惑,匆忙参战。

作为投资者,对不熟不做的投资理念要多加利用,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投资一些自己熟悉的公司。熟悉的公司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一、自己所在地的上市公司;二、自己所处行业的上市公司;三、基本面比较熟悉,易于了解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投资者自己比较熟悉,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回避投资风险。

第二,做中长线投资。

中长线投资符合经济和股市发展规律。实践也证明,中长线投资的收益要比短线投资大得多。盲目追涨杀跌的弊端,首先是要多交手续费;追涨不一定能获利,而杀跌则必然是亏损的。追涨杀跌的结果,只能是一场空忙,甚至严重亏损。

第三,分散投资。

根据投资专家的经验,要在投资中做到起码的分散风险,通常要持有10只左右的股票:投资学上有一句谚语:“不要把你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而,中小投资者通常无力做到这一点:如果投资者把所有资金都投资于一家公司的股票,一旦这家公司破产,投资者便可能尽失其所有。而证券投资基金通过汇集众多中小投资者的小额资金,形成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同时把投资者的资金分散投资于各种股票,使某些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可以用其他股票涨价的赢利来弥补,分散了投资风险。

第四,看准时机,及时逃顶。

即选择大市、个股调整比较充分的时机入市,避免大市和个股见顶回调的风险。大市和个股的走势是波浪式前进的,正如大海的波浪有波谷和波峰一样,大市和个股的走势也有底部和顶部之分。当大市和个股在一段时间里有较大升幅时,就算没有政策的干预或其他重大利空,技术上的调整也是必要的。通常而言,升幅越大,其调整的幅度也就越大。当大市和个股上升到顶部时,及时抛出股票,就可以避免大市和个股见顶回调的风险;而当大市和个股调整比较充分之后入市,风险也就降低了。所以,在营业厅很冷清时买进,投资者可轻松自如地挑选便宜好货;而当营业厅挤得水泄不通时,虽然牛气冲天,市场一片看好,人们争相买进,但你一定要果断出手,不仅可以卖出个好价钱,而且还可以避免高处不胜寒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