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入土为安
6892300000031

第31章 什罗地

峨边位于川蜀平原与西南高原的过度地段,但也算是在乐山的辖区范围之内。“一年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戴雪帽,山下百花开。”正是峨边的真实写照。

峨边是少数民族,彝族自治县,而老爷子的这位老友,也是一名彝族。也被通常称为‘喏苏’。

而对于老爷子的其他好友老爷子都只是留下只言片语的信息,但对于这位老友,老爷子却留下的足够详细的信息,包括住址。

在峨边汽车站下车之后,对于本地人的话艺凡完全搞不懂。就和听到外国人说话一般。

而所有的招牌上除了汉字之外,在相应位置上还有彝族自己的文字。

不过虽然本地保存这彝族自身文化,但是对于推广的普通话在这里还是通用的。

艺凡问了车站的工作人员,在汽车站搭上了前往乌木的中型客车。

老爷子在给艺凡留下的纸张上写着:彝族人性格豪爽,广交朋友……

艺凡见到的正是这样。在汽车上,看样子毫不相识的两个人,看样子像是无聊时聊天一样聊了几句之后,便摸出了随身携带的酒囊,你一口,我一口毫不顾忌的喝了起来……

在中午时分,艺凡到达了乌木。

老爷子给艺凡留下的地址是:乌木什罗地村……

艺凡在乌木当地问了一下,才知道,什罗地村距离乌木实际距离不远,翻过一座山头算下来直径也就几公里。但是因为有一座大山阻挡,要去什罗地村还需要坐一个小时的当地的小汽车。

但是每天发往什罗地村的客车只有三趟,而下一趟,也就是最后一趟还要等四个小时……

不过艺凡也得知,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去什罗地,就是撘乘旅行社的大巴车。

什罗地是本地唯一一个保存最完好的彝族古寨,寨子当中居住的百分百都是彝族,也就被发展成了一个当地旅游特色地点。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等待后,艺凡等到了旅行社的大巴。按理来说旅游大巴半路并不停靠的,但是当地只有什罗地这样一个旅游特色地点,并非连贯性。而自己搭车到乌木后,再搭乘旅行社的车,最起码可以俭省一两百元……

艺凡上车之后,能够乘坐五十二人的大巴车上仅有三十人左右。

艺凡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交了票钱之后,听到旁边的人说道:“你好。”

艺凡看过去,是一个看上去二十左右的女孩。艺凡看到她的面孔,感觉有些熟悉,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遇到过。

艺凡微笑着打了个招呼,并没有太过在意。

山路崎岖,车身左摇右摆。好在这是空调大巴,人又不是很拥挤,空气算是清新,不然这样的摇摆艺凡早晕车了。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大巴车来到了什罗地。

在进村的大路两旁矗立着两根水泥浇灌出来的柱子。一根上面写着:什罗地古寨欢迎您。还有另外的一根柱子上就写着的是彝文了,艺凡根本看不懂,大概也和另一根石柱上的内容一样吧。

然而艺凡不知道的是,另一根柱子上的彝文并非‘什罗地古寨欢迎你’。而是:什罗家族古寨。

大巴车停在了一个占地大约几百平米的院坝里,这是旅行社专门的停车场。除此之外,还是有一些私家车停在这个停车场内。

因为在什罗地,只有这里有一家旅馆。非什罗地本地的人,若非走亲访友,只能在这个地方找到住处。为确保今天万一找不到老爷子朋友的住处,需要停留一两天,艺凡在这个旅行社开设的旅馆开了一个房间。

艺凡并非是来旅游的,所以艺凡并没有在旅行社工作人员的提议下,加入旅行团。

但是在什罗地,并没有任何门牌号。而且老爷子给他留下的住址,只是在什罗地。村庄虽然不大,但是艺凡根本不认识这里的任何一个人,也要找得到才是。然而让艺凡没有想到的是,本地人竟然听不懂艺凡说的话。即使是他们能够听懂艺凡说的话,但艺凡也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

无奈之下,艺凡只有找到旅馆的老板,向他询问老爷子老友的住址。

但是老板显然没有听说过一个叫做‘什罗木嘎’的人,但是据老板说,这个彝族寨子当中,许多人都是‘什罗’这个姓氏。

但是如果要找人,但又听不懂本地彝语的游客,他们可以提供服务。

艺凡花了二十块钱,旅馆老板找来了一个彝族小伙。虽然他并不是什罗地的人,但是还能够和什罗地本地人沟通。

但是在询问了数十人之后,依然没有得到‘什罗木嘎’的任何消息。老爷子不会将地址记错,但是老爷子和他应该也是十多年没有见面了,也许已经仙逝,或许搬走了也说不定。

在询问无果的情况下,艺凡只得告诉这个彝族小伙,让他问一下‘什罗’这个姓氏当中,现在年纪大约七十左右的还有多少人,都住在什么地方。

这样虽然麻烦一点,但是什罗地也不过几百户人家,找起来也不至于太麻烦。但是得到的回答却是,在什罗地,‘什罗’这个姓氏占了一百多户,而且几乎每户家里都有七十岁左右的老人……

艺凡顿时感到头痛,一百多户,总不能挨家挨户的去敲门吧?

而被旅馆老板叫来帮艺凡问路的彝族小伙见到艺凡也弄不清楚自己要找谁,看样子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也就找个借口,先回旅馆去了。

艺凡也知道,这样找下去肯定会一百多户人家挨家挨户去敲门的,也就只有先打道回府。

此时,一个彝族壮汉朝着艺凡走过来,用普通话问道:“你,就是来找‘什罗木嘎’的?”

艺凡看着这个彝族壮汉,不知道他怎么会知道自己要找这个人?而且,他怎么知道自己要找的人和他所知道的那个人是同一个人呢?

但现在也就死马当做活马医了,至少现在也知道了一丝线索。

虽然艺凡也曾听过,某些旅游之地有一些游手好闲之人,利用各种借口来帮助游客,最终索取高额报酬。

但是现在艺凡对于这些毫不在意。有的只是以讹传讹,根本漏洞百出。况且现在得知了这丝线索,总比去挨家挨户的敲一百多户人家的门好好了很多。

这个彝族壮汉带着艺凡朝着寨子深处走去。这里的寨子是土木结构房屋,三五家挨在一起,但又不连成一片。而在什罗地边缘,还有一道古城墙,是用石条和粘土组成,围绕着什罗地,将什罗地保护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