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长的革命
674300000027

第27章 学习网瘾早恋—最头疼的问题重点解决 (4)

第七章 学习、网瘾、早恋——最头疼的问题重点解决 (4)

而妈妈与儿子之间,更是要保持好距离。为什么?因为男孩子是从妈妈的身上了解女性的,母亲需要在孩子面前维护好女性的端庄形象,让他有一个比较有品位的择偶意识。

然而今天,虽然我们在大街上可以看见光彩照人的妈妈,但回到家,却只看到穿着睡衣贴着黄瓜片的“大妈们”。在孩子面前太过随意,这不是“贵族”的家风。

宋美龄就非常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她从来不会衣冠不整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与别人对话,她也是彬彬有礼,堪称才女与大家闺秀的典范。正是这种气质,让她赢得了继子蒋经国的尊重。

母亲和儿子保持距离,一方面是不要太唠叨。没有哪个男人能够忍受一天到晚的唠叨,即便他是你的儿子。唠叨是破坏家庭和谐最有效的杀手,如果你想破坏家庭感情,就整天唠叨吧,绝对有效果。我知道有一个妈妈就做得很好,她就是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当她被“造反派”在万人大会上批斗侮辱时,她不卑不亢,也从来没有在孩子们面前哭天抢地地呼喊过。孩子们都在她的感染下变得坚强勇敢,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懂得沉默的母亲,是最有魅力的,也最有威信。

距离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男女授受不亲。可能会有人觉得我说得太严重,经过我的现场解答等经验,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千万不要小看这件事。有的儿子已经是大小伙子了,还要和妈妈一起睡,这种心理是不健康的,而答应了这种请求的母亲也是“不健康”的,毕竟,青春期的孩子们是缺少判断力的,他们很可能不把妈妈当成一个生他养他的母亲,而当成一个普通的女性,来窥视、来好奇。这种情况下,出现问题是很不堪的。

当然,很多妈妈都做得非常好,注意自己的形象,也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这样的母亲是有远见的,就像张无忌的妈妈当年告诉张无忌:“越是漂亮的女人越危险。”这是孩子往后对女性的判断标准。作为母亲,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欣赏大气、端庄的女孩,那么现在,你就要成为那样的女人。

校园周围有三多——不得不面对的新时代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句真理。现在的孩子们在想什么?只要我们去学校的周围转转就知道了。

我经常去学校里面活动,可能比有的家长去学校的次数还多,也经常去大学周围转转,一是借书看,二是看风景。现在的大学,修得跟公园差不多,有的大学里面还有宾馆呢。渐渐的,我发现一个现象:高中、大学的周围,最多的是网吧、小时房、KTV,所以就总结成“校园三多”。

这个三多,家长们一看就心知肚明是做什么用的。不管谁家的孩子有没有进去过,至少他们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商家敏锐的嗅觉一定是闻到了校园飘出来的味道了。有需求才有市场嘛。

其实不用说也知道,孩子们正处于青春期,除了使用我们听不太懂的火星语言之外,他们还有大量的精力和情绪需要宣泄。在课堂上,他们要去读那些并不感兴趣的书,分析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本质原因和主要原因等问题,要争名次、比表现;在家里,可能父母不太了解他们的喜好,把流川枫当成他的一个只爱打篮球的同学,不知道NBA明星有哪些等。自然,他们会去找一个能够发言的地方,那就是吃喝玩乐的地方。

孩子们可以选择去做别的,而不是在包房里面发泄情绪,如果他们有更好的选择的话。问题是,我们提供给孩子的生活选择太少了,而他们又不懂得发现和寻找,于是就跟着别人一起挥霍青春。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我与小龙的故事。小龙上网成瘾,是在我的帮助下走出阴影的。其实我经常叫他出来,我们一起去游泳,做点有意思的事情,自然他就不想待在网吧了。

有一些家长就做得很好,比如我知道的一个爸爸,他每个星期都会叫上孩子打球。他自己喜欢打球,也喜欢教儿子。他们一起看球赛,有时候帮助孩子把比赛录下来等他放学回来看。当别人看着他们父子俩勾肩搭背地走在球场上时,都羡慕得不得了,而这个父亲,也非常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有的人说:“崔老师,我们没有任何爱好可以和孩子分享,怎么办?”其实这种人,我最同情,因为他是一个无趣的人,孩子一般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宁可在网吧也不想回家。没有兴趣怎么办?培养呗!

如果家长们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吸引力是不足以镇住热血少年的,那也没有关系,因为就连汤姆·克鲁斯那样的超级明星,也镇不住自己的孩子。家长可以请来其他有魅力的人来挽留孩子的心,比如著名的作家、伟大的科学家等。

让孩子读好书,与思想深刻的人交流、对话,这样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将成熟一些。孩子崇拜英雄,就让他去崇拜那些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人。

有的家长又说:“崔老师,我们没有怎么读书,不知道让他们读什么书好。”确实,让孩子读书,也要会选择。其实像我们国家有很多好作家,写的东西也很深刻,青少年读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比如余秋雨大师的一系列作品,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的确不错。还比如《平凡的世界》这样的作品,会让孩子们接触到一个艰苦的年代,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奋斗。

家长们没有读过没关系,正好和孩子一起读完交流。喜欢谁、不喜欢谁等,从此也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思想变化。

再不行,就和孩子们一起看看电视,不要光看偶像剧,看看科技、音乐之类的节目,扩大孩子们的眼界。其实,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看动物世界这样的科普节目,只是家长们没有想一想孩子们的喜好,没有去引导他们。

越是有问题的地方,越是需要英雄出现。孩子们有问题、有疑惑的时候,正需要家长们出现。批评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真正改变他们对困难的态度。

追星不是错——成长始于崇拜

崇拜名人,是孩子的普遍心理,但是由于缺乏自制力和辨别能力,孩子对名人的崇拜往往会陷入一种盲目,只看到名人表面上的光环,而迷失了自我的境地。其实父母们不必担心,成长始于崇拜,只要引导得当,追星并不是一件坏事情。

周杰伦要来开演唱会了!追星的孩子们这下可兴奋了:“哇,周杰伦耶!我的偶像!”

“这回不管怎样我都要攒钱去买演唱会门票!”

孩子兴奋不已,父母却满脸愁容:“孩子这样追星,到底好不好?”

这里,我想起邻居家发生的一件事。

隔壁老张家的孩子小宝今年8岁,特别喜欢奥特曼。奥特曼是男孩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为了世界和平同怪兽作战,拯救了人类一次又一次。小宝喜欢奥特曼更是到了入迷的地步,他让家长给他买奥特曼的图书、奥特曼的VCD、奥特曼的模型;他还常常模仿奥特曼的语言和动作。有时,他还会发扬奥特曼精神,和马路旁欺负小花狗的大狗作斗争……

从男孩们对奥特曼的崇拜中,我们可以看出男孩们的英雄主义情结。每个男孩的内心都想成为英雄或身披闪亮盔甲的武士,他们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奥特曼那样的英雄。因此,我们发现,打群架的大多是男孩,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也大多是男孩,他们做事莽撞,喜欢做什么事情都首当其冲。

这是男孩的一种本能反应,其实成长就是始于崇拜。男孩体内的睾丸素使男孩更具攻击性,心理学家称之为“有攻击性的小机器”。在运动能力方面,男孩的爆发力、动作速度和猛烈程度远远超过女孩。他们喜欢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勇敢和力量。正像大部分男性都是足球迷一样,在他们眼中,那不是绿茵场,而是一次战争、一次搏杀,他喜欢研究战略战术,欣赏球技而不是球星,天性中好斗的成分决定了男人是天生的球迷,所以男孩们普遍会为自己选择一位敬仰的对象来崇拜。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的“战争”观念和成人的“战争”观念不同,前者是一种游戏行为,而不是成年人心目中的道德行为。美国心理学家丹尼鲁·庞斯认为,儿童之间的“战争”游戏应该说是正常的,有助于儿童建立社会正义感。

可是,他们还处于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容易把对明星、偶像的崇拜和暴力主义相混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的帮助了。

小宝以前特别爱看功夫明星演的电影,而且看了后还爱找人比试比试。一到幼儿园,他就喜欢和小朋友比谁的拳头硬,还动不动就用小拳头打人。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把这一情况告诉了老张,希望家长配合学校教育。老张开完家长会回家后,绷着脸把小宝狠狠地揍了一顿。之后,情况有所好转,小宝不再打小朋友了,也不乱扔东西了。可过了不久,小宝又“旧病复发”,在幼儿园里欺负小朋友,其他小朋友的家长把状告到了小宝家里。这下老张可没辙了。

崇拜本身没有对错,但是盲目崇拜,无论是崇拜名人、崇拜权威,还是崇拜其他任何东西,都会让人迷失自我,误入歧途。所以,我们必须克服这一弱点,将孩子的崇拜导入正途。

可能有的家长要问了:“那该怎么办呢?”

父母们能做的其实很多,比如选对崇拜的对象,即孩子所崇拜的对象身上一定要有一些可供孩子学习和参考的积极的东西,摒弃追星似的盲目狂热,选择榜样以理性对待和学习。然后,利用孩子对名人的崇拜进行自我教育。崇拜的对象为孩子们提供了直接思想言行规范化的模式,让被崇拜人物的高尚品德、创业意志和献身精神影响和感染孩子,启示孩子该如何去对待生活、对待事业、对待未来,以及对待成功与挫折。

青春期,他的地盘让他做主

青春期的孩子与更年期的妈妈谁更不好惹?父亲最有发言权。我知道很多父亲在这时候会装聋作哑,由他们去吧,他们的地盘就听他们的。

有一个小孩,他刚刚进入青春期,就出现叛逆、倔犟、孤僻等。与此同时,他的妈妈进入了更年期,也出现暴躁、脆弱、多心等。这两者狭路相逢,爸爸就进入了冬眠期,什么事情都不过问,也不操心,任由他们两个发脾气好了。

后来,这个妈妈找到了我。

这个孩子很不喜欢他妈妈在小区里面大叫他的名字,但是每次吃晚饭的时候,就听见他妈妈“张××、张××”的呼唤声传遍了小区的楼层,让他感到非常丢脸。班上的同学也总是模仿他妈妈的口气,大声喊他的名字,让这个小帅哥觉得很没有面子,于是回家发了一通脾气。结果,惹怒了更年期的妈妈,她当时就痛哭起来:“我生你的时候,已经是高龄产妇了,差点没命,结果我叫你两声,你就嫌我丢脸啦……”一把鼻涕一把泪,数落他从小到大让她操碎了心,诸如此类。

后来,由于双方都不肯让步,情况恶化了。妈妈坚持用喊的方式招呼儿子,儿子坚持没有听见,到后来,干脆任何事情都不要妈妈管了。“不要你管”这句话成了妈妈的心病,一听到他说这话,心都碎成几瓣了。

“崔老师,您别笑话我们当家长的没用,我真的不知道在他背后哭了多少回了。他小时候挺听话的,怎么就……”妈妈的话没有说完,就呜呜地哭起来了。

“我肯定不能笑话您啊,像您的这种情况,其实我也遇到过。还有比您这更严重的呢!有一个孩子,拿着菜刀要砍自己的亲爹,因为他的爸爸准备再婚,不打算和他亲妈复婚了。”这个妈妈一听,也觉得自己的委屈似乎不算什么,就安静下来了。

“其实,现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非常敏感的时期,正常情况下,他们都会表现出和以前不一样的一些特点。比如爱顶嘴、犟等,这些是正常的,您真的不用放在心上。不过,他说不要您管,并不是真的不希望您管他,其实,他是希望您能换一种方式去关心他。”

的确,现在有很多孩子说“不要你管”,正说明他们是需要管教的时候了,怎么管,这就是做家长的艺术。我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白衣飘飘的年代里,渴望的是赞美、欣赏和鼓励。但是,那个年代的我们太羞涩了,从来不肯轻易表露自己对别人的赞美之情,最多写个纸条什么的。

管教青春期的孩子,要知道他们是那种略微知道自尊、怕丑,但是又不太能控制自己的年龄。在这个年龄段,很小的一件事情,也会被他们放大比如,同学之间的一场误会,会让他痛苦好几天;一个异性的微笑,可能让他心神荡漾、不知归路;一句善意的责备,可能让他垂头丧气、自暴自弃;一句敷衍的赞美,可能让他美得天旋地转……这样的时期,道理是无力的,镇压是徒劳的,陪伴是多余的,只有理解是多多益善的。

“您可以先将这件事放到一边,冷静一下。但是注意,不要再大呼小叫他的名字了,毕竟这让他觉得不舒服,就像您不想听到‘不要你管’这样的话一样,你们双方都让一步吧。回家以后,你多多赞美他,比如穿的衣服有风格、写的字很漂亮、很有想法等,从慢慢的鼓励中,接近他的心,这样才能进行教育啊。”

“要我现在夸他,那我可说不出来。”

“那就让他拿着菜刀追你?哈哈,孩子们现在是危险年龄,家长作出一点牺牲是正常的。”

就这样,在我的“更坏”的前景的威胁下,这个更年期的妈妈决定改变自己的态度。果然,孩子也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青春期的孩子们,就爱说“不要你管”,这就像周杰伦说“我的地盘听我的”,就当是他们自我宣传的广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