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长的革命
674300000026

第26章 学习网瘾早恋—最头疼的问题重点解决 (3)

第七章 学习、网瘾、早恋——最头疼的问题重点解决 (3)

有一对夫妇,总是来学校“抢孩子”,两个人感悟破裂了,还没有离婚,就天天守在学校门口,看谁抢得过谁。孩子觉得很丢人,但是也不好向老师反映什么,不过他的班主任人挺好,有几次站在校门口协调两个家长之间的矛盾,让他们轮着来。这两个家长我也认识,其实他们两个人心思根本就不在孩子身上,就是为了气对方,孩子接回去也不当回事。这孩子成绩还行,在班上也挺招人喜欢,生在这样的家庭,真是作孽啊!

这两个“仇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这个故事值得我说道说道。

这两人,以前是一个学校的同学,高中时候因为早恋,差点被开除。后来就进入社会,去过广州、闯过深圳、留过上海,小生意做了不少,回来后在老家结婚盖房,做小生意。但是回老家以后,两人就没有过过安生日子。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还好一点,现在已经说不了话了。一个埋怨另一个把打工的钱败完了,被埋怨的人也有道理:“你毁了我的前程。”这种时候,孩子就像是他们为了惩罚彼此的工具,根本得不到什么爱,太可怜!

听完这个故事,我心中已经有了开场白的腹稿了。

“各位家长,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参加这个交流会。刚刚我听了一个故事,是一对因为冲动而结婚的人对自己的孩子不负责任的故事。听完之后,我觉得在座的每一位都是负责任的好家长,都是值得给予掌声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考虑把爱情这一小点放大了讲。虽然说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有哪个家长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谈恋爱呢?而且,刚才那个故事不正告诉我,让孩子们培养一个正确的感情观太有必要了。

“孩子们现在长期相处在一起,又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什么兄弟姐妹,所以特别容易产生依赖和好感。其实我们自己也曾经上过学,对那种朦朦胧胧的感情是能够理解的。在家里觉得孤独,只要外面多一点安慰,肩膀就过去了……当时没有人告诉我们怎样去面对一份意外的感情,现在,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们,怎样看待爱情。

“爱情,有很多哲学家说,它是一个比讨论死亡更困难的话题。因为人人都会死亡,但是不一定人人都能学会爱和被爱。这种深层次的思考,可能我们自己没有想过。但是在座的每一位家长都是有发言权的人,因为你们本身就经历了爱情、婚姻,太知道一个家庭需要什么了,我们根本不用去考虑哲学家的那些深刻的思想,想一想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能说出太多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看法。

“比如说,孩子们现在的好感,是不能当成爱情的,爱情是两个人相互了解之后的相互欣赏、肯定等,我们可以把这些告诉孩子。而且,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而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件事之一。所以,孩子们要学会去确认自己的感情,确认自己是否有一种庄重神圣的心态,当他们发现自己还不能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懂得自控。

“其实有很多年轻人,他们并没有走到爱情这一步,只是有朦胧的好感。但是被家长、被老师、被同学说得太多了,就觉得是爱情,他们一定要忠于爱情、不怕别人的否定,然后学了点诗词什么的,就开始山无棱天地合了,我们家长越是反对,孩子们越是要坚持。这时候在这些年轻人的眼中,我们就是‘传统旧势力’啊。”

这时,台下一片哄笑。

“其实我们反对,就等于是在承认他们之间有爱情了。这时,我们应该明确:为了孩子长远的人生,我们先否定的,不能是他们之间的感情,而是他们对这种感情的定义。告诉他们,那是好感,是人之常情,而真正的爱情,是要经历很多才能确定的。这样一说,孩子对爱情就会慎重思考。也许,他还是选择要谈恋爱,但家长对孩子的这种引导,将会影响他们今后在婚姻上的选择,因为他们有了正确的爱情观。我们都不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婚姻不幸福,更不希望他们的孩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是不是?

这次的交流,因为校长的故事,变得格外有趣。

性:这是个疖子,捂不得

我们的国家要保持先进性,家长也要保持先进。现在的时代已经变了,家长怎能还在原地踏步呢?比如,在对“性”的态度和教育上,很多家长总是视之为洪水猛兽,对孩子进行围追堵截,这样做有成效了么,家长必须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性是个疖子,捂不得。

关于性教育这个话题,我很少在公众场合讨论,一般都是个别家庭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会做一对一的辅导。不过,鉴于现在很多孩子在青春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也不能与时代脱节,把当前最火最热又最压抑的一点给大家爆出来,那就是,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开放时代。

就拿最近上映的几部电影来说,《南京!南京!》中有血淋淋的强暴妇女的情节,很多家长都说不能带孩子去看,但是,有多少孩子自己会看呢?这个数字是无法估计的。就连纯搞笑的《博物馆奇妙夜2》,里面都有穿越时代的爱情和亲吻,更别说现在很多偶像剧、非主流电影等的影响了。

孩子们之间,其实也会私下讨论这个话题。评价异性同学的身材、看时尚前卫的杂志等,我可以大胆预言,只要你的孩子是一个正常的青春期少年,他就一定会想弄明白性这个东西,肯定会充满好奇心,不管你正视与否,它都存在。

可是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小脑袋里面装什么东西自己都一清二楚,绝不会有性这种下流的东西。首先,我要说,性并不下流,是人的正常属性;其次,持这种观点的家长,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前几年美国有一部很红的电影,叫做《朱诺》。讲一个14岁的女孩,和他的男朋友发生了性行为,意外怀孕了。这时候,她的父母先问清楚是谁的孩子,然后,就和她商量怎样面对这件事情。最后,他们一起做决定,把这个孩子生下来,送给健康的家庭抚养。

这个故事如果发生在中国,最受打击的肯定是这个女孩子的父母,他们一是觉得丢人,二是觉得孩子太傻了。故事可能会是,妈妈带着女儿去做手术,或者悄悄地把小孩子生下来,送给别人领养。总之,肯定是悄悄的。但是在美国,那个女孩还挺着大肚子去上学,同学们纷纷好奇怀孕的滋味,还问她各种问题。

朱诺在家人的帮助下,终于走完了这一段怀孕分娩的过程,而且她也心甘情愿地把孩子送给别人抚养,她知道自己不应该这么早当妈妈,不过她的人生还是会继续下去,充满阳光。而我们的孩子,如果发生了这种事情,本来可以治愈的伤痛,随着家人激烈的反应而加重,羞耻感和负罪感会伴随他们一生。

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家长,当孩子在这方面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时,家长们先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是特别下流的东西,因为它不是。

性既不神秘,也不龌龊。如果我们能平静地对待它,把它当成饥饿、疲乏这种生理现象来认识,我们就会少走弯路。

孩子们对一切都是很好奇的,他们对性的好奇,就像对天文、对异域风情的好奇一样。这又怎能称为龌龊呢?不过,对性的认识,关系到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也关系到孩子今后对自我的控制等,所以必须严肃对待。

我的建议是,家长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成人的书、杂志、信息,也尽量不让他们接触网上的色情东西。现在不是有什么安全盾吗?可以监测过滤不良网站,这个很容易做到。其实大部分人不用专门教育,他们慢慢就明白了,这也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不过谁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正常呢?万一出现了问题,这时候最考验家长,是坦然面对,还是继续装聋作哑?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男孩,见我的时候委靡不振,眼圈发黑。我当时就感觉,这个孩子肯定遗精严重。我问他知不知道“精满则溢”,他说知道,他们同学之间也会交流,发现都有这种现象,但不好意思和家人说。后来,我告诉了孩子的爸爸,那位父亲当时直拍大腿,说自己怎么忘记了这一茬。家里有这样的大小伙子,还能把这种事忘记了,有的父母实在太粗心。

一般来说,爸爸和儿子讲,妈妈和女儿讲,这样比较容易开口。家长千万不要再把他们当成小毛孩,对孩子的关注上也应注意提醒他们注意身体,不要太过疲劳,或者在选购内衣的时候,尽量选择较为宽松的等。性,如同疖子坦然面对可以让孩子解除对性的那一伤神感,如果一味在孩子面前遮掩,只会越变越糟,因为捂只等于酝酿。

保护闺女,尊重儿子——性教育上男女有别

怎样进行性教育?这是目前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在讨论的问题。性是人类基因决定的,它是绝对的“本色”,如何让这种天然的特征符合我们的社会伦理、符合一个人对幸福和健康的追求,这才是性教育的关键。

自从被冠以“教育专家”之名后,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千万家庭的重托,随时学习、天天向上。当然,我也随时关注这个领域的新动向。我发现,很多玩博客的家长都喜欢看一些“海龟”的育儿文章,我立马警觉起来:国情不同,“海龟”的教育方法未必服中国的水土啊!

就拿性教育来说,其实美国人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特别开放,他们在性教育上也一直在研究。从孩子幼儿起,他们就会区别对待男孩和女孩,在玩具、幼儿园的厕所等各方面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性别差异。所以,美国人从小就能够大方地认识性,他们在学校会知道人是怎样诞生的,不过,美国校园的花季问题似乎也比我们国家多一点。

但是,在我国,怎么和孩子说性还是一个大疑惑。在我看来,也不用特意说这个问题,但是,一旦家长觉得孩子可能对这个方面有疑惑的时候,就要勇敢地正视孩子的成长和变化。

就我接触过的一些案例来说,性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在男孩和女孩的身上表现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女孩的问题,主要是自我保护。

有的女孩比较开放,也从来没有注意过性别差异的问题,可能有的早熟的男生对她有意思,这时候就需要母亲站出来引导她。对于年龄较小的女孩,有的家长交代的是“凡是衣服遮住的地方,都不能给别人看,更不能让别人碰”,这样孩子就有一个执行标准;年龄较大的女孩子,这时候要和她交流孕育生命、十月怀胎的辛苦和不易,更要让她知道,性关系对女性的影响,需要承担的东西,而现在她和她的男朋友都无法承担责任,所以女孩子要保护好自己。

对女孩的建议,不仅光说“你是个女孩子”。这样一句没有下文的话,并不能让她明白性别差异,所以还是要讲清楚:女性是容易受伤害的,身体上的伤害和心理上的伤害,都会影响她的一生。

其实一般女孩子还是很懂得保护自己的,所以性教育的主要问题,还是出现在男孩子身上。

有的母亲曾向我倾诉:儿子长大了,开始变得有些异样。她不想和孩子过于亲密,但是又怕伤害儿子的心;也有的男孩子喜欢看妈妈换衣服,或者是看一些成人的书籍和视频。

这种时候,不可能根治男孩心中对性的“不自觉”了,我的建议是,母亲需要严肃地保持和儿子的距离,并且把他当成一个男子汉来尊重。

对那些家中有小男孩的家长,我特别要提醒母亲:母亲是男孩子生活中最主要的异性,所以他对异性的了解,主要从母亲的身上获得。母亲不要在男孩子小的时候太随意,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衣衫不整、当着他的面换衣服、用卫生间的时候不把门关好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让他从不应该有的渠道中产生对异性的好奇。

我知道,很多父母在这方面还是“诚惶诚恐”的。我们中国人向来不擅长这方面的教育,我们也不可能抛弃国情一律西化,所以就格外需要家长留心教育的时机,在平常的生活中,树立好“正派”的形象。

和他保持距离,母亲的明智之举

女性是美的象征,美就是女性的灵魂,不论在少女、少妇,还是老妪,她们都有自己的美,而这种美,需要距离来维持。

有这样一个说法:上帝之所以先造出男人,并不是因为男人比女人优越,而是因为男人比女人容易造。上帝先试着造出男人,成功以后才去造女人。当上帝把女人造出来以后,上帝创造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它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女人!

这样看来,母亲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

上帝选择女人来完成他的工作,不仅是因为女人能够繁衍子孙,更是因为女性的特质:善良、勤劳、温柔、有亲和力。这些东西能让孩子的精神在正义、勇敢等的筋骨下,充满情感的血肉。就像上帝不仅仅创造出人类,还给人类以信仰和力量一样,母亲也不仅仅是生养了孩子,还是孩子精神的避风港,在他遇到挫折、失去信心的时候,给他鼓励和安慰,让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勇往直前。

母亲是特殊的女性,她们代表着最美的情感,而距离产生美,如果要让孩子多体会母亲的美,就要请妈妈们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

我们都认可有修养的母亲养育有修养的孩子,善良温柔的母亲让孩子懂得为他人着想,端庄优雅的母亲让孩子理解美的含义,耐心细致的母亲教会孩子做事,沉着镇定的母亲使孩子学会坚忍不拔。但是,母亲的这些品质是需要一定距离才能看清的,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做、不管什么情况下都帮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就没有机会发现母亲身上的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