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俗眼看红楼
66900000068

第68章 第六辑 喻世明言今古谭(6)

给人留点儿余地

史湘云见大观园里开了诗社,她是豪爽心热的人,马上表示要做东邀请一社。到晚上,与宝钗商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听她说了半日,皆不妥当,于是把最要紧的问题先摆出来提醒她:"你家里你又做不得主,一个月才共得那几吊,你还不够,便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娘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也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和这里要呢?"

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倒踌蹰起来。宝钗道:"这个我已经有个主意了。我们铺里有个伙计,他们地里出好肥螃蟹,前日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屋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做不得呢?我和我哥哥说,要他几篓极肥极肥的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来,再备四五桌果碟子,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呢?"

宝钗的主意的确是好。不用湘云花费一文钱,不但做东邀人作了诗,且连老太太等人都请到了。帮人帮得这么周全,一般人等是会先沾沾自喜一番的,我记得在《围城》上,有位先生给大家出了个其实并不怎么样的主意,都恨不得身外化身,拍自己的肩膀,说:"老李,真有你!"自己抬爱,自我炫耀,本就是人的通病。有人曲解助人为乐,说那乐子就在于对方感恩戴德的满足。

薛宝钗却不是那么浅薄的人,虽然湘云听了极力称赞她"想的周到"。宝钗却笑道:"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要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办去。"湘云忙笑道:"好姐姐!你这么说,倒不是真心待我了。我凭怎么糊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是人吗!我要不把姐姐当亲姐姐待,上回那些家常烦难事,我也不肯尽告诉你了。"

宝钗就是宝钗,帮了人之后,还主动把"情分"二字摆到面上来,亲姐姐亲妹妹的,只突出两人相交的真心,淡化了物质上的付出,这情湘云就领得自然。其实对一个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付出都是内心的需要。如果有一方总是处在"受恩"的位置,心理就会感到不平衡,当一个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对方的时候,一种愧疚感就会使他选择疏远和逃离。

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在一位大人物未发迹的时候,曾受过某甲的帮助,解衣推食,无微不至。有一天他出门时发现乡民某乙落水,于是奋力将其救出。后来因缘际会,大人物成了人上之人,这时,对于曾救助过自己和自己曾救助过的甲乙二人,他又是如何对待的呢?这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问题。事实上,是大人物给某甲了一笔钱,打发他安度晚年,从此不再见他了--他使自己常记起贫贱的过去,心意黯然。而对某乙,他则时时带在身边,作为自己英勇仁慈的见证,继续关心他,照顾他,对其宠爱有加。

若帮人反帮出了隔阂来,套用一句民间俗语,那叫"白搭东西不为人"。宝钗的度,在于事前热情细致,过后含蓄内敛,让受惠者只感到温暖而没有丝毫压力,所以她与湘云的关系一直自然融洽。宝琴初到荣国府,湘云便叮嘱她说:"你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在园里来,这两处只管玩笑吃喝;到了太太屋里,只管和太太讲说笑,多坐一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耍咱们的。"心直口快之外,全是一派自己人的亲切和体贴。

常受宝姐姐体贴照顾的,还有刑夫人的侄女儿邢岫烟。岫烟家业贫寒,父母又唯酒是命,邢夫人也不过是脸面之情,亦非真心疼爱。岫烟又性格内向,缺什么少什么,她也不与人张口。宝钗每每暗中体贴接济她,也不敢与邢夫人知道,亦恐多心闲话之故。

这又是帮人的另一层道理了,那就是要设身处地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宝钗照顾岫烟,是闺中姊妹的私意,总不能像希望工程似的,锣鼓喧天,接受了救助的儿童和学校,还要大大地送块匾来。岫烟是刑夫人娘家的侄女儿,要照管也只能由刑夫人来照管她。虽说刑夫人与娘家兄弟心面两不和,岫烟使二两月钱她都觉得多了。--姑妈打发人和我说,一个月用不了二两银子,叫我省一两给爹妈送出去。可若轮到薛宝钗这外人来扶危济困,那不是伤人脸面,给她老人家上眼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