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俗眼看红楼
66900000067

第67章 第六辑 喻世明言今古谭(5)

事情有了好开头,就算成功了一半。一日,贾雨村到郊外散步,乡村野店里,他乡遇故知。此人叫冷子兴,是在都中作古董生意的。他位份不高,却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因为他的丈人周瑞专与荣国府收管地租,所以他对东西两府的瓜葛一应尽知。雨村佩服冷子兴世路上的机变,冷子兴又要借重贾雨村读书人的斯文之名抬高自己的身份,所以两人一向是互通有无的朋友。

与冷子兴直谈到日落西山,忽又得了一个都中准备起用革职旧员的信息。冷子兴代贾雨村谋划:先去找他的东家林如海,让林如海转求现任工部员外郎的舅兄贾政在皇上面前周全协助。

贾雨村到了京中,在荣国府呈上宗侄的名帖求见。他们都是姓贾的,五百年前却系一家,这本毋庸置疑,这宗侄吗?也拟得当。否则贾政再谦恭厚道,也不愿去会见一个未曾谋面的同宗长辈吧?雨村乃别号,他的大名本是贾化,不带贾政子侄辈的"王"字旁,却与其父辈贾代化、贾代善的"单人"有几分相似,此是闲话,按下不表。

因为妹夫特地写了书信要提携雨村,贾雨村行事言谈又甚合贾政之意,所以贾政在皇上面前很为他说了一篇好话,于是贾雨村复职候缺有望。要不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呢,要在官场混下去,除了要有人在上层帮衬维护之外,还要有人为你引荐推举。本来,一个已被罢黜了的小官,皇上他老人家可能一辈子再也记不起这个人来,可在国家正要起用人才之际,有素来信任的臣子对君王启奏说这人其实又具忠心,又有才干,被重新任用也就顺理成章了。现代社会有"跑官"一词,在跑的初级阶段,就是先要让上层知道你的姓名和意愿--所谓"上达天听"是也,心里对此人有个大概的轮廓。一位西方政治家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一位被委任组阁的人受命伊始,心情很是焦虑。因为一个政府的内阁起码有七八名阁员,如何去物色这么多的人去适合自己?这的确是一件难事,因为被选的人除了有适当的才能、经验之外,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要和别人有交情才容易得人赏识,不然的话,任你有登天本事,别人怎么知道呢?

心理学家曾作过一项研究,研究对象均为学术智商很高的科学家,他们之中有的人出类拔萃,有的人成绩平平。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差别的原因,就在于那些获得大成就的人善于交际,拥有自己的广大的交际网,因而可以随时从各个方面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数据;而那些成绩平平的人则因不善交际,得不到别人的帮助。

现代社会有个通行的口号是"结交比你优秀的人做朋友",它的积极意义在于与各界的精英们相交,可以开阔眼界,激励奋发之心。这是交友中的"精",另有一个字叫做"广",各个层面的人等都不可轻视了,因为你不知自己会在什么时候碰到什么事。

要说广交朋友的好处,"鸡鸣狗盗"是最古老的例子。

孟尝君有三千门客,其中也不乏一些"三教九流"的酒肉朋友。

有一次,孟尝君去秦国,秦昭王想让他作国相。有人劝秦昭王,说孟是齐国人,凡事必先为齐着想。秦昭王就将孟尝君软禁起来,想杀了他。孟尝君向秦昭王的宠姬求情,宠姬说:"把你的白狐皮袍子送我,我就让昭王放了你"。可当时袍子已献给了昭王。这时,一位门客说:"我去将它偷回来,以报知遇之恩。"那人在夜里学狗叫,从狗洞中潜入秦宫,取回白狐袍子,送给了宠姬。孟尝君得以自由,马上离开秦国,在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秦昭王后悔放了他,立即派人去追。按规定函谷关的城门须等到鸡叫时才开,于是宾客中有人学鸡叫,方圆十里的鸡跟着叫起来,城门大开,孟尝君一行人才得以出关。

看来士也不必为知己死,关键时刻,每一颗砝码都关系到大局的平衡。

那些善于交际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有收获,在每次培训、开会期间或者每一场宴会上,他们都能认识一些新的朋友。细心收集对方的个人资料,甚至包括他的籍贯、嗜好、生日等等,在电话联络的时候不经意地提几句,比如"我要到你的家乡出差"或是"今晚有什么球赛"之类,一般来说,这会使对方有种自我价值的满足感,拉近你们的距离。此为人际关系的播种期,因为所需投入不多,坚持广种薄收的原则也无不可,哪怕最后能开花结果的种子还不到一半,我们已是获益良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