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俗眼看红楼
66900000065

第65章 第六辑 喻世明言今古谭(3)

领导时常要下诏求谏,表现出一副弃旧图新、虚心纳谏的样子,其实这大多是一些故作姿态的表面文章。但即便是作戏,这配角也总得有人演,此时你大可把领导愿意做或已做了的事提一提,如此这般,他是明君,你是直臣,就像当年的唐太宗与魏征似的,烘托出一派清平气象来。翻开史册,这种聪明人多去了。

汉元帝刘爽上台后,将著名的学者贡禹请到朝廷,征求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这时朝廷最大的问题是外戚与宦官专权,正直的大臣难以在朝廷立足,对此,贡禹不置一词,他可不愿得罪那些权势人物,只给皇帝提了一条,即请皇帝注意节俭,将宫中众多宫女放掉一批,再少养一点马。其实,汉元帝这个人本来就很节俭,早在贡禹提意见之前已经将许多节俭的措施付诸实施了,其中就包括裁减宫中多余人员及减少御马,贡禹只不过将皇帝已经做过的事情再重复一遍,汉元帝自然乐于接受,于是,汉元帝便博得了纳谏的美名,而贡禹也达到了迎合皇帝的目的。

这话头是宝二爷提起的,但他只是随便一说,大观园里山水如画,与进谏纳谏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对我等出来混事儿的人来说,这却是应知的题目。

谁给大观园里的诗社命名

向来,有钱有权的人才享有命名的权利。旧上海选美,都是十块大洋买朵花,投在哪位小姐的面前的篮子里做为支持的一票,若不肯出钱,就没资格发表鉴赏意见,只好跟着白看看。在今天,这杯那杯的泛滥,企业本身有个差不多的名字的还罢了,否则他叫牛你就得肥牛杯,他叫羊你就得肥羊杯,前几天,我就在电视上看到一位天仙化人的模特小姐高举着一盏什么牛。好在也没人计较这些,人家投了钱,当然就得宣传人家的牌子,要不白花花的银子投到哪儿不好。

离了钱,干什么都玩不转,当年大观园里开诗社,首先就得找凤姐要钱去。三小姐探春是会说话的,她向这位当家人道:"我们起了个诗社,头一社就不齐全,众人脸软,所以就乱了例了。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那凤姐自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自知又不会做什么湿的干的,姑娘们不过是来拉赞助,她笑道:"你们别哄我,我猜着了,那里是请我作'监察御史'分明是叫我做个进钱的'铜商'。你们弄什么社,必是要轮流作东道的。你们的钱不够花,想出这个法子拗了我去,好和我要钱,可是这个主意?""明日一早就到任,下马拜了印,光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的做会社东道。过后几天,我又不作诗作文,只不过是个俗人罢了。'监察'也罢,不'监察'也罢,有了钱,愁着你们还不撵出我来。"

我向来爱看有凤姐儿出场的文字,人也通透,话也能透,就像大热天里忽然来了杯冰水一般。

大观园开诗社,即景联句,宝钗是讲平衡的,建议大家分个次序依次联出。凤姐道:"既这样说,我也说一句在上头。"想了半日,笑道:"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个一句粗话,可是五个字的,下剩的我就不知道了。"众人都笑道:"越是粗话越好,你说了就只管干正事去罢。"凤姐儿笑道:"想下雪必刮北风。昨夜听见一夜的北风,我有一句,这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使得使不得,我就不管了。"众人听说,都相视笑道:"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不尽的多少地步与后人。就是这句为首,稻香老农快写上,续下去。"

妙极,这一社就叫做"一夜北风紧"杯,再没人有异议的。五十两银子砸下去,怎能不听个声响?记得一本小说里,女主角问那个男人,大意是"你这么有钱!怎么我平时没听到过你的名字?你不作太平绅士?不作慈善事业?"仿佛,买名儿是有钱人的专利,默默无闻的,都是异类。有钱怎能不招摇一下呢?古人讲究衣锦还乡,车马仪态的吹打而来,路旁有人指指点点:"看,这就是谁谁家的小谁,说发达就发达了。"今天摆不开这姿势,就热火朝天地修座桥,人马喧哗的,留下一个实实在在的纪念。而富贵人家的二世祖,少了创业者的含蓄,就直接弄座游艇在水里飘着,随自己的喜好把它称为"某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