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俗眼看红楼
66900000064

第64章 第六辑 喻世明言今古谭(2)

古人所谓"惜福",是要预先磨练身心,以增强在患难中的韧性。衣服不可太讲究,饮食不可太奢侈,住所不可太华美,处处留些余地。以防享受太过,骄纵了身体,以至后来受不得饥寒困苦。如今我们秉承西方的生活新概念,有"提前消费"、"负债消费"一说。有理,但是请注意开源节流四字是并提的,节流不屑节,开源却是必开的了。也就是说,好歹要练成一件生存的利器,学识、技能、关系等等,总要有一样拿得出手的。若一事无成之前,先把身子养得闲散娇弱了,喝西北风都不消化。

从宝玉的识见说起

那贾宝玉是有些歪才的,虽不喜读书,但作诗题对什么的倒也不算外行,对女子的鉴赏能力也是一流,能在万紫千红中间一眼认出林黛玉这个真女孩来。岂知除此之外,他另有种见识很值得我们看看。

那天他正与袭人说些粉淡脂红的风月,转到女儿死一头,袭人忙掩住口。宝玉便道:"人谁不死,只要死得好。那些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名节,便只管胡闹起来,那里知道有昏君方有死谏众官,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置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方有战死,他只顾汗马功劳,弃国于何地?"宝二爷一向是不理会这此经纶济世之论的,无奈天赋异秉,一句话就说到根子上,一味死谏,那是大损君主之明的行径。

有人问魏明帝时的楚郡太守袁安:"已故的内务大臣杨阜,难道不是忠臣吗?"袁安回答说:"像杨阜这样的臣子只能称之为'直士',算不上忠臣。为什么说他是'直士'呢?因为作为臣子,如果发现主人的行为不合规矩的地方,当着众人的面指出他的错误,使君王的过失传扬天下,只不过给自己捞个耿直之士的名声,但这不是忠臣应用的做法。已故的司空陈群就不是这样,他的学问人品样样都好,他和中央机关的高级官员们在一起,从来不讲主人错误,只是几十次地送奏章给皇帝,指出哪些事做错了,哪些缺点必须改,有批评,也有建议,而别人却都不知道他写过奏折。陈群向主人提出意见从不自我标榜,所以后世的人都尊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这才是真正的忠臣。"

所谓进谏,那是想给正站在火坑边上的上司提个醒,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他是否虚心采纳却也说不定。贾赦看上了老太太屋里的丫头鸳鸯,托刑夫人去要,刑夫人就先说给凤姐听。王熙凤先是摆事实讲道理地劝诫:"依我说,竟别碰这个钉子去。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的,那里就舍得了?况且平日说起闲话来,老太太常说老爷'如今上了年纪,做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耽误了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去,成日和小老婆喝酒。'太太听听,很喜欢咱们老爷么?这会子回避还恐回避不及,反倒拿草棍儿戳老虎的鼻子眼儿去了!"刑夫人却执迷不悟,以为当儿子的要个丫头,未必老太太定要驳回。"我叫了你来,不过商议商议,你先派了一篇的不是。"

凤姐儿知道刑夫人禀性愚弱,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如今听她如此说话,便知道她又弄左性子,劝也不中用,马上看风使舵,转了话头:"太太这话说的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面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一个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背地里的话,那里信得?我竟是个呆子。"如此这般说了一通,刑夫人方才喜欢起来。

设身处地为凤姐儿想一下,碰到刑夫人这样一条道走到天黑的上司,还真没有别的法子可想。怕她去碰一鼻子灰,费劲巴力地劝阻她,她还以为是在派她不是呢?《天龙八部》里,大辽皇帝耶律洪基要起兵攻大宋,南院大王萧峰死谏。辽帝一意孤行,将萧峰囚禁后发兵南下。萧峰此时把前因后果看得一清二楚:辽国取胜,皇帝回来炫耀战功--没你萧峰也照样,你还有什么神气的;辽国失败了则更糟糕,皇上面上无光,定要杀了萧峰泄愤。死谏到底,宁折不弯,其实是百弊而无一利的事。萧峰乃不世出的大英雄,有所为有所不为,义之所至,唯死而已,何况他曾亲手误杀自己的爱人,天地间己无挂牵。正活得津津有味的后生小子们,还是安分些的好,领导有错,只好睁一眼闭一只眼干看着罢了。没上没下地劝谏,岂不是要表现你的见解高他一筹?还是等他损兵折将之后,自己总结得失吧。那时候你才可以恍然大悟,衷心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