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俗眼看红楼
66900000032

第32章 第四辑 以人物为镜(3)

《红楼梦》里秦可卿是个特异的人物,有方家竟因之开"秦学"一派。对此,小女子秉至圣先师孔子对鬼神的态度,因不知,而不说。我倒想知道她为何与凤姐有着不同寻常的厚密。这小蓉大奶奶自然是美丽的,在美丽的女子们之间,不相妒,便相知,如果二人再有些仿佛的心性,就更有惺惺相惜的味道。与之诊视的医家断论秦氏的性格: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简直,这就是王熙凤的写照。甚至二人都是因思虑而伤了女人的根本,可卿经血不至,凤姐则淋漓不尽,任凭怎样的药物调理不了这种折损。

秦可卿病笃,凤姐儿携宝玉前去探望,进房就坐在秦氏坐的褥子上。病人讲了几句灰心的言语--"我自想着,未必熬得过年去呢。"宝二爷发了痴性,万箭攒心,眼泪直往下落。凤姐十分难过,但恐怕病人见了反添心酸,于是就把宝兄弟打发了出去。两人再细细说些衷肠话。王熙凤一向杀伐果断,少有如此的儿女情肠。

凤姐常被取笑为"泼皮破落户"--好在她是实打实的大家闺秀,对此不感冒。自己谈笑间用兵惯了,所以看不惯拿腔作调、唧唧歪歪的美人儿。当看到一个口角儿爽利的丫头小红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向她笑道:"好孩子,难为你说得齐全,不像他们扭扭捏捏蚊子是的。"又要提拔她:"你明日伏侍我去罢,我认你做干女孩儿。我一调理,你就出息了。"对一个初见的小丫头如此偏爱,而且并不是说说就算的,小红后来就真的跟了凤姐。说王熙凤顾上不看下的实在冤枉了她,说到底还那在"下"的是否投了她的缘。

大丫头袭人似桂如兰,识大体,知进退,凤姐儿在老太太面前维护起她时也是风雨不透的。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宝玉身边,只有麝月、秋纹并几个小丫头跟着,史老太君便稍稍有点不悦,说道:"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王夫人忙起身解释,说是袭人她妈没了,带孝不便前来。老太太又以为,与主子讲孝不孝的,历来就没这规矩。此时凤姐儿若不言语,也没有什么不对,但她马上回身吓唬老祖宗道:"今晚他便没孝,那园子里头也须他看着,灯烛花炮最是耽险的。"然后再抬出老太太的心尖子:"这一散后,宝兄弟回去睡觉,各色都是齐全的。若他再来了,众人又不经心,散了回去,铺盖也是冷的,茶水也不齐全,便各色也都不便宜。"责任吗?自己再担一些:"所以我叫他不用来,老祖宗要叫他,我叫他来就是了。"一通话大珠小珠落玉盘,直说得贾母忙道:"你这话很是,比我想的周到,快别叫他了。"在琏二奶奶眼里,袭人是个省事的,所以自己不妨为她费些口舌。当然了,你也可以以为是袭人先入了王夫人的法眼,凤姐儿才如此回护她,终归是为讨太太的好儿。有道理,一部《红楼梦》怎么说怎么有理,可以在有生之年一直说下去。

但是王熙凤却始终是个让人神清气爽的人物。

当日刑夫人的兄嫂因家中艰难,上京来投靠亲戚。刑夫人便把侄女儿邢岫烟交与凤姐儿。虽素来与这婆婆不睦,但凤姐儿明察暗访,却发现这岫烟是个极为温厚平和的人。因此凤姐便怜她家贫命苦,反比别的姊妹多疼她。凤姐照顾岫烟,全是因她的心性行为可疼,与财势风头无涉,清清爽爽的一份心意。

看遍宁荣二府,凤姐唯对赵姨娘是直接啐到脸上的。贾环与莺儿掷骰子输了放赖,被宝玉撵回房去。赵姨娘恨铁不成钢:"谁叫你上高台盘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玩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这没意思!"虽说贾府的规矩大,做姨娘的只算半个主子,可这毕竟是当妈的训斥自己生的儿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可凤姐儿偏偏容不得,隔着窗户就递过话去:"他现是主子,不好,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然后又说贾环:"说你不听我的话,倒教这些人教的你歪心斜意,狐媚魔道的。自己又不尊重,要往下流里走,安着坏心,还只愿人家偏心呢。"赵姨娘本是个可怜不争气的人,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大家分析贾环人物委琐全来自她的遗传。是与"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凤姐儿判若云泥的人物。所以在凤姐的眼里半点儿也瞧不上她,话一出口,总是言词锐利,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