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金色的时代
6395700000007

第7章 刚上中学

进了中学一切都那么新鲜,操场要比小学的大好几倍,虽然也是土地面,却平整光滑,没有一点草刺。不象小学操场那样坑坑哇哇,一到雨季,洼处就存满了水,同学们盼望的体育课只能在教室里上。操场的东西南三面是高大的垂柳和白杨,夏天树荫里有朗朗的读书声;冬下雪后,树上顶着一簇簇的白花,有一种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小学的操场只有几株树孤聊聊地站在那里,没有一点生机。

操场的南面是居民住宅的后墙,东西两侧都是教室。北面也是教室,还有老师的办公室,会议大厅和后勤。老师的办公室分为:语文、数学、外语、化学、生物组……。不像小学那样,所有的老师都挤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会议大厅能把学校一千多人的师生都容纳进去。凡是大型的文艺活动和开学典礼,全校师生就聚在这里,这是小学根本没有的。操场的北面有三个长方形的大花坛。开学时正是百花齐放,花香四溢的时候。虽说没有鸟语却别有一番乐趣,去过北京的人说:“这里是好一个北京的四合院的感觉。”

南面的操场上是篮球场地,东面有单杠,双杠,西面放着三个军绿色让学生们前后仰翻的大垫子。所有的房子都是平房,没有住高楼的压抑感。据说有的市里的中学根本没有操场,学生冬季里跑步只能到街道的马路上去,夏季里也不能做广播体操,比起他们来学生是自由幸福的。那平房、那树木、那健身器材,简单、自然。那操场是学生们活动的乐园,那里留下一串串的笑声和汗水,活动在那宽阔广场上的感觉就是爽。

记得体育课上,有时练单杠、有时练双杠,有时老师领学生们做前滚翻和后滚翻,甄艳动作灵敏迅速,前后滚翻都做得很好。李华就不行了,她每次都翻不过去。老师用脚踢着她的屁股她也只能歪着脑袋,侧着身子很不标准地摔在那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大家笑得最开心的要数那次拔河比赛,男女混合编成两个组,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选出一个领队的,甄艳是甲组,领队的张春旺,他手里拿着小红旗,大嗓门,男高音。乙队选的领队是陶霞,平时声音虽如洪钟,但近两天有些感冒声音有些沙哑,喊了一会就就觉得嗓子发痒要咳嗽的感觉。她不愿担任这次的领队,但是她有煽动力和号召力,同学们一致地选她,她只好从命。只见她手里拿着黄旗站在队伍旁边挥舞了两下,等待发布命令。老师在两队的前面画了一条线,同学们屏住呼吸,双手一前一后紧紧地抓住绳子,前脚蹬后脚弓做好准备,瞪着眼睛、听着口令,只听老师的哨子滴滴一响,领队的呐喊声就响成一片:“加油、加油……”张春旺一边喊一边用手顺着拔河的队伍做着单侧划船的姿势。陶霞的小黄旗也随着她加油加油的喊声左右摇摆。人人脸上憋得得像个大红萝卜,流着汗水,喘着粗气,双方不分上下成绩持平。只听陶霞沙哑的咳了两下。甲队嗖地把绳子拽过来,所有的甲队人都摔了个人仰马翻,乙队来个嘴啃泥、嘴啃腿、嘴啃鞋。甲队人起来扑扑身上的土,欢呼雀跃,再看看乙队,更让他们笑得前仰后合。乙队的人站起来用衣袖抹抹嘴,埋怨起陶霞不该咳。陶霞又咳了咳,带着沙哑的声音训斥说:“别他妈地不知好赖,老子已经尽力了,谁再说,我废了你。”众人哈哈大笑,陶霞生猛的形象全暴露出来。老师也觉得:拔河考验的是团队的力量和精神,乙队的力量不亚于甲队,输给甲队的原因是领队不得力造成了团队的精神涣散。但老师知道陶霞感冒没有发挥好,没有直白地去说,同学们领略了其中的奥妙。陶霞有些不好意思,同学们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贵在参与,参与了就乐在其中。”是呀!体育课锻炼了学生的体质,增强了学生的乐趣。

室内课也让新生倍觉新奇:老师进屋先问:“同学们好!”不像小学由班长喊:“立、礼、坐后,学生们再听课。在这里有一种做人平等的感觉。

讲课的老师,口音各异,不知那个地方的人,数学老师点同学名字回答问题时,总是把李真说成李争,没有人站起来,老师只好在黑板上写上“李真”。李真站起来脸红红的,同学们忘记了对老师的尊重,哈哈地笑起来。以后习以为常,也就不再笑了。语文老师白白的脸,弯弯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好像能看透每个人的心,比樱桃稍大一点的嘴,说起话来朗朗动听。她是甄艳初一一班的班主任。她穿着白色的短褂,墨绿色的到膝盖的裙子,梳着两条小辫子,那小辫子被她折一半,打了个黑色的蝴蝶结。在新生的眼里,她是那样的美,这也是在小学没有见过的这么漂亮的老师,后来听说,她来自大城市大连。同学们就说:“怪不得呢?城市人啊!”就给老师起了个绰号叫“大连美”。

甄**得“大连美”留过一篇作文题目叫《除夕之夜》。她说:“除夕之夜是每个孩子最欢乐的,除夕之夜是一个什么样的夜晚?你们回忆一下,把你的最有趣的活动记下来,再说说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这就是除夕之夜的作文。要求两节课做完。”同学们群像摆出:有的提笔刷刷地写,有的摇头摆脑没有思路,有的写写停下摆弄着笔和纸……。

两节课过去了,学生们各自都交上了作文。作文讲评那天,老师把课代表于芳的作文拿出来念给同学们听:除夕之夜是美好的,家家红灯高挂,有的人家还挂起了转灯,那转灯转起来很好看,里面有红马、黄牛、白羊在奔跑,跑的好快呀!好像比赛要争冠军似的……老时说:“她的这些句子写的形象逼真,色彩鲜明、想象力丰富。”甄艳也觉得写得很好。

让甄艳想不通的是她写的活动是女孩子吃完饺子,几个人在一起欻噶啦哈的情景,所说的“噶啦哈”就是猪或是羊身上前腿膝盖上的一块骨头,因为牛的比较大不好玩。所以专门检羊和猪的用开水煮好,抠去上面的筋和肉,洗干净再放在锅里加上染料煮,染成各色的噶啦哈。有的人家有一百多只噶啦哈,要攒上好多年。一只噶啦哈分为:坑、背、针,迈四个面。把一大堆噶啦哈装在盒子里一股脑地撒下去或者用手分几次撒下去,然后选取面相同的欻。所谓的欻:就是把毽子扔高,手抓起面相同的两只噶啦哈,一直欻到毽子接不住落在炕为止,一局下来数数谁欻的多就是赢家。输的按事先的规定表演节目。

于芳在文中这样写到:“我扔起毽子,仰起头,再低头抓起两个面相同的噶啦哈,再仰起头接住毽子,把欻到手的噶啦哈放到盒子里,数一数,我比对方多了十几个噶啦哈,我赢了,心里甜滋滋的……老师说:“她的一连串的动词用得好:仰、抓、接、放等动词形象贴切。”甄艳倒觉得写这活动太没意义了。自己写的是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读雷锋日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们要向雷锋那样,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这样的话比于芳说得棒,这样的读书活动才有意义。觉得老师就是偏心眼,于芳是课代表,又是来自二小的学生,都说二小的教学质量高,所以老师才说她的文章写的好。心里好不平衡。

第二次作文写的是:读《纪念白求恩》有感,甄艳的作文发下来,看见老师用红笔圈起的句子:“白求恩大夫300CC的血静静地流到中国人民的身上,这是何等地感人。要是我会因为抽血怕的要死,疼得要命不让大夫抽……。”老师在旁边还写上“说的很真实”并且在作文讲评课上也把甄艳的作文作为范文读给同学们听。甄艳心里美滋滋的,心理不再不平衡了。甄艳长大后才知道不是老师的偏心,是自己当年真的不会作文,自己写的是假大空,语句还硬梆梆的。人家写的才是生活。自己小学时的作文现在想起来起都觉得脸红。

第二次作文旗开得胜,甄艳带着作文胜利的喜悦走回家,意外地发现许叔叔的自行车放在院中,更加兴奋。到屋一看,愣住了,再仔细一端详,竟然是她既熟悉又陌生的爸爸坐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