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礼物不同,见面时的说法也不同。若是旧友的嗜好之物,就说是“特意带给老兄(老弟)的,我知道你最喜欢这东西”;若是土特产,就说是“带给嫂子(弟妹)和孩子尝尝的”;若是钱,那就得说是“给大侄子大侄女的,买一件合适的衣服或买书”之类。走进了门,便有了开口求老朋友办事的机会了。
虽为朋友,但送礼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礼,要会送,不能乱送。
中国人常说:“咱不是看上他那点东西……关键是有份心意在。”其实,就是看在“那点东西”上,才会这么计较。只带份心意,不带表现心意的东西,怎么能行?
2.礼,要送在平时。
关系,需要经常维护,朋友之间,要常走动,关系才不会断。“有空去坐坐”,带份礼最好不过,朋友会说你礼道多,说你不当咱是朋友,告诉你下回千万别带东西。你要真听他的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朋友心里很高兴,证明他在你心中很重要,你常想着他。
3.礼,要送在适当的时间。
生活中常发生这样的事,你带上份礼物请朋友帮忙,他答应了。隔几天,你问他时,他说:“什么事?我忘了,那天去的人太多。”你这才想起,上次去的时候恰逢节假日。
所以,逢年过节,大可不必带礼,带了人家也会“贵人多忘事”。在选时间送礼上,要逆向思维,人多的时候别凑热闹。
4.礼,要慎,谨防大礼不解近忧。
“无事不登三宝殿”,当你有事的时候,才想起某某朋友可帮上忙,这时就可能大礼不解近忧。即使你提上大包小包的东西,人家也未必会给你这个面子。朋友维系关系,功在平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样,朋友之间才可能有求必应。常常有这样的说法:“你瞧这人,用得着的时候才想起我。”
求亲戚办事,平时要常来常
重视伦理道德,重视人伦关系,重视亲戚朋友间的友谊,这是东方人处世的显著特征。当置身于人伦关系之中,也许你得到了亲友的资助,与亲友们和谐共处,办起事来左右逢源。也许你与亲友们关系疏远,或者被亲友抛弃,乃至于众叛亲离。
无论你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无论你存在于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处境,友谊至关重要,亲友们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无论从精神因素而言还是从物质因素而言,概莫能外。
人们称为“台湾经营之神”的台湾首富王永庆,曾经利用姻亲关系来为自己办事。有人曾这样说,要了解王永庆在商场一帆风顺的原因,还要了解台湾三家大家族的背景。这里所说的台湾三大族,就是王永庆、辜振甫、蔡万春。台湾的三大家族核心人物就是警备司令陈守山上将。陈守山的女儿嫁给蔡万春的妹妹蔡玉兰的儿子曹昌祺,而蔡万春的妹夫曹永裕也是台湾的富商。陈守山另一女儿又嫁给王永庆的弟弟王永在的儿子,而陈守山的堂兄陈守实又是台湾信托总经理辜殊松的妹夫,辜振甫亦是台湾信托等台湾大企业的经营者。
港台报刊曾这样评价:在台湾,警备司令的权力非常大,可说是拥有直接影响民生最大权力的人。台湾三大家族与警备司令有了亲戚关系,办事自然方便得多。这一评论,道出了亲戚关系在办事中的重要作用。
王林是一家公司的老总,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他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在短短几年内拥有数目可观的资产呢?
在一家报纸的记者采访他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自身的努力与勤奋固然是我成功很关键的因素,但我的成功还来源于亲戚的帮忙。我的亲戚很多,在我未发达时,我就经常拜访他们,以致彼此间关系都特别好。后来,在公司小有规模后,我仍不忘经常性地与他们保持联系,正是因为这种密切来往,我的亲戚都对我非常不错。刚创业的时候,资金有一半是由他们筹借;办公司遇到困难时,也多亏他们的帮助与鼓励;就是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也在公司里帮我的忙,是我得力的助手……总之,在各种人际关系中,我最注重的就是亲戚关系,也正因为我的经常性走动,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王林的话,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亲戚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俗话说:“是亲三分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常常能从亲戚那里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当然亲戚的关系也需要维持,否则,就可能造成“远亲不如近邻”的局面。那么,怎样才能保持亲戚间的亲近关系呢?
最重要的就是,亲戚间应该经常走动,常来常往,联络感情。
“不走不亲”,“常走常亲”,这是中国人一贯的观点,只有经常礼尚往来,才能沟通联系,深化感情,密切亲戚关系。
“常来常往”,首先表现在一个“往”字。这个意思就是说自身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常到亲戚家走走、看看,聊聊家常,联络联络感情,这样是非常有益的。
亲戚与亲戚来往,除了一个“往”字,还要一个“来”字。它的意思是除了经常到亲戚家走动外,自身也要经常性地邀请亲戚们到家里做客,利用自己的空间与亲戚联络感情,做一回主人,热情款待他们,让他们有一种自己家的感觉,时间一久,亲戚之间的关系就会处得异常融洽。
求“敌人”办事,以共同利益为诱饵
你的敌人都只是暂时而相对的,切忌把你目前的“敌人”一棍子打死,抛弃一个人就等于舍弃一线成功办事的希望。
战国时代后期,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均无力单独抗击强秦的侵略。为了与强大的秦国对抗,保障弱小国家的利益,六国联合,势在必行。
公元前314年,苏秦先到燕国,向燕文王指出,自己的国家与燕国有着共同的敌人、共同的利益,在强大的秦国面前,各小国好比风中的蜡烛,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才能保护各国的利益不受侵犯。他劝说燕文王应与近在百里的赵国联合,以防千里之外的强秦。
燕文王接受了苏秦的建议之后,苏秦又来到赵国,向赵肃侯指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他说:“秦国之所以不进攻赵国,是因为顾虑韩、魏二国袭其后方。如果秦国先打败韩、魏,再举兵攻赵,那么赵国的灾难就到来了。”苏秦还向赵王指出:六国之地五倍于秦,六国之兵十倍于秦,如果为了共同的利益,能够合六为一,同心同德,必定能打败秦国。因此,他希望赵王邀请韩、齐、楚、燕等国国君进行谈判,共商六国联合抗秦大业,这样,秦国就不敢进攻六国中的任何一国了。
在整个游说过程中,苏秦抓住了各国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秦国是他们的共同敌人这一主线,讲明六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合则可以抗强,分则有被秦国各个击破的危险。因此,同舟共济,联合抗秦,才是保护自己国家利益不被分割的唯一选择。
相反,如果把对方的利益排斥在自己的利益之外,那么对方绝不会友好相待,你们之间永远都只是敌对的,那对方就更不乐意为你办事了。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求人办事时应该把你的“敌人”囊括进来,将他变成你的朋友。因为也许你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关系,双方的联合更能甚至是才能将目标达成。也许你的“敌人”在某一方面比你更有关系更有能耐,缺少了他就不能将事办成……总之,求人办事时不应该把你的“敌人”排除在外,明智的做法是能化敌为友,或采用一定的计策,让他(她)乐意为你办事,并让你感到称心如意。
求“犟驴”般的人办事,以柔克刚
脾气倔强的人我们称之为“犟驴”,这种人一般很难与之打交道,如让他为你办事那更是难上加难。“犟驴”般的人都是性情坚硬者,如对他采取强硬措施,必是以硬碰硬,两败俱伤,但如果采用“捧”的方式,以软化硬,则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面对一头犟驴,让他为你办事,确实对“吹捧”之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弄不好拍马屁可能拍到驴腚上,轻者“对牛弹琴”不起任何效果,重者可能还会被踢伤。但是,如果能够针对性地多下点工夫,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终究还是会使“犟驴上套”的。
唐天佑年间,叛臣朱温用计诱骗五路兵马反对驻守太原的唐晋王李克用。叛军中有一猛将高思继异常勇猛,善用飞刀,能百步取人。后来被晋王李克用的十三太保李存孝生擒。本意留他在帐前听用,可高思继却执意要回山东老家过“苦身三顷地,付手一张犁”的田园生活以此改恶从善。后来李存孝被奸臣康君立、李存信所害。朱温闻李存孝已死,又发兵来犯,帐前王彦章不仅勇猛盖世,且智谋过人,晋王将士闻风丧胆,畏敌如虎。晋王问:“何人愿意出战?”众多王子、许多壮士皆哑然相对,无人请战。晋王见状,痛哭一场。还是长子李嗣源说道:“昔日降将高思继闲居山东,何不请他迎敌。”晋王闻言大喜,遂命李嗣源前往山东求将。
李嗣源来到山东农村,直奔高家庄寻高思继。刚提起此事,高思继马上就说道:“自勇南公存孝擒我,饶了性命,回到老家,‘苦身三顷地’与世无争,今已数年,早把兵家争战之事置之身外。今日相见,别谈这些。”高思继就是一个典型的“犟眼子”,李嗣源想如果运用一般的吹捧方法,说他如何武功盖世云云都是不管用的。自古道,“文官言之,武将激之”。对他好言相求,难以收效,必须巧用激将之法,激其就范。于是,编出一通谎言,说道:“天下王侯,各镇诸侯,皆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称羡不已。我与王彦章交兵被他赶下阵来,我对王彦章说:今来赶我,不足为奇。你如是好汉,且暂时停战,我知道山东浑铁枪白马高思继,盖世英杰,有万夫不当之勇,待我请来,与你对敌。王彦章见我阵前夸耀将军,愤然大叫:就此停战,待你去请他来,不来便罢,若到我这宝鸡山来,看我不把他剁成肉酱……”经此一说,高思继不禁激得心头起火,口中生烟,大叫家丁:“快备白龙马来,待我去生擒此贼!”于是,披挂上马,辞家出山,望宝鸡山飞驰而去。
他们两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到唐营,不但晋王喜出望外,三军将士亦是异常振奋。第二天,王彦章又来挑战。晋王引高思继出马迎战,高思继与王彦章厮杀起来,连斗三百回合,难分胜负,直战到天黑,双方见天色已晚,才鸣金收兵。这次战个平手,但却使唐营军威大振,信心大增,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来日再战。
高思继本来已经看破沙场红尘,决心弃武从耕,享受田园生活。李家虽对他有再生之恩,但正面动员他出山,重返军旅时,他却以自己“与世无争”加以拒绝。然而,当李嗣源借用谎言激他时,他却毅然披挂上马,重返战场,一斗就是三百回合。
与犟驴般的人打交道,甚至让其为你办事,切忌以硬碰硬采取强硬措施,以柔克刚,“捧”着他(她),顺着他(她)的脾性,才是良策。
所以,对付犟驴般的人最好的方法是“顺着毛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