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全集
624100000013

第13章 深藏不露是让自己免受伤害的安全法则(3)

不要做明枪,要做暗箭,适时待发

把自己藏在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别人在明我在暗,能看清局势,且不受人干扰,被人忽视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积累自己的实力。在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隐忍待时,静若处子。一旦时机成熟,就一飞冲天,动若脱兔。人生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一鸣惊人”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即位后,不理国政,每日里不是在宫中奏乐饮酒,与妃妾们寻欢作乐,便是率领卫士于深山大泽中打猎。

楚国的大臣们纷纷劝谏,楚庄王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国王不理朝政,下面自然乱作一团:权臣们借机树党争权,小人们则逢迎拍马,捞取官职,贪官们更是浑水摸鱼,中饱私囊。楚国的政治一下子陷入了混乱无序的状态。

楚国的大夫伍举实在忍不住了。他决定入宫进谏。

他入宫见到楚王时,楚庄王正一边喝着美酒,一边听乐师们奏乐。见到伍举,楚庄王问道:“大夫是想喝美酒,还是要听音乐?”

伍举笑道:“臣既不想喝酒,也不想听音乐,而是听人们说大王智慧过人,所以想请大王猜个谜语。”

“在楚国的一座高山上,停落一只大鸟,它羽毛五彩缤纷,异常华丽,可是三年来它既不鸣叫,也不飞走,臣实在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楚庄王沉思片刻,说道:“这不是一只平凡的鸟,它三年不鸣,是在积蓄自己的力量;三年不飞,是等待看清方向。这只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你去吧。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

伍举听完楚庄王的解释后非常高兴,他知道了国王是很有头脑的人,他是在等待时机,而绝不是一个沉溺酒色的荒淫君主,楚国还是大有希望。

几个月过去了,楚庄王不但没有丝毫改变,反而更加荒淫无度。伍举的朋友苏从感到受了骗,他全无顾忌,舍身直闯王宫,直言进谏:“您身为国王,不理国政,只知道享受声色犬马之乐,却不知道乐在眼前,忧在不远,不久就会民众叛于内,敌国攻于外,楚国离灭亡不远了。”

楚庄王勃然大怒,拔出长剑,指着苏从的鼻尖,厉声叱道:“难道你不怕死吗?”

苏从凛然正色道:“假如我的死能让君王悔悟,能让楚国富强,我的死就是值得的。”

楚庄王看了苏从半晌,忽然扔下长剑道:“我等的就是大夫这样忠于国家,不怕死的栋梁。”他挥手斥退舞女,与苏从谈论起楚国的政务。苏从这才惊异地发现:国王对国家上下了解比自己还要多。

楚庄王随后发布一系列政令,把那些谄谀小人、贪官和不称职的官员该杀的杀,该罢职的罢职,把那些包括伍举、苏从在内的忠于国家、有才能、刚直不阿的人提拔上来。一番改革后,楚国的政治从贪浊混乱一下子变得清明。

楚国国内基础巩固后,国力日渐强盛,最后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把自己藏在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躲在暗处,既能使对手小视自己,又能趁机识别身边人。这一韬晦之法不仅能用于治国,也能用于人生路上的纷繁竞争。我们在竞争中,不要做明枪,要做暗箭,在暗中向对方进攻,往往使他防不胜防。

做人要善于隐匿:看似没有,实则充满

自古成大事者都谨小慎微,“心眼”胜人一筹,善于隐藏自己,能以静伏无,能为无能为动,看似没有,实则充满,而没那些自以为是、耀武扬威的人施逞得势而名留青史。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在衣带诏签名后,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对自己的注视。

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谈起以龙状人,议起谁为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他才是。

曹操独具慧眼正好说到刘备的志向,刘备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也丢落在地上。恰好当时大雨将到,雷声大作。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感,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惶乱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数。

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是非常聪明的。他藏而不露,人前不夸张、显耀、吹牛、自大,装聋作哑,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这办法是很让人放心的。他的种菜、他的数英雄,至少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一个人活在世上,气焰不能过于张扬。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将欲望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是毫无益处的。

中国旧时的店铺里,在店面是不陈列贵重的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蜉。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倘若随便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惦记之理。

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

这个世界上才能高的人很多,但有“心眼”的人却不是很多,同样一部《三国演义》,死于曹操手下的才高八斗之士数不胜数,如孔融、祢衡之流,皆因他们不善于隐藏自己才命丧黄泉。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要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适当贬低自己,将对方“捧杀”

适当地贬低自己,也就相对地捧高了对方。在某些情况下,贬低自己来捧对方,不只是为了抬高他人,也是低调做人的方式。

当你听到对方说“我前天做了一件丢脸的事情”时,想必你会浮现出微笑,并心情轻松地听他继续说下去。因为炫耀自己会引起他人的反感;而谈及自己的失败经验,不但会增强对方的自尊心,更能因此打开对方的心扉,让他坦然地接受你。

在某些时间、场所,我们不便坦然对他人说出礼貌性的赞美。在这种情况下,不妨换种方式来表达,效果是同等的,甚至会超过所期望的效果。这个诀窍就是适当地贬低自己。适当地贬低自己,也就相对地捧高了对方。即使是不善言辞、不善于称赞的人,也能轻而易举地使用这种方法,达到捧高他人的目的。

比如说,当我们参加某店铺开张的庆祝会时,即使那是一家不怎么样的店铺,我们也要依场合不同来为庆祝增添一些喜气。我们可以贬低自己,捧高对方,说:“这店铺看起来真不错,室内的装潢也很考究。不像我经营的那家店,门没做好,窗户也是一大一小的。”这样将对方和自己做具体的比较,并有技巧地批评自己略逊一筹,对方将因被人高抬而唤起优越感,心中的舒坦自是不言而喻。相反的,如果以轻视的口吻对主人说:“店铺的柜台再宽一点会比较好,你们下次再整修时,可要记住啊!”对方在庆祝会上听到这样毫不客气的批评,一定会大感不快,从此对你产生敌意,这就是不谙人情世故所要承受的恶果。

日本有位国会议员,常对别人说:“我仅有小学毕业的学历。”但是,他实际上却拥有高学历,他之所以贬低自己,无非是要给予别人心理上的平衡感。须知谦虚会让别人觉得轻松知道了这一点,在平常的交往中,我们就不妨适当地运用一下贬低自己的诀窍,来捧高对方的地位,达到感情投资的目标。如此,成功便离你不远了。

适当地运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在一些场合下过分崭露锋芒,从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低调做人,低姿态处世,在某些情况下适当地贬低自己,这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