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623800000046

第46章 梁启超——知我罪我,后世评说

第四十五章 梁启超——知我罪我,后世评说

梁启超一生的志向,是将落后的中国变成强大的新国家,他相信过西方文化,后来又转而相信传统文化;他追随过康有为,又和他分道扬镳;他支持过孙中山,也与孙对立过;他拥护过袁世凯,后来又变成讨袁主将。看似摇摆,实则缘于他唯一的理想。“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

自称“饮冰”

过去的人常常有字、号等多个称呼,一般都是表达自己的志向。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为什么他将自己的书斋称为饮冰室,自称饮冰子呢?这与他的志向有关。

“饮冰”一词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唯有冰水可以聊解自己内心的忧虑。梁启超为何心忧至此?当年,他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当时国家濒危,内忧外患使梁启超心急如焚。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其忧国忧民之心毕现。

也有人认为,这个号出自俗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有一篇叫做《学问之趣味》的文章,其中提到:“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能回答。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得到时,旁人没有法子告诉你。佛典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问我这水怎样的冷,我便把所有形容词说尽,也形容不出给你听,除非你亲自喝一口。我这题目《学问之趣味》,并不是要说学问是如何如何的有趣味,只是要说如何如何便会尝得着学问的趣味。”用这样的观点来理解他的号,可以想见他为学、做人勤勤恳恳、身体力行的态度。

其实,不仅从饮冰室可以看出他救国为学的志向,他还有几个别称,从中也可以看出同样的思想。他曾自称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其关心时局、宣传新思想的形象可见一斑。

被忽略的大家

梁启超6岁学五经,9岁能写千字文章,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当时的主考官看重梁启超“国士无双”的才华,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梁启超做妻子,以示对他的器重。

梁启超和老师康有为因为戊戌变法而名扬天下,他的大胆和远见让外国人刮目相看,称他是“中国罕见的高洁志士”。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当时还在中国逗留的伊藤博文曾说:“姓梁的这个青年人是个非凡的家伙!他真是个使人佩服的家伙……让他逃到日本吧,到了日本我帮助他。这个青年是中国珍贵的灵魂啊!”此后,梁启超在日本和欧美流亡时,受到外国接待领袖的礼遇。

梁启超在日本时,曾经向孙中山介绍过很多东南亚的华侨和日本重臣。袁世凯宣布称帝,长于雄文的梁启超写出一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批判袁世凯。袁世凯派人给梁启超送了一张20万元的银票,作为给梁启超父亲的寿礼,希望他笔下留情,不要发表这篇文章,但被梁启超退回。后来,袁世凯派人劝他不要再自寻苦吃时,梁启超回答:“我宁肯选择逃亡,也不愿意在污浊空气中生存。”

固执的老头

1925年阴历七月初七,是传统的牛郎织女相会之日。坠入爱河的徐志摩与陆小曼决定步入婚姻殿堂,他们请德高望重的梁启超作为自己的证婚人。梁启超本来就反对他们的结合,因为他们原本各有自己的家庭,但是碍于徐志摩父亲的情面和胡适的极力劝说,他还是答应出席证婚。但在婚礼上,作为证婚人的梁启超不仅没有祝福,还对两位新人的用情不专厉声训斥,责问之词滔滔不绝,前来贺喜的满堂宾客被惊得瞠目结舌。徐志摩只得哀求梁启超:“先生,请给学生留点脸面吧。”

梁启超主张一夫一妻、婚姻忠诚,所以即使是好朋友的孩子,犯了这条准则他也是照批不误。当然,他内心是喜欢年轻人,也希望年轻人幸福的。

梁启超并不是一个固守礼教的人,他为人非常宽容。1926年,他因尿血症入住协和医院。本来透视的结果是右肾上有一个瘤,手术即可痊愈。但是医生摘除了一个肾之后,他还是尿血,所以医生在诊断书上竟然写上“无理由之出血症”。

当时西医刚在中国落地,还受到群众的怀疑。梁启超的这次治病事件发生后,一时间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协和医院。有报纸嘲讽西医是“拿病人当实验品,或当标本看”。得知此事后,梁启超在《晨报》上发表了《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他公开为协和医院辩护,并且申明:“我盼望社会上,不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

梁启超语录: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画外音: 有远大志向的人,也有完满的人生。梁启超振兴中华的遗志,应该由我们青年人去完成。

梁启超小档案:

生卒年月:1873~1929年

故乡:广东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