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傅斯年——不需文凭亦服人
他是人间一个稀有的天才。他记忆力强,理解力也强。他是能做学问的学者,同时他又是能办事、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又是温柔、富于理智、有条理的人。这都是人世难得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而他确能兼有的品性与才能。他就是傅斯年。
不需文凭亦服人
傅斯年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举人之家。他在17岁那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3年后升入北大文科。他曾参与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在同龄中很具号召力,是北大学生会的领袖之一。
傅斯年的国学功底非常深厚。刚上大学时,虽然只有17岁,但俨然一位“国学小专家”,治学功底甚至超过了北大当时的某些教授。 “在当时的北大,有一位朱教授,也是大师章太炎的学生,可是所教的《文心雕龙》却非所长,讲课中不免出了好些错误……有一位同学借到朱教授的讲义全稿,交给傅斯年。傅斯年一夜看完,从中摘出了三十几条错误。全班签名将问题讲义交给了校长蔡先生,请求补救,并且一并列出错误的三十几条。蔡元培也是《文心雕龙》的内行,他一看就全明白了……后来,这门功课真的重新调整了。”罗家伦对好友傅斯年的回忆充满骄傲之情。
傅斯年从北大毕业后,考取了官费留学。1919年至1926年他先后留学英、德。当时的留学生大多不务正业,在众多的学生当中,真正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读书、心无旁骛的只有陈寅恪和傅斯年两人。有人把他俩比做“宁国府大门口的一对石狮子”。有的人读书不行,想方设法弄了一个博士学位风风光光地回家了,傅斯年连个硕士学位也没拿到,但没有人不佩服他的学问渊博。
傅斯年担任历史语言所所长23年,培养了大批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等专门人才。在大学执教期间,傅斯年也深受学生的敬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老师。
苛刻与宽容
五四运动爆发时,傅斯年是学生的游行总指挥,后来逐渐退出学生运动,回到书斋做学问。傅斯年在留学期间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还对比较语言学和考据学产生了兴趣。
回国后,他筹办了历史语言研究所,希望将它办成一个能在国际学术界站得住的研究所,而不是一个抱残守缺的官僚机关。他弹劾过两届国民党的行政院长,靠文章将孔祥熙和宋子文都赶下了台。
1945年日本投降后,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他严格执行自己所说的“北大绝不录用伪北大的教职员”,坚持“汉贼不两立”,而周作人当时恰在汉奸一列中,傅斯年拒不录用。
在国学学习上,讲求师宗一派。傅斯年是国学大家黄侃的得意弟子,但一次偶然机缘,傅斯年竟然“背叛”师门,成了胡适的学生。那时胡适刚到北大教授中国哲学史,他的讲授方法和内容都比较特别,引起学生的不小争议。
有的学生认为胡适不如国学大师陈汉章,想把他赶走;有的人说胡适读的书虽然没有陈汉章多,讲课却颇有新意。傅斯年不是哲学系的学生,但出于好奇和朋友的鼓动,去旁听了几次胡适的课。听完之后,傅斯年对哲学系几位要好的同学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傅斯年在同学中很有威信,经他这样一说,年轻的胡适在北大讲坛逐渐站稳了脚跟。
回忆起这段往事,胡适曾感慨:“我这个二十几岁的留学生在北京大学教书,面对着一班思想成熟的学生,没有引起风波,过了十几年以后才晓得孟真(傅斯年字)暗地里做了我的保护人。”
知识分子的架子
蒋介石很喜欢傅斯年,想要拉他做官,但是了解傅斯年志向与秉性的人劝蒋说:“他怕不干吧。”蒋介石不相信有人不愿当官,他就派了一批说客到傅斯年家里去做工作。
结果,说客磨破了嘴皮子,傅斯年还是坚决不肯加入政府。蒋介石只好转而拉胡适,希望傅斯年能帮他给胡适做做工作,结果傅斯年给胡适的信中说:“一入政府,没人再听我们一句话。”他劝胡适要保持名节,其中有一句话极有分量:“借重先生,全为大粪堆上插一朵花。”看了这句话,胡适也打消了做官的念头。
李敖对傅斯年拒不做官的气节,一直赞誉有加。在一期《李敖有话说》的节目中,他说:“有一个学生领袖傅斯年,终其一生不肯加入国民党。他不但不加入国民党,还鼓励他的老师胡适要采取跟国民党并不合作的态度。这一点我觉得傅斯年很了不起……他们要发挥这个知识分子的力量,可是又不想被国民党吃掉,不被国民党同化……真正的夹缝里面的自由主义者,不做国民党,也不做共产党,他没有社会地位,很苦。”
到老年,傅斯年一点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知识分子的“架子”。有一次,蒋介石在松山机场的会客室里坐着等李宗仁,当时旁边坐着的就是中国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傅斯年嘴里叼着烟斗,跷着二郎腿,全然不像周围人站在旁边,不敢在蒋介石面前坐下。
傅斯年语录: 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深思的。
画外音: 傅斯年在台湾大学只当了两年的校长就病逝了,但是他的影响如同蔡元培之于北大,随处可见。台湾大学的行政楼前有著名的傅钟,台大校徽就是梅花中间镶嵌着傅钟。傅钟每天响21下,“剩下三小时用来深思”。
傅斯年小档案:
出生年月:1896年3月26日
故乡:山东聊城
身份:语言学家、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