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九型人格生存手册
623400000064

第64章 3 只有接纳别人的思路,才能完善自己的思想

第七篇第二章3 只有接纳别人的思路,才能完善自己的思想

观察者以其特殊的观察力让九型人格中的其他人只能望其项背,但是他们冷漠的个性也是其不能回避的缺点。他们想法很多,这是其长期观察思考的结果,但是他们不喜欢关心他人,只喜欢观察社会。用一句话来总结观察家的这个缺点应该是:不缺少心思,而缺少“达则兼济天下”的心胸。他们自身绝对能够“穷则独善其身”,少的正是杜甫那份身处茅屋还能想着天下寒士的大气度。

若有能力提携、帮助他人,何不伸出一只手呢?雪中送炭的热心,别人永世难忘。对于生性“冷漠”的观察家来讲,多向2号给予者学习,或者也能成为受人欢迎的热心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二十多岁时写了一部中篇小说《穷人》,学工程专业的他怯生生地把稿子投给《祖国纪事》。编辑格利罗维奇和涅克拉索夫傍晚时分开始看这篇稿子,他们看了十多页后,打算再看十多页,然后又打算再看十多页,一个人读累了,另一个人接着读,就这样一直到晨光微露。他们再也无法抑制住激动的心情,顾不得休息,找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住所,扑过去紧紧把他抱住,眼泪不禁流了下来。涅克拉索夫性格孤僻内向,此刻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感情。他们告诉这个年轻人,这部作品那么出色,让他不要放弃文学创作。之后,涅克拉索夫和格利罗维奇又把《穷人》拿给著名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看,并叫喊着:“新的果戈理出现了。”别林斯基开始不以为然:“你以为果戈理会像蘑菇一样长得那么快呀!”但他读完以后也激动得语无伦次,瞪着陌生的年轻人说:“你写的是什么,你了解自己吗?”平静下来以后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出了反应:“我一定要无愧于这种赞扬,多么好的人!多么好的人!这是些了不起的人,我要勤奋,努力成为像他们那样高尚而有才华的人!”后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成为俄国19世纪经典作家,被西方现代派奉为鼻祖。

格利罗维奇、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因各自的成就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但更令人尊敬的是他们“腾出一只手”托举一个陌生人的行为。而且最初他们就预料到这个年轻人的光芒将盖过自己,但圣洁的他们想也没想就伸出了自己的手。生活中更多的“腾出一只手”者默默无闻,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成为“不再重放的花朵”。“腾出一只手”给别人,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无论被托举者最后是否平凡,无论能否得到回报,都不影响推举的价值。我们必须看到世界上有跳梁小丑,也有胸怀伟大的人物。

1831年,波兰作曲家肖邦在华沙起义失败后,只身流亡至法国巴黎定居。年轻的肖邦虽然才华出众,却无施展之地,为求生计,只得以教书为生,处境甚为落魄。一个偶然的机会,肖邦结识了鼎鼎大名的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两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当时的李斯特在巴黎上流文艺沙龙中已是闻名遐迩的骄子,可他对肖邦大为赞赏。他想:绝不能让肖邦这个人才埋没,必须帮他赢得观众。一天,巴黎街头广告登出了钢琴大师李斯特举行个人演奏会的消息,剧场门口人头攒动,门票一售而空。紫红色的帷幕徐徐拉开,灯光下,风度翩翩的李斯特身着燕尾服朝观众致意。台下掌声雷动,李斯特朝观众行礼后,便转身坐在钢琴前,摆好演奏姿势。灯熄了,剧场内一片寂静,人们屏息静气地闭上眼睛,准备享受美好的音乐声。

琴声响了,咚咚的琴声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如夜莺啼鸣;时而如诉如泣,时而如歌如舞。琴声激昂时,剧场内便响起掌声;琴声悲切时,剧场内又响起抽泣声,观众完全被那美妙的音乐征服了。演奏结束,人们跳起来,兴奋地高喊:“李斯特!李斯特!”可灯一亮,大家傻了。观众看到舞台上坐的根本不是李斯特,而是一位眼中闪着泪花的陌生年轻人。他就是肖邦。人们大为惊愕!原来,那时有个规矩,演奏钢琴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便利用这个空子,灯一熄,就让肖邦代替自己演奏。当观众明白演奏竟出自面前这位年轻人之手后,立即变惊愕为惊喜。剧场内,掌声四起。鲜花一束束地朝台上“飞去”。于是,一位伟大的钢琴演奏家瞩目于世。

关心提携他人是伟大情操的体现,只有拥有大胸怀的人才能真正做到。 若想要成事不仅要有足够的心思,更要有大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