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九型人格生存手册
623400000042

第42章 1 功利“黑色”:卓越人不会满足于平凡

第五篇“黑色”实用主义者:有用的才是最好的

第一章 淡泊与功利,调整理想与现实的偏差

1 功利“黑色”:卓越人不会满足于平凡

几乎每个人都做过百万富翁的梦,或者其他的伟大梦想:电影演员、商人、科技工作者、政治家……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让自己一直充满斗志,3号实用主义者绝对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为自己确立远大的目标,为达目的他们可以“不择手段”。因此他们多半是工作狂的典型。除此而外,他们的身上最突出的地方便是做事情目标很明确,他们不会盲目地随波逐流,见到什么热门就跟着凑热闹。他们考虑问题永远是以结果为导向:这件事情我能否成功?是否值得?如果肯定的可能性较大,他们就会为此制定一系列具体计划。不甘平庸,做事情爱计划,目的性强,这些都是3号身上最为显著的特征。

为什么要给自己制定明确的计划,而不能给自己一个模糊的目标限定,诸如我要成名,我要成功?那是因为越具体的目标实施起来越有动力,越容易看到成果,也就越容易成功。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善于限制自己的人,才有希望成功。”这是因为人的欲求太过旺盛,要限制自己的某些愿望,才能让注意力集中到最主要的愿望上。别太贪心,所谓鼯鼠技穷就是这么回事,你越是贪心,什么都想要,每一种都要了一些,但没有一样是专精的,最后当然技穷!

所以想要获得成功,一定要选定一个你真正想完成的目标努力去实现,千万别太贪心,不然你肯定要一事无成。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小时候,父亲(虽然是面包师,对音乐却非常有兴趣)就教他学习歌唱,鼓励他要刻苦练习,培养自己的技能。

后来,他拜一位名叫阿利戈的专业歌手为师。当他即将从音乐学院毕业的时候,他问父亲:“爸爸,毕业之后,我既想当音乐老师,还想成为一个歌唱家,怎么办?”

他的父亲这样回答:“孩子,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你会从这两把椅子上重重摔下来。记住,别想贪心地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生活中你只能选定一把椅子坐。”

帕瓦罗蒂最后选择了当歌唱家,他经过长达七年的煎熬,终于有了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机会,再奋斗七年之后,终于进入了大都会歌剧院。

许多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回答说:“方法很简单,不管我们的选择是什么,关键只有一个,那就是选定一把椅子去坐。”

自己脑海中计划好的诸多事情,你完成过哪项?是不是连最重要的事都没做好?走过了一段不长也不短的人生路,生命是否仍然空白?

别太贪心,选定一张椅子坐,不然你永远只能在不断地跌倒中后悔。

美国著名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公司的口号是:“写出两个以上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公司经营,对个人工作也有指导。

“年轻人事业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精力太分散。”这是戴尔?卡耐基在分析了众多个人事业失败的案例后得出的结论。事实的确如此,许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几乎都在好几个行业中艰苦地奋斗过。然而如果他们的努力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就足能使他们获得巨大的成就。

“瞧这儿,”一个农场主对他新来的帮手杰罗克说,“你这种犁法是不行的,你都犁歪了,在这样弯曲的犁沟中,玉米会长得很混乱。你应该让你的眼睛盯住田地那边的某样东西,然后以它为目标,朝它前进。大门旁边的那头奶牛正好对着我们,现在把你的犁插入土地中,然后对准它,你就能犁出一条笔直的犁沟了。”

“好的,先生。”

10分钟以后,当农场主回来时,他看见犁痕弯弯曲曲地遍布整个田野。

“停住!停在那儿!”

“先生,”杰罗克说,“我绝对是按照你告诉我的在做,我笔直地朝那头奶牛走去,可是它却老是在动。”

因为目标总是在变动,你就不得不在这个目标和那个目标之间疲于奔命,这是一种没有目的、欠缺考虑、而且非常笨拙的工作方法。这种行事方法除了招致失败以外,还能带来什么呢?

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岔道和歧路,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现实生活往往会逼着我们做出选择,不容我们徘徊迟疑,这便是人生严峻之处。

人生的目标一经择定,就必须尽心尽力去达成,如此才不会在纷杂的人生中迷失方向。

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会努力找出自己所钟情的事物,把精力用在这个目标上,专心致志,力求突破,这就是他们的成功秘诀。

著名的博物学家拉马克,1744年8月1日生于法国毕加底。他是十一个兄弟姐妹中年纪最小的一个,深受父母宠爱。

拉马克的父亲希望他长大后能当牧师,便送他到神学院读书。后来普法战争爆发,拉马克被征召入伍,派往前线对抗普鲁士军队,不久因为生病而提前退伍。

退伍后,他没有当上牧师,却迷上了气象学,想当个气象学家,于是整天抬头看着变化万千的天空。

后来,拉马克在银行找到了工作,又想当个金融家;但是不久后他又爱上了音乐,整天拉小提琴,想成为一个音乐家。这时,大哥劝他不如当个医生,拉马克又听了哥哥的话,学医四年,可是他对医学却没有多大兴趣。

24岁的拉马克在植物园散步时,碰巧遇上了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卢梭很喜欢拉马克,常带他到自己的研究室去。在那里,这位三心二意的青年深深地被科学迷住了。

此后,拉马克花了整整11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学,写成了名著《法国植物志》。

后来,他当上了植物标本馆的管理员,又花了15年时间研究植物学。拉马克到了50岁的时候,开始研究动物学。此后,他为动物学努力了35年的时间。他成为著名的博物学家同时也是最早提出生物进化论的学者。

其实,拉马克很幸运,在人生道路上绕了好几圈,还能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

但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很多人迷迷糊糊过日子,不知道为什么而生活,盲目地追求一时之间让自己感兴趣的新奇事物,最后才感慨自己蹉跎了不少岁月。

如果你觉得自己日子过得浑浑噩噩,不妨扪心自问:“现在这样是我想要的吗?”

因为外在环境的影响,因为内在的彷徨迷惘,让我们从小习惯三心二意,在人生的竞技场上不断转换跑道,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一事无成。

从今天起,给自己一个独自决定的机会为自己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然后下定决心去做,因为人只有挑一样自己最想做的事,坚定意志努力去做,才有机会在自己醉心的领域成为人人歆羡的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