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弘一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
623300000017

第17章 5 缘起缘灭总有时

第二章5 缘起缘灭总有时

净土之于地藏,自昔以来,因缘最深。而我八祖莲池大师,撰《地藏本愿经序》,劝赞流通。逮我九祖澫益大师,一生奉事地藏菩萨,赞叹弘扬益力。居九华山甚久,自称为“地藏之孤臣”。并尽形勤礼地藏忏仪,常持地藏真言,以忏除业障,求生极乐。又当代净土宗泰斗印光法师,于《地藏本愿经》尤尽力弘传流布,刊印数万册,令净业学者至心读诵,依教行持。今者窃遵净宗诸祖之成规,普劝同仁兼修并习。胜缘集合,盖非偶然。

——弘一大师 

佛曰:“佛度有缘人。”

其实,有很多的事情,在看似偶然的背后都深深地隐藏着必然,而这必然又等待着这偶然来成全。也许,这就是缘妙不可言的地方。

因缘为“因”与“缘”之并称。因,指引生活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简而言之,即产生结果的一切原因总称为因缘。一切万物皆由因缘之聚散而有生灭,即:缘起缘灭。

在佛法看来,任何现象都是依一定的因(起根本、内在作用的条件)、缘(起辅助、外在作用的条件)的集合而生起、而变化、而消灭。一以概之,一切现象都是特定条件的暂时集合,就像车子是由各种零件组合而成一样,又像三捆芦苇互相支撑而得坚之,若去其一,余二则倒,若去其二,余一则倒。正如佛曾为“缘起”下了这样的定义:

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

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

正因为因缘如此之复杂,我们是很难能够去看清或者去把握的。因缘的妙也就妙在它的不可思议,所谓“因缘际会”,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偶然,只有伪装或偶然的必然。

弘一法师的出家,他由一个历经了人生繁华的风流才子到一代佛法大家,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一个偶然,然而,当我们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则不难看出隐藏在其中的必然性。

弘一法师曾在他的一篇《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中较为详细地描述了他与佛的因缘际会:

我以前从五岁时,即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的家里念经及拜忏。于十二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内容是怎样的,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

后来,人近中年,在杭州的一所学校当老师时,曾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位名人来演讲,我和夏丏尊居士却出门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当时夏丏尊对我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远因了。

后来,我便经常跑到寺庙去小住一段时间,与寺中的法师聊天、一起探讨佛经。那时候就已经穿出家人的衣裳了,而且预备转年再剃度。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及至七月初,夏丏尊居士来。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还未出家,他就对我说:“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不出家,那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所以还是赶紧剃度好!”

我本来是想转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劝,于是就赶紧出家了。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所以就在那天落发。

以上的例子,是在说明一个人的缘起关系——个人是存在于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之上的。个人常常受外界善恶的影响,同时也不断地影响周围。例如学生,是受同学、长辈、老师等的影响,形成他的人格。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管是家庭、学校、公司,乃至地方团体、国家,我们时时刻刻都置身其中,受它们的感化影响,同时也予以善恶的影响。这种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相依相成的缘起关系、有机的连带关系。

弘一法师作为佛法的一代宗师尚且如此,那么,我们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否也应该去珍惜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份因缘呢?!这正如赵朴初感叹因缘巧妙的诗句:

因缘不思议,新昌喜再来。

眷眷佳客至,代代好花开。

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之中,请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