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弘一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
623300000016

第16章 4 不畏浮云遮望眼

第二章4 不畏浮云遮望眼

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烦世间的洪福,对洪福有厌离心,才能走向学佛之路。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总是喜欢过一种富裕的生活,总是会羡慕那些富贵的家庭,这是常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但红尘滚滚,这个世界是被名利的浮云弥漫的。人世间为什么叫做红尘呢?唐朝的首都在长安(今西安),交通工具是马车,北方的红土扬起来,人们看见是红颜色的灰尘,所以称为红尘滚滚。红尘里的人生,就是功名富贵,普遍叫做享洪福。皇帝用的“洪福齐天”因为“洪”字不好意思写,就写个“鸿”字。很多世人追求的无非就是洪福齐天,圆心中的那个大富大贵的美梦。

但远远超越洪福的是另外的一种,常人是难以消受的,那就是清净、清凉的福分,叫做清福。人生洪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北宋宰相王安石有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的确,世间以富贵功名、洪福汤汤为极致,所以“洪范”五福,富居其一。但在佛家看来,那也是一场虚空,真正的幸福、真正的解脱之道,还在于能不能抛弃这些,如果你能够抛弃富贵,那就是解脱的开始!你能解脱是因为你在“最高层”,你拥有了最高远的境界,达到那种极乐的清凉,这样你就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了。

有的人,本来可以享清福了,却反而觉得痛苦,身在福中不知福。因为一旦无事可管,清情境净,他反倒忍受不了,他就活不下去,无缘福分了。

所以,一个人先要养成享受寂寞的习惯,在高寒处享受最大清凉的滋味,那你就差不多可以了解人生了,就可以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洪福是厌离心。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顺治,这位大清朝的君主,19岁的时候置皇后和众多后宫佳丽不顾,偏偏爱上了一位江南总督进献的秦淮名妓董小宛,且爱得刻骨铭心,封为贵妃。不幸两年后,小宛溘然病逝,顺治痛不欲生,彻底看破红尘,三次逃离宫中,最后悄然在五台山出家。传说这位“痴道人”顺治初到五台山的时候,就窟居在荒芜的善财洞,他跋山涉水、形迹古怪、装疯卖傻、颠三倒四。后来,康熙在五台山一家寺庙发现大殿的山墙上题了一首长诗,最后一句这样说:“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朕今撒手归西去,管你万代与千秋。”在这首诗中,顺治皇帝认为自己本来就是做和尚的料,却偏偏落在了帝王之家,成为人生的一大憾事。全诗一气呵成、反讽喻事、诙谐有趣,流露出一种在世的伤怀情绪、看透世俗的超逸,具有浓厚的禅味。

皇帝是人间洪福的顶峰,但是顺治却甘愿舍弃这一切,虽然有情感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顺治更喜欢出家解脱的清福吧!

弘一大师也是享受了这最高远的清福的人,所以能不畏红尘的诱惑,毅然皈依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