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弘一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
623300000012

第12章 11 不可以个人利害评善恶

第一章11 不可以个人利害评善恶

我平时对于佛教是不愿意去分别哪一宗、哪一派的,因为我觉得各宗各派,都各有各的长处。

——弘一法师

佛法的宗派是非常繁多的,其中以净土宗最为兴盛。当时有很多人出家都是修习净土宗,以求能够最终去往西方极乐世界。但弘一法师却指出,不管修习佛法中的哪一个宗派,都不应该存在门户之见,因为任何宗派之间都有相关联的地方,若能取各宗派的长处,将会大大有利于修习和研究,也会获得更多的智慧。

我们在对任何一个事物作出判断或者得出结论的前提下都应该先抛开个人的喜好,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对事物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所作出的判断或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正如在善恶的分辨上,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以一己之私评判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以个人利害评善恶就是狭隘的门户之见。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真理就像上帝一样。我们看不见它的本来面目,我们必须通过它的许多表现而猜测到它的存在。”真理往往细弱如丝,混杂在一堆假象里,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心智甚至我们道德上的缺失都会阻碍我们去敲响真理的门,对不了解的事,对尚未为人所知的领域作出错误的判断。

我们之所以需要事先对事物进行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和分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很多事情并不是像它看上去那样的。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房里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道:“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那头奶牛死了。

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却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古代人藏于此的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

小天使为什么抱怨呢?因为他是以两家对待他的态度为评判标准的,他断定的善恶恰好与事实相反。

真理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被我们掌握的。很多事情就正如上述的故事一样,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善恶亦是如此,即使在很好地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我们也没有资格来定善恶,就像我们在看电视、电影时,总要说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硬要像开辩论会一样弄个正方反方的。

人的视野是很局限的,怎么能知晓冥冥之中的天意呢?人都是有缺陷的,善恶的天平掌握在老天手里。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住在大山里的禅师,与他讨论关于美德的问题。

这时候,一个强盗也找到了禅师,他跪在禅师面前说:“禅师,我的罪过太大了,很多年以来我一直寝食难安,难以摆脱心魔的困扰,所以我才来找你,请你为我澄清心灵。”

禅师对他说:“你找我可能找错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的更深重。”

强盗说:“我做过很多坏事。”

禅师说:“我曾经做过的坏事肯定比你做的还要多。”

强盗又说:“我杀过很多人,只要闭上眼睛我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禅师也说:“我也杀过很多人,我不用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强盗说:“我做的一些事简直没有人性。”

禅师回答:“我都不敢去想那些我以前做过的没人性的事。”

强盗听禅师这么说,便用一种鄙夷的眼神看了禅师一眼,说:“既然你是这么一个人,为什么还在这里自称为禅师,还在这里骗人呢!”

于是他起身,一脸轻松地下山去了。

年轻人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等到那个强盗离去以后,他满脸疑惑地向禅师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说?我了解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从未杀过生。你为什么要把自己说成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呢?难道你没有从那个强盗的眼中看到他已对你失去信任了吗?”

禅师说道:“他的确已经不信任我了,但是你难道没有从他的眼睛中看到他如释重负的感觉吗?还有什么比让他弃恶从善更好的呢?”

年轻人激动地说:“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美德了!”

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这时,远处传来那个强盗欢乐的叫喊声:“我以后再也不做坏人了!”这个声音响彻了山谷。

大山里的这位禅师是智慧的,他对强盗没有关于道德的说教,也没有润物细无声的劝诫,而是让强盗认识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犯了罪,即使没有罪行,心里也有罪行,差别仅仅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距离。

对强盗来说,他认识到自己罪孽深重,而后因着禅师的点化,他知道了善恶的标准在上天的法则,他痛苦的原因是活在世人的善恶标准下,所以罪不得赦,不能解脱。直等到禅师现身说法,暗示他不可以个人利害评判善恶,他认罪了,他从罪的污秽泥淖中拔将出来,如释重负。而不是强盗的“年轻人”,开始是与禅师讨论美德,最后说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美德,但在他心里仍觉得强盗还是强盗,禅师是在说谎,怀疑禅师到底有没有那么坏。

禅师真是高人也,他假造自己的恶,做了一件大大的善事。从善的有利意义来看,有利就是善,这是超越个人利害,来评判善恶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