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623100000079

第79章 4强出头,对不起,打你

第二十三章4强出头,对不起,打你

一般而言,生而高贵的人只占人群中一个极小的比例,芸芸众生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般好命。所以,小百姓们只能正视这个现实,从卑微处起步,历经艰辛坎坷,才能由卑而尊。

但是要从为人处世这个大概念来讲,“欲做尊贵人,先做卑微事”也包括那些原本就是尊贵的人,要做到与自己的身份名副其实,也不能看轻自己所做的一些卑微之事或鄙夷做卑微之事的人。真正的尊贵之人是不惜做卑微之事的人。

1917年1月4日,一辆四轮马车驶进了北京大学的校门,徐徐穿过校园内的马路。

这时,早有两排工友恭恭敬敬地站在两侧,向蔡元培——这位刚刚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传奇人物鞠躬致敬。只见新校长缓缓地走下马车,摘下自己的礼帽,向这些校园里的杂工们鞠躬回礼。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在北京大学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那时的北大是一所等级森严的官办大学,校长享受内阁大臣的待遇,从来就不把这些工友放在眼里。但是,今天这位新校长是怎么了?

像蔡元培这样地位显赫的人向身份卑微的工友行礼,在当时的北大乃至中国都是罕见的现象,这不是件小事,而蔡元培先生由此变得卑微了么?没有,恰好相反,北大的新生由此开始,树起了一面如何做人的旗帜。

但不少人却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喜形于色,夸耀自己;身处高位,都就颐指气使,飞扬跋扈;稍有才能便妄自尊大,目中无人。那种唯恐天下人不知的彰显心理不知害了多少人。保持低调行事作风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显山露水,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高出于人的那一面。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这就是许多为人臣者虽然战功赫赫却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原因。精通世事的人很清楚其中的道理。他们以低调换取了永享安康富贵,达到了生存的至高境界。

汉更始元年,刘秀指挥昆阳之战,震动了王莽朝廷。然而,刘秀兄弟的才干也引起了更始皇帝刘玄的嫉妒。刘玄本是破落户子弟,投机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没有什么战功,自当上更始皇帝后,又整日饮酒作乐,不事朝政。刘玄怕刘秀兄弟夺取了他的皇位,便以“大司徒刘璌久有异心”的莫须有罪名,将立有战功的刘璌杀害了。刘秀接到兄长刘璌被杀害的消息,几乎昏厥,但当着信使的面仍极力克制自己,说道:“陛下至明。刘秀建功甚微,受奖有愧,刘璌罪有应得,诛之甚当。请奏陛下,如蒙不弃,刘秀愿尽犬马之劳。”转而,刘秀又对手下众将说:“家兄不知天高地厚,命丧宛县,自作自受。我等当一心匡复汉室,拥戴更始皇帝,不得稍有二心。皇帝如此英明,汉室复兴有望了。”

刘秀的这种虔诚态度,感动得众将纷纷泪下。刘秀突然遭此打击,自然难以忍受。然而他心里清楚,刘玄既然杀了兄长,对他刘秀也难容。此后,刘秀对刘玄更加恭谨,绝口不提自己的战功。刘秀的行动,早已有人密报给刘玄。刘玄在放心的同时,觉得有些对不起刘秀,便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之事,并令刘秀持令到河北巡视州郡。刘秀借机发展自己的力量,定河北为立足之地。更始三年初春,刘秀实力已壮,便公开与刘玄决裂。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己末日,刘秀登基,是为光武帝,建国号汉,史称东汉。此时,刘秀只有32岁,正是年轻气盛、成就大业的时候。以屈求伸,“忍小愤而就大谋”,终使刘秀化险为夷,创建了东汉王朝。

其实,力求出人头地,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无可厚非。但急于出头,行高于人,让自己鹤立鸡群,必定会遭遇别人的嫉妒和排斥,有句话叫“枪打出头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细观刘秀的处世之态,也许你会得到许多启发。你可以让自己的才能高出于人,但绝不可让自己显出高人一等的姿态。如果让别人觉得你比他高明,那么你就可能成了他的“眼中钉”,你个人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所以,低调一些,不显不露也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