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623100000166

第166章 1耳光甩来,你可以不骂街

第四十八章 拔掉卡住的鱼刺,办好难办的事

第四十八章1耳光甩来,你可以不骂街

当你正在和一大群朋友侃侃而谈的时候,突然有人接过你的话头,当着众人的面刁难你,让你下不了台;或者你正在一个正式的场合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又有人冒出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来,当时就让你面红耳赤、满脸是汗,气愤等难堪至极。这时你该怎么办?极力保持平静和理智?但我们知道这是比较困难的。跟别人大吵大闹?这样虽可以逞一时口舌之快,感觉在气势上能压倒对方,但事后特别有伤自己的面子。

面对别人突如其来的“耳光”,我们怎样才能既保住自己的面子,又不至于因回敬过头而落下“泼妇骂街”的称号?把握好其中的度是比较难的,我们可以借鉴下面的方法:

方法一:巧用反问

巧用反问是应对尖酸刻薄之人的一个很普遍、实用的技巧。当对方的问题很难回答或发问的角度很刁,你回答肯定、否定都可能出差错时,那就不要回答,你可以把问题再还给对方,巧用反问,将对方一军。

比如,有一个国王故意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聪明,不知是真是假?如果你能数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我就认为你聪明。”阿凡提说:“如果你能告诉我,我骑的毛驴有多少根毛,我就告诉你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方法二:化被动为主动

化被动为主动。先有意放松,解除对方的戒备心理,为能牢固地把握主动权打基础,等到对方上钩了,再予以反击,让对方措手不及、哑口无言。在应对别人有意刁难时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如,卡特竞选总统时,一位爱找碴儿的女记者来采访他的母亲:“你儿子说如果他说谎,大家就不要投他的票,你敢说他从未说过假话吗?”卡特的母亲平静地说:“不,我儿子说过。”“那说过什么谎话呢?”女记者喜出望外地追问。“善意的谎话。”“什么善意的谎话?”“你记不记得几分钟前,当你跨进我家的门时,我儿子说你很漂亮,见到你很高兴?”

方法三:请君入瓮

生活中,当对方蓄意刁难,说出一种使人难堪窘迫的话时,最好的解脱方法是采用请君入瓮的方法,巧用话语把对方也引入这种局面中,然后自身撤退,让对方作茧自缚、自食其果。

一天,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正坐在沙发上沉思,坐在他旁边的一位美国金融家对他说:“萧伯纳先生,如果您让我知道您正在思考什么的话,我愿意给您一美元。”金融家的话明显是在嘲笑萧伯纳的穷困,只听萧伯纳回答:“啊,可我的思考一美元也不值,我所思考的正是你!” 萧伯纳就是巧妙地“接过”了刁难者的话题,设计了一个圈套,将刁难者与话题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使自己全身而退,反倒让对方成为被耍弄的笑料。

方法四:大智若愚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果有人在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刁难你的话,你大可一笑了之、大智若愚,全当不懂对方的话,而让对方自讨没趣。你就可不战而使敌自退了。

1992年的美国大选,克林顿的对手在电视竞选上,攻击他不过是夫人的一个木偶,言外之意是克林顿做不了一家之主,更不够格做一国之主,这句话无疑潜伏着杀机,可谓刁难至极。但克林顿却回答:“不知你是竞选总统还是竞选克林顿夫人?”一句妙答,让故意来刁难他的人无言以对。克林顿这种带点傻气的话,其实是大智若愚,既回避了他人对自己的年龄太轻不能胜任一个大国总统的怀疑,又打击了对方对其夫人干政的担忧。

方法五:相同思维反击

当别人的有意刁难你不能直接回答时,不妨采用与对方一样的思维,照他那样的逻辑方式,如法炮制地再设一个相同句式的问题来反问对方,这样就巧妙地把球踢给了对方。

如:一个英国电视台记者采访梁晓声,说:“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究竟是好还是坏?”记者的这个问题,分明是在有意刁难。梁晓声灵机一动,立即发问:“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还是坏?”他巧妙的回答,把球又踢给了对方。英国记者一怔,无言以对。

在别人刁难的时候,如果我们恼羞成怒,对刁难者进行指责。这样只会激起对方的反唇相讥,由此陷入进一步的言语大战。而如果太过于温和,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软弱易欺负的人,没准还会找机会再刁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