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5吴瑞林:用常人想不到的方法赚钱
富豪档案:
姓名:吴瑞林
1952年2月17日,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地区。
1964年,小学毕业,正赶上了中国历史上那个特殊的时代,他便自此辍学。 1969年,开始在市场上混,想办法挣钱。
1982年,承包了一家服装厂。
1992年,离开深圳到了惠州,租了一间800平方米的破旧厂房,把公司安置在了TCL电话公司的对面。
1992年~1995年,吴瑞林的侨兴电话机公司通过实现产品外观和功能上的不断更新(譬如最早安装来电显示屏等),尽可能地压低成本并强化市场营销,度过了企业生死攸关期,成为仅次于TCL电话公司的第二大电话机生产公司。
1992年至今,任侨兴集团董事长。
1999年,他的侨兴公司成为中国内地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家民营企业。
吴瑞林是一个典型的以草根精神奋斗出来的成功商人。他在既无学历又无背景的条件下,白手起家,在商海几十年中遭遇了各种挫折和打击,但他始终乐观、积极,终于成为中国的“电话大王”。引用吴瑞林自己的一句话说就是:“我的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跌宕起伏中不断总结和超越的。”但也正是商海的风风雨雨、沉沉浮浮,才最终成就了淡定从容的吴瑞林。
做任何事情都要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创业赚钱更是如此。赚钱的方法很多,关键看选择是否正确。创业者要明确财富的意义并要全方位考虑,做什么才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思考最适合自己的赚钱方式。
吴瑞林作为侨兴集团的老板,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企业家,他精明、务实,从经营思想到从商理念,都能超前决策并非常具有前瞻性。他们通过境外上市,筹集到企业扩大生产所需的巨额资金。同时,通过上市的整体规范化运作,一方面对企业的管理框架和财务框架进行了重新策划,另一方面狠抓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产品的高新技术革新和观念更新,努力练好企业内功,完善了管理,锻炼了队伍,使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吴瑞林早期的成功归因于他的精明和经商的胆略和欲望。从17岁开始,他便开始在市场上想办法挣钱。
“小时候坐在田埂上休息,同村的世伯从田里砍来一根甘蔗,我砍了一截,却发现大部分已烂掉了。世伯就告诉我,甘蔗常常不是烂头就是烂尾,或者是中间遭虫蛀。其实人一辈子与甘蔗差不多,你年轻时多吃苦,才能有后福。”吴瑞林说。一根甘蔗教育了吴瑞林。吴瑞林开始想,日子不能总是这样过,他不愿意总过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泉州自古就崇尚经商,于是吴瑞林也很自然地加入了这一行列。
在早年创业历程中,吴瑞林拜师傅学过裁缝,办过裁缝班,又投资兴建采石厂,贩过手表,贩过布,包过工程,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吴瑞林亲身验证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句话。
1980年,吴瑞林牵头兴办了镇服装厂“安海工业服装公司”,这时比全国兴起承包风还要早整整一年。但是后来他被别人蒙骗了。对于这段经历,吴瑞林坦言:“那真是个沉重的打击。……但觉得自己仿佛一下苍老许多,早晚有债主登门,四处是讥讽的目光。”
后来,吴瑞林在深圳进入了他创业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他找到了事业的基点,接触到产业前景无限的产品——电话。1989年,吴瑞林开始创办自己的电话机厂。这时,吴瑞林正赶上好时机——香港电话机行业开始向内地进军。聪明的他抓住这一时机,在深圳沙湾做电话来料加工,一两个月就可回款几十万。两年后,吴瑞林掘到第一桶金。
谈到经商之道,吴瑞林用这样精辟的一句话概述:“创业的信心,像步行过河:水浅才动身,必停留河东;水深先起步,定立足河西。”对于此段经历,吴瑞林也感慨地对记者说:“我从深圳来到当时还比较不发达的惠州创办侨兴,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资产,要在强手如云的对手中生存,谈何容易?”“当时我就意识到,人才是我们成败的关键。于是我走遍当时上海、江苏和北京等地的老牌电话机生产厂家,那里有一流的技术人才,但他们在不灵活的体制下价值无法得到体现。我的大胆和信心打动了很多人,于是我不费多少力气就挖来了一流的技术人才,成为侨兴的第一批技术骨干。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开发并推出中国第一部液晶显示电话。”
这款电话机填补了当时国内入网机的空白,并比市场上国外品牌低800~1000元,侨兴因此赢得了国内广大的消费市场。液晶显示电话的推出,也为第二年侨兴电话机全面打开市场、生产上规模奠定了基础。
如今,面对侨兴集团取得的成功,吴瑞林并没炫耀业绩的辉煌,只是说:“这么多年过去了,跟随我的人总是不愿意离开,离开的人还想回来。这是我今天可以很自豪的一点。”
赚钱的关键是选对方法,想到常人想不到的方法最赚钱。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赚钱的机会是靠自己把握和创造的,要研究怎样赚钱,总结自己,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常人想不到的方法,然后坚持它,努力去做;用异于常人的赚钱方法去赚钱,财富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