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生健康枕边书全集
621400000204

第204章 6 电冰箱不是“保险箱”

第十四篇第二章6 电冰箱不是“保险箱”

在许多家庭里,冰箱几乎成了食品的“保险箱”,不管生食、熟食,也不管蔬菜还是肉类,只要往冰箱里一扔,就觉得万事大吉,给食物的品质上了保险。其实冰箱能使你的食物保鲜但不“保险”。

1.滋生细菌

在低温环境中,食物本身的代谢也只是放缓,并未停止。多数细菌并不会因低温死亡,相反,许多微生物很容易在低温下生长繁殖。同时,冰箱内湿度较大,这同样不利于食品保鲜。

2.偷窃营养

冰箱是窃取食物营养的“黑手”,特别是那些富含维生素的蔬果菜肴。有研究证实,在4℃的冰箱中储藏24小时会令黄瓜的维生素C含量下降30%。

3.破坏美味

冰箱是美味杀手,香气扑鼻的新鲜面包、新鲜诱人的香蕉与荔枝,还有风味别致的豆酱、火腿、肉罐头,经过冰箱储存,往往颜色尽失、美味不再,弄不好还会吸附一些异味。

4.冰箱疾病

食用直接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会导致胃内黏膜血管急剧收缩、痉挛而引发胃部不适甚至导致胃病,而那些在低温环境下滋生的微生物可以导致急性肠炎甚至痢疾,耶尔细菌肠炎就叫“冰箱肠炎”,此细菌能够在-40℃低温中生存繁衍,冰箱正好是它们的乐园。

5.藏污纳垢

不论生熟、不分门类,各种食物以及食物自身分解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茶叶、咖啡、烟草、化妆品甚至胶卷都在冰箱中汇聚,裹挟着各种气味,产生千千万万个细菌、真菌,冰箱逐渐成为藏污纳垢之所。

6.制造毒物

许多人喜欢大采购,将一周内的蔬菜购好后在冰箱内存放。这种做法非常危险。蔬菜中原本含有硝酸盐,在硝酸还原酶的作用下会形成亚硝酸盐,这种物质具有毒性。冰箱中的熟菜也是亚硝酸盐的制造者,人吃过的剩菜受到细菌和唾液中酶的污染,亚硝酸盐形成的速度更快。

那么,怎样使用冰箱才能保证健康呢?

1.冰箱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下。

2.熟食品进入冰箱前须凉透。食品未充分凉透,突然进入低温环境中,食物容易发生质变。食物带入的热气引起水蒸气凝集,能促使霉菌生长,导致整个冰箱内食品霉变。

3.冰箱中取出的熟食品必须回锅。冰箱内的温度只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而不能彻底杀灭它们。如食前不彻底加热,食后就可能致病。

4.为防止熟交叉及食物串味,应用保鲜袋或保鲜纸将食物包密实后置冰箱保存,熟食在上,生食在下。

5.冰冻的肉类和禽类在烹调前应彻底化冻,再充分均匀加热煮透。如果有的部分没有完全化冻,常规烹调温度不足以杀灭微生物。经化冻的肉类和鱼等不宜再次置冰箱保存,因为化冻过程中食物可能会受污染,微生物会迅速繁殖。

6.冷冻食品宜缓慢解冻。取出的食品应在室温中自然解冻,而不宜采用自来水冲淋、热水浇等方式解冻。若急速解冻,由于冰晶体很快溶化,营养汁液不能及时被纤维和细胞吸收而外溢,就会使食品质量下降。

7.食物解冻后不宜再放入冰箱。反复冷冻可使食品组织和营养成分流失。

8.冰箱应定期除霜清洗,保持干净。

9.不要将腌制品放入冰箱,因为腌制品在制作过程中均加入了一定量的食盐,氯化钠的含量较高,盐的高渗透作用使绝大部分细菌死亡,从而使腌制食品有更长的保存时间,无须用冰箱保存。若将其放入冰箱,尤其是含脂肪高的肉类腌制品,由于冰箱内温度较低,而腌制品中残留的水分极易冻结成冰,这样就促进了脂肪的氧化,而这种氧化具有自催化性质,氧化的速度加快,脂肪会很快酸败,致使腌制品的质量明显下降,反而缩短了贮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