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生健康枕边书全集
621400000117

第117章 4 气养生要诀

第七篇第一章4 二十四节气养生要诀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为适应“天时”、“地利”,取得良好的收成,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综合了天文与物候、农业气象的经验所创设。

从古人对节气最早的命名,如《尚书》记载的“日中”、“宵中”等,可知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节”的意思是段落,“气”是指气象物候。

每个节气的专名均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而同在蓝天下,人其实是和农作物一起生长的。所以,养生完全可以随着节气走。

立春(2月4日)——立春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保持心境愉悦的好心态。此时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太快地脱去棉服,应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怠思眠状态。

饮食调养方面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有目的地选择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进食。

雨水(2月28日)——雨水节气着重强调“调养脾胃”。

饮食调节: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少酸多甜,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百合、豌豆苗、荠菜、春笋、山药、藕等。

惊蛰(3月5日)——惊蛰节气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调养。

阴虚者: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心中时烦,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饮食要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等。太极拳是较为合适的运动项目。

阳虚者:多形体白胖,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时稀,怕寒喜暖。

宜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及日光浴都是适合的锻炼项目。

春分(3月20日)——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此时人体血液和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饮食调养应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必佐以葱、姜、酒等温性调料,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清明(4月5日)——乃天清地明之意,是高血压的易发期。

在调摄过程中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作为首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和负重性活动。饮食应定时定量,形体肥胖者,应多食瓜果蔬菜。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

谷雨(4月20日)——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

肋间神经痛在治疗上离不开疏肝行气、活血通络的原则。

坐骨神经痛病因不外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应辨证施治,使营卫调和而弊病得解。

三叉神经痛常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难以忍受,针灸对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立夏(5月5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淤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清淡为主。

小满(5月21日)——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冬瓜、丝瓜、黄瓜、藕等;忌食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等。

芒种(6月5日)——芒种节气里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中午小憩可助消除疲劳,有利于健康。

夏至(6月21日)——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心静自然凉”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小暑(7月7日)——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心烦不安,疲倦乏力。

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大暑(7月23日)——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大暑是养生保健“冬病夏治”的最佳治疗时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等阳虚证。

立秋(8月7日)——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起居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着衣不宜太多。

处暑(8月23日)——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白露(9月7日)——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菜、胡椒等,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秋分(9月23日)——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收敛神气。九九重阳登高观景可使人心旷神怡,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

寒露(10月8日或9日)——“金秋之时,燥气当令”,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少食辛辣之品。

霜降(10月23日)——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为秋,在人体五脏中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中应以平补为原则。

立冬(11月7日)——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起居调养强调“养藏”,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饮食调养要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应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小雪(11月22日)——小雪节气前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调神养生对患有抑郁症的朋友就显得格外重要。

大雪(12月7日左右)——大雪节气后,天气越来越凉。雪后的大风使气温骤降,咳嗽、感冒的人比平时多。有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所以要注意保暖。

大雪节气的饮食可参考小雪养生的饮食。

冬至(12月22日)——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养生的重点放在中老年朋友身上,尤其是中年人,静神少虑,应劳而勿过,节欲保精,欲不可纵。

小寒(1月5日或6日)——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后,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大寒(1月21日)——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