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逍遥时代
6189200000075

第75章 目的达成

吴老太君辞别李延,离开了李府。不久后,有人送来一封从京城带来的信件。李延打开信封,看罢信中的内容,顿时吸了口凉气。

这信是左丞相廖丰所写,内容就是让李延暂时放下通州的所有差事,立即回京到刑部复职。看来廖丰是在往回收缩势力,兴许是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这可想而知,朝廷内的局势开始混乱。

其实以李延的志向,他早就不想委屈在这个小小的通州县城。但此时京城内的几伙势力针锋相对,朝堂也即将迎来一场新的明争暗斗,甚至是血雨腥风,而李延这个时候回去,刚好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

次日,梁潇也接到安国公让他速速返京的消息。他简单料理了一下家中琐事,便率领三万精兵,浩浩荡荡的赶往京城长安。如今他在京城并无根基,所以他此次回京也并未带上家眷,只是让张魁、李猛、王跃随行。

大军一共行进十余天,梁潇人马终于抵达长安。刚到京门口,就见吴坤已在那里率队迎接。梁潇见后连忙下马,走到近前为吴坤见礼。

“晚辈见过国公爷。”

“潇儿快快请起,本国公听闻你打了胜仗,便在这里等着你凯旋归来。”吴坤笑着将梁潇扶起。自从他二人相见,梁潇还是头一次见到吴坤笑得这么高兴。

“国公爷过奖了,晚辈也是尽点微薄之力。”梁潇并非表面张扬跋扈之人,他轻笑了一声,谦虚的拱手说道。

“你这仗打得漂亮,想想本国公也有好多年没这么过瘾的打一仗了。我能有你这样的外甥,也是本国公的福气。”吴坤说着,又上下左右的瞧了瞧梁潇,眼神里透出的全是赞扬和欣赏。

梁潇打了胜仗,这给安国公脸上增了光。说来吴坤没有子嗣,现在突然多了一个这么出色的外甥,难免会让吴坤对他视如己出。

“晚辈取胜,都是全军将士的功劳,这说来也都是国公爷教导有方。”梁潇在这种场合下,还是忘不了对别人奉承几句。

吴坤向城内一指,二人带头,所有将士便跟随着进了京城。吴坤一边走着,一边对梁潇说道:“肖将军派人送来的信件我已看过了,若不是你那‘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计策,朝廷还不知要损失多少人呢。你以后也就别再叫我国公爷了,直接叫我舅父便可。咱们是亲戚,也别这么见外了。等明日早朝,舅父便在满朝文武面前为你谋求一个将军之职。以你的战功,估计封个三、四品,应该不成问题。”

“多谢舅父抬举。”梁潇拱手道谢。虽说这达不到柴宣起初说的那个二品官员,但入朝没几天就能当上三、四品官的,梁潇还真是头一个。

肖远带张魁等人与三万精兵回归了军营,等候着封赏。梁潇跟着安国公到了国公府,吴坤想到梁潇大老远从通州赶来,定是日夜兼程,身心疲惫。于是吴坤设宴款待完梁潇之后,便让他早些休息。

当晚,肖远等将领也被吴坤请到了国公府,这国公府内自然是热闹非凡。可有一个地方却冷清的让人望而却步,左丞相廖丰与右丞相彭远在彭远府中的一间书房内。二人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已有很长时间没有开口说话了。

“廖相。”最终彭远忍不住,对廖丰说道:“那梁潇打了胜仗,您说他是否已掌握白龙教内,朝廷所专有的兵器?”

廖丰皱着眉头道:“据今日李延所说,梁潇在剿灭白龙教之后,又将那里所有的兵器都封存起来了。以我看来,这事情似乎有些不妙。”

李延也是同日抵达的京城,他并没有与梁潇同路,也是害怕京城内局势混乱,与梁潇分开走,倒也省了不少麻烦。

彭远听闻廖丰此言,神情不免有些慌张,紧忙又向廖丰问道:“那廖相可有办法化解此事?”

廖丰摇摇头道:“说来这事都是兵部尚书张程惹出来的祸端,若不是他那个外甥胡作非为,也不会给你我带来这些麻烦。”

“可我问过张程了,张程说他并不知道此事。”彭远一脸疑惑的道。

“兴许张程也是被他外甥蒙在鼓里,可他也难逃其咎。”廖丰说到这,冲着彭远一抱拳道:“彭相,事到如今,我们也只有牺牲一个人来为求自保了。”

“廖相的意思是?”彭远脸色一僵,神情变得十分凝重。

“出了事情,自然要找一个背黑锅的,这个背黑锅的就非他莫属了。”廖丰说着,脸色郑重的盯着彭远。

“我明白了,我这就去安排此事。”彭远会意之后,眼中闪出一丝精光。

摆脱了这些苦恼,左右丞相的心情才算有了一丝放松。从而二人避开那些话题,又聊了些别的事情。

“廖相,听闻您的门生吏部尚书罗璇前些日子告老还乡,您是否有了新吏部尚书的人选?”彭远一脸笑容的问道。

“吏部乃六部之首,这个人选必须慎重,所以至今还没有眉目。”廖丰叹口气道。

“廖相,我向您推举一人。”

“喔?什么人?”

“廖相的三公子廖子琪乃是新科榜眼,文采出众、办事精明。以廖公子的才华,便是这新尚书的最佳人选。”

彭远向廖丰推举了他的儿子,其实彭远也知道,自从廖丰的儿子考了一个榜眼之后,廖丰总想找个机会给他那儿子安插个官职。如今吏部尚书告老还乡,廖丰迟迟没有选出新人补上,就是在位自己的儿子争取这此机会。

彭远与廖丰各掌朝堂半壁势力,廖丰若是极力为自己的儿子廖子琪争取这个位置,那便是板上钉钉的事。彭远倒不如趁此时机,来个顺水推舟,也能在廖丰面前讨个人情。

廖丰虽然早有此打算,但彭远当面说出,他也得象征性的谦虚几句,便笑道:“犬子年纪尚小,恐怕任不了此职。”

“廖相太过谦虚了,年轻人志向远大,乃是本朝今后的希望。廖公子担任吏部尚书,廖相也好在背后指点一二。如此一来,我朝也算后继有人了。”

“彭相说的有理,本相也有推举年轻官员的打算。不过彭相的小公子彭春乃是新科探花,也是可塑之才呀。”

廖丰推举彭远之子彭春,彭远也明白他说这话只是跟自己客套一下。廖丰拥有吏部、刑部、户部的势力,而彭远掌握兵部、工部、礼部是势力。如今吏部缺个尚书,彭远怎会把自己的儿子安排到别人的势力里去。

彭远笑了笑,当场拒绝道:“犬子怎能与廖公子相比,探花再厉害,也比不上榜眼。我看廖相就别再谦虚了,明日早朝,本相就在皇上和百官面前推举廖公子。”

廖丰听闻此言,便再未言语,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成。廖丰虽然是顾命大臣,但在朝堂之上主动推举自己的儿子,总会引来一些闲言碎语。而他的目的,就是让彭远来替他推举廖子琪,这样一来,也就没人再说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