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秦陵兵马俑时曾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
可是,奇迹是用多少老百姓的生命和血汗换来的!
正如马克思在评论伟大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时所说的。这些“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一、始皇之死与沙丘之变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长期操劳国事且又纵欲过度的秦始皇,时常被一种不祥的预感所侵扰。笃信神祗的他,让人为他占卜,结果得了“游徙吉”一卦,意思是只有外出游历才会吉利。
秦始皇决定外出巡游。在这之前,秦始皇已4次巡行全国。所以,这是第五次巡游,然而,也是最后一次。
随同秦始皇此次出巡的,有已升至丞相的李斯,职掌始皇车骑和符玺的宦官中车府令赵高。临行前少子胡亥请求同行。胡亥聪明伶俐,深得始皇钟爱,立刻得到应允。
出发之前,秦始皇对军国大事做了一番安排,由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总理朝政。至于长子扶苏,早已派往上郡(今陕西北部及内蒙古东南一带),与大将蒙恬一起率兵防御匈奴。
十月(秦以十月为岁首),秦始皇带着大队人马从咸阳出发,出武关(今陕西商南县西北),沿丹水、汉水至云梦(今洞庭湖及武汉市附近一带湖泊区),再沿长江东下,经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又顺水道和运河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按原计划准备在这里渡水上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南),但因水势凶猛,不宜渡舟,只得西行20里,改由狭中(今浙江富阳县附近)渡水。秦始皇上会稽山,祭大禹,并在那里刻石留念。
从会稽返回后,秦始皇从江乘(今江苏镇江市北)渡江,至琅琊(今山东胶南)。秦始皇曾数度到达琅琊。琅琊地处东海之滨,而传说中的仙人就住在东海的蓬莱山上,这大概就是琅琊对秦始皇的吸引力所在。当听说秦始皇再次来到琅琊,一直打着为秦始皇求神药幌子而行骗的方士徐市等,又跑来说了一通瞎话:蓬莱山上的神药是有的,只是海中有大鱼阻挡了通路,不得前去,所以请派人先把这些大鱼除掉。
秦始皇一心想着长生不死,以至对这些荒诞不经之言深信不疑,他立即派人乘船入海射鱼。求药心切的他,居然自己也拿起连弩(一种可以连发的由弓箭发展而来的射器),等候大鱼“出射之”。可是,从琅琊向北行至劳成山(即崂山,在今山东省东端),一路上始终没见到大鱼。到之罘(今山东烟台市北)后,才射杀一条大鱼。然而这个时候,方士徐市早已不知去向。秦始皇遂取道临淄西归。
当车驾行至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南),本来就体弱多病的秦始皇,加上旅途的颠簸、劳累,患上了重病。这位被长生的梦想搞得神魂颠倒的暴君,一向忌讳说“死”,所以这个时候,群臣也都“莫敢言死事”。然而事实无情,秦始皇的病情日甚一日。生命垂危之际,他终于意识到死亡之神已经向他伸出双手。
秦始皇开始安排后事。他口授了一封给公子扶苏的信,让他速回咸阳办理丧事,并继承帝位。然而,未等这封信送出,更未挨到返回咸阳,当这行人马行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东南)时,秦始皇就撒手人寰,魂归西天。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帝王,只活了49岁,就结束了他的一生。
秦始皇死后,左丞相李斯恐怕贸然宣布丧事会引起大乱,决定秘不发丧,将尸体放在韫辌(始皇的卧车)车中,每日照常令人送饭送水,以掩人耳目。只有胡亥、赵高及五六个宦者知道底细。车驾日夜兼程向着咸阳赶路。
这时,早就觊觎高位的赵高,开始盘算如何篡权。赵高曾当过胡亥的老师,教胡亥学习秦律,深得胡亥的宠幸。而胡亥的哥哥扶苏则信任蒙恬。所以,赵高就策划让胡亥即位,从而使自己可以攫取大权。他向胡亥暗示,秦始皇在给扶苏的信中要立扶苏为皇帝,而未封胡亥以尺寸之地,企图挑唆胡亥销毁遗书。
谁知在胡亥的心目中,父皇有着极高的地位,他根本不敢抗逆父亲的旨意而有什么非分之念。胡亥反而向赵高表示,父亲遗书中怎么说,他就怎么办。
赵高见胡亥不开窍,就单刀直入地要胡亥篡夺皇位。他开导说:“商汤灭夏桀,周武王诛殷纣,都是替天行道,不是不忠。”然后又晓之以利害,“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让别人做自己的臣子与自己做别人的臣子,管制别人与被别人管制,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岂可同日而语啊!)经赵高反复劝说,胡亥终于答应篡位。
但是,胡亥能否即位,李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赵高就去串通李斯参与阴谋。李斯也是一个权欲熏心的人,然而他知道此事关系重大,弄不好就有杀身之祸,故不置可否。见此,赵高就对李斯施展了挑拨离间的伎俩。他对李斯说:“扶苏最器重蒙恬,如果扶苏做了皇帝,势必用蒙恬为相。到那时,你想回乡做老百姓恐怕都不可能了。现在决定谁为太子全凭你我。我做胡亥的老师好多年了,深知他是一个慈仁笃厚,轻财重士,心里明辨而又拙于口舌的人,最适合做皇帝。你听我的话,让胡亥即位,定能长保富贵。否则,就要祸及子孙。”
经过一番权衡,李斯同意了赵高的谋划。
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了秦始皇写给扶苏的信,捏造罪名,斥责扶苏在边疆十几年“无尺寸之功”;还对未被立为太子有怨气,上书诽谤父皇,是为“不孝”;而蒙恬知道扶苏的言行而不加以纠正,表现“不忠”。所以,要他们两人自杀。赵高与李斯又假造了立胡亥为太子以继承皇位的诏书。伪造的书、信,由胡亥的亲信送往扶苏、蒙恬率军驻扎的上郡。秦始皇晚年极少会见公卿大臣,所以除赵高等亲信外,其余人都不知道他的行踪。因此,赵高、李斯封锁秦始皇的死讯,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扶苏接到伪造的书信,不知其中有诈,深知父命难违,便欲拔剑自杀。蒙恬感到事情蹊跷,劝他调查一下原委,核实诏书是否属实,但扶苏不听,丝毫没有疑心,表示:“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做父亲的要赐儿子以死,儿子还需要再请示吗)就乖乖地自杀了。
此时,载着秦始皇尸体的车驾已从井陉(今河北井泾北)绕道九原向咸阳进发。他们故意从北边绕一大圈,一是为了掩人耳目,二是等使臣回报扶苏的消息。载尸的车已散发出臭气,内中的尸体腐烂不堪。赵高下令装一车鲍鱼同行,以鱼腥气掩盖臭气。
当车驾由九原沿直道快要抵达咸阳时,终于传回了扶苏自杀的消息。赵高一伙欣喜若狂,立刻代表朝廷公开发丧,然后宣布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皇帝。那一年,胡亥21岁。
赵高因此当上了九卿之一的郎中令,掌握宫廷戍卫大权。
二、诛杀宗室、大臣
胡亥、赵高的篡权行为引起了诸公子和大臣们的疑虑。奸诈的赵高感觉到危机四伏,就对胡亥说:“沙丘之谋,诸公子和大臣们都有所怀疑,愤愤不平,很可能发生事变。为今之计,要用严法酷刑,将先帝(指秦始皇)的旧臣以及诸公子消灭干净,然后收举余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建立自己的班底。”胡亥听从了赵高的建议,开始密谋诛杀那些对他们心怀不满的大臣、公子。
胡亥有兄弟姐妹数十人。经过与赵高共同策划,胡亥罗织罪名,首先将6位公子杀戮于宫,随后又在咸阳的市上,公开处死12个公子。公子将闾等3人,自知二世不会放过他们,被迫含恨自杀。公子高见势不好,准备逃跑,却又怕牵连家属,满门被斩。因而主动上书,请求为秦始皇殉葬。见到公子高主动求死的奏书,胡亥大喜,准其请求,并“赐钱十万以葬”。
胡亥对姐妹们也不放过,将她们残酷杀害。
对胡亥、赵高来讲,大臣中的心腹之患,是蒙恬。当时接到伪诏,扶苏拔剑自刎,而蒙恬不肯,被使者逮捕,囚禁于上郡阳周(今陕西子洲西部)。自蒙骜起,蒙氏家族世代为秦名将。蒙恬本人为秦国扫平群雄出生入死,屡建奇功。统一六国后,蒙恬率兵30万,北逐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又负责构筑长城,声威赫赫。所以,胡亥、赵高必欲置蒙恬于死地而后快。他们派使者手持诏书,前去诛杀蒙恬。蒙恬表示要申诉,可哪得允许,最后只得服毒自尽。
蒙恬有个弟弟叫蒙毅,过去深得秦始皇的赏识,常跟随在秦始皇的左右。有一次赵高触犯秦法,秦始皇将他交给蒙毅处治。蒙毅秉公执法,依秦律判其死罪。可当蒙毅将判刑结果上奏秦始皇,秦始皇却因宠爱赵高,下了赦免令。此后赵高对蒙毅恨之入骨,发誓要报仇雪恨。如今大权在握,他自然要除掉蒙毅。
但赵高不愿亲自出面,以免朝臣们说他打击报复。赵高要借二世的手来除去这个心头之恨。赵高编造了一套谎言,对二世说:“先帝在位时,曾打算立你为太子,然因蒙毅一再从中作梗,所以使得先帝终于改变了主意。”二世听罢,对蒙毅顿时产生反感,遂下令诛杀蒙毅。
胡亥、赵高还捏造罪名杀死了其他一批大臣。中央郎官以上、地方郡县守尉也被杀掉和撤换了一大批,并换上自己的亲信。二世又“更为法律”(对法律进行修改),对人民进行更加残酷的镇压。这一切,使得“群臣人人自危”,“黔首(平民百姓)振恐”。
秦二世的残暴行径,为天下人所不耻。那些幸免于难的大臣、官吏,“持禄取容”,表面上唯唯诺诺,看胡亥、赵高的脸色行事,实际上貌合神离。胡亥的侄儿子婴,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也反对胡亥、赵高如此残杀宗室大臣。他用战国时候赵王迁杀李牧而信任颜聚、齐王建害忠良而用后胜,都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劝谏二世不要滥杀功臣。子婴指出:“诛杀功臣而起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将使群臣失信、斗士离意,对内、对外都不利。”可二世对这些话根本不放在心上,仍然肆意妄为。
三、空前的葬礼
秦始皇死后3个月,二世葬始皇于骊山北侧。
秦始皇的陵墓,是秦始皇在他亲政后就着手兴建的。它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部一带,北临渭水,南依骊山。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修墓的工程十分浩大,动用了70多万人。墓中设施复杂,棺椁皆用铜汁浇铸而成。墓室规模宏大,犹如地下宫殿。其中不仅仿照秦廷议事秩序安置了百官位次,而且到处摆满了奇珍异玩、金银宝器,以及供君主享用的物品。墓室上方绘有日月星辰。地上塑有川河江海,并灌入象征流水的水银。在墓道和棺椁周围,布置了弩矢机关,若有谁靠近,即会自动射杀。墓中还用人鱼(可能是指鲵鱼)膏制成的烛照明,长年不熄。
由于陵墓过于庞大和精致,秦始皇生前未能看到它竣工。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加以突击修建。始皇下葬后,工程还在继续。直到反秦大起义的队伍打进关中,才被迫中止。
秦始皇陵的规模以及奢华、精致的程度,不仅超过了秦国历史上所有先公、先王的陵墓,而且在中国历代帝王陵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秦始皇葬礼的细节,史书记载不多。但是从秦始皇陵的规模,可以想见当时治丧的“盛况”,一定是空前的。
当时,秦二世下令,凡没有生育过子女的始皇后妃以及大批宫女,全部为始皇殉葬。这是秦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人殉。二世又生怕营建秦始皇陵的工匠泄露墓室中的机密,竟下令在始皇灵柩下葬后,迅速关闭出口,将所有在墓内工作的工匠统统活埋在里面。不仅如此,二世还在秦始皇陵墓外围埋下大量的殉葬物。
经过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人们已对秦始皇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有关情况,撮述如下。
整个秦始皇陵园区占地56.2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5个部分:封土,地宫,城垣,寝殿等附属建筑,陪葬坑。封土,即坟丘。它是用黄土堆积、夯筑,呈上小下大的方锥体状。据载,秦始皇陵原来“坟高五十余丈(115米),周回(周边长)五里余”。经考古工作者研究,确定原封土的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总面积24.9775万平方米。由于历经2000年的风雨侵蚀,现存封土已比原来小了很多,但高度仍在50米以上,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面积为12.075万平方米。高大的封冢似一座山峦,林木葱郁,与南面的骊山遥遥相对。
利用遥感技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现已确认,地宫位于封土堆地平面下30米左右,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145米,呈矩形。地宫内存在明显的汞异常。物探过程中发现了大范围、含量较高的汞,且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从而验证了《史记》中有关秦始皇陵地宫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的真实性。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50米,墓室周围有一层细夯土质地的巨大宫墙,夯层厚约6—8厘米,宫墙高度为30米,顶端比秦代当时的地面要高。地宫内有东西两条墓道,还有十分发达的排水系统,以保证内部的干燥。
封土四周有内外两道城垣。城垣已倾圮,目前仅存墙基。经勘测,内城和外城均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内城南北长1355米,东西宽580米。外城南北长2165米,东西宽940米。内外城四面都有门,门上有阙楼。
大鼎城垣以内、封土的北侧和西侧,发现大片地表建筑遗址。经考古资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得知封土北侧的建筑是陵园的寝殿,西侧的建筑是供奉寝内墓主灵魂饮食的认(音四)官的住处。这是模仿人间宫殿“前朝后寝”制度而来的,反映了事死如生的观念。
在城垣内外,有数不尽的陪葬坑。比如,在封土西侧出土了大型彩绘铜车马两组,它们应是供墓主灵魂乘坐巡行用的车马仪仗中的副车。西边的内、外城之间,发现珍禽异兽坑及跪坐俑(古时殉葬用的陶制或木制的偶人)坑31座,出土有鹿麂及其他珍贵动物的骨骼及跪坐陶俑,象征着宫廷的苑囿。在外城东边的上焦村发现了马厩坑及跪坐俑坑。它们象征着宫廷的厩苑。跪坐俑是古代叫作“圉(音雨)人”的负责饲养马的人员。此外还相继发掘出百戏俑、文官俑、乐手俑和青铜水禽等等。
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有一组大型陪葬坑,从中出土了震惊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群(将在下面介绍)。
根据以上情况可知,秦始皇陵园的整个建筑布局,模拟了始皇生前居住的京城的格局,是将地上王国搬到了地下。例如,那高大的封土下的地宫象征着皇宫,内外两城象征着京城的宫城和外廓城。内城里有寝殿、便殿、寺园吏舍,还有供皇帝出行用的乘舆,游猎用的苑囿。外城外边的厩苑内有供驾车和骑乘用的骏马。再加上地宫内具有的百官位次以及无数奇器珍怪,构成一幅“千古一帝”的理想宫城图。
至于兵马俑,应是象征着驻扎在京城外的军队,即守卫京城的戌卫军。
就这样,秦始皇被葬入、掩埋在雄伟的地下“宫城”中,身旁还有浩荡的“大军”守卫着。
四、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
现在,我们专门来谈一下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