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清王朝2
6182400000034

第34章 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吗

乾隆皇帝有许多风流韵事,给后世留下了数不尽的轶闻佳话。

朝思暮想的美人

传说乾隆皇帝自认为自己是个太平天子。不免想尽情享乐一番,于是大兴土木,扩建圆明园。工程完成以后,乾隆便亲自陪同太后到园中游玩,还发了一道圣旨,令后妃以下,凡公主、宗室、命妇,以及近属都准入园游乐。

当时正是春季,一天风和日丽,乾隆护着皇太后,从迎驾的两列妇女中走过。其中一位美貌的妇人使他怦然心动。这个丽人正是内务府大臣傅恒的妻子。

在随意闲游时,两人眉目传情,均生爱意。回宫后,乾隆就害起相思病来,整天无精打采,茶饭不思,连朝政也懒得去处理,念念不忘傅夫人那妩媚的面容,恨不得一下子把她拥入怀中,以解相思之苦。

终于这个机会来了。在皇后寿辰那天,乾隆听说傅夫人要来祝寿,心花怒放,精神大振,便早早退了朝到坤宁宫赴宴。席间,他特意与傅夫人又是联诗,又是让洒,说说笑笑,好不亲热。此后,傅夫人在他的有意安排下,常常被召入皇宫陪皇太后散心,有时还留在宫中歇息,乾隆终于把这个猎物捉到了手。两人不时偷偷地寻欢作乐,一个是风流倜傥的天子,一个是娇楚动人的美妇,两人恰是干柴烈火,燃烧在意乱情迷的惊喜之中不能自拔。

郁郁而终的皇后

可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皇后觉察了他俩的私情。但是因为傅夫人是她哥哥傅恒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嫂子,自己不好说破,只能把苦水咽在肚子里,于是整日闷闷不乐。乾隆与皇后本十分恩爱,只因为与傅夫人有私情,才稍稍疏远了她。其实乾隆不知道,他与傅夫人之事才是皇后患病的真正原因。

皇后生前既贤淑又节俭,深受乾隆敬重。她死之后,乾隆便回京为她大办丧事,并追认为“孝贤皇后”,特颁谕旨,命令为其立碑,还亲撰碑文。乾隆对皇后的娘家也格外恩遇,皇后的兄弟们,有的封侯、有的封爵,全家有十四人得到爵位。

皇后的哥哥傅恒被提升为保和殿学士,兼任户部尚书,这一切是对皇后的褒奖,是不是也算对傅夫人的答谢呢?

对福康安的特殊恩遇

福康安生于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自幼乾隆即将他带到内廷,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福康安长大成人以后,乾隆对他更是委以重任,生前封贝子,死后赠郡王,成为一代宠臣之最。

福康安19岁时,即以头等侍卫统兵随定西大将军温福征剿大金川,此后担任过吉林将军、盛京将军、成都将军、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要职。

参加过平定大小金川、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击退廓尔喀入侵等重大战役。福康安作战英勇,足智多谋,但生活奢侈,他统率的大军所过之处,地方官都要供给巨额财物;前线血肉横飞,而福康安的兵营之中仍歌舞吹弹,余音袅袅不绝。但乾隆对福康安的信任却丝毫不减,他承认自己和福康安的感情有如家人父子。

乾隆早就想封福康安为王,让他像诸皇子一样享受荣华富贵,只是碍于家法不能如愿。于是便令福康安率军作战,建立军功,以作为封王的基础。

所以福康安每次出征,乾隆都精心为他挑选将领和选派劲旅,使其必胜。而其他将领也迎合乾隆旨意,有意不取胜争功,以归美于福康安。

不幸的是,乾隆还没来得及封福康安为王,他就去世了。对此乾隆悲泪长流,赠谥文襄,追赠嘉勇郡王,配享太庙。在清朝中,除清初如吴三桂等为平定各地反抗势力,立下赫赫战功的军功将领以及蒙古等少数民族领袖外,异姓封王者仅福康安一人。因而不少人惊叹乾隆对福康安的特殊恩宠,进而怀疑二者之间是否有异乎寻常的特殊关系,比如说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

然而这种说法毕竟缺乏第一手证据。不过,有一个事实值得重视:福康安的两个哥哥福灵安、福隆安都娶皇室之女,成为额驸;福康安自幼即被乾隆宠爱,为什么乾隆偏偏不将公主下嫁给他,使之成为地位显赫的额驸?是否是因为福康安本系龙种,与皇室有血缘关系的缘故呢?

总之在乾隆朝,孝贤皇后一门确实是当时最为显赫的官宦人家之一。

追究其原因,不少人认为是由于乾隆对孝贤皇后的去世极为悲恸,进而情及外戚之故,至于乾隆与傅恒夫人之间有无暧昧关系,至今无确实材料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