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宗即位后,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操纵军政大权,宦官势力日益嚣张。肃宗皇后张氏干预政事。张皇后和李辅国起初结为一党。后来,张皇后恨李辅国专权,欲谋立越王李倓为嗣君,张皇后,李倓与李辅国、程元振开始对立。上元三年(762),肃宗患病,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视事。四月,太上皇玄宗病死,肃宗悲恸不止,病情加剧。张皇后职召见太子,皇后说:“李辅国久掌禁兵,权柄过大,他心中所怕的只的我和你。眼下陛下病危,他正在勾结程元振等人阴谋作乱,必须马上诛杀他们。”太子流着泪说:“父皇病情正重,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如果我们自行诛杀李辅国,父皇一定震惊,于他贵体不利,我看此事暂缓再说吧”。张皇后送走太子,马上召肃宗次子越王李倓入内宫商议。李倓当即命令宦官段恒俊,从太监中挑选了200多名强健者,发给兵器,准备动手。有人将此情报告了李辅国。李辅国、程元振带着党徒到凌霄门探听消息,正遇太子要进宫探望父皇。李辅国谎称宫中有变,阻止太子入宫,并命令党徒将太子劫持进飞龙厩监视起来,李辅国假传太子的命令,鼓动禁兵入宫将李倓、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狱中。张皇后闻变,慌忙逃入肃宗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不从,哀求肃宗救命。肃宗受此惊吓,一时说不出话来,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宫去。肃宗因受惊而病情陡然转重,又无人过问,当天就死于长生殿。李辅国与程元振将张皇后杀死。拥立李豫为帝,改年号为“宝应”。
唐代宗在位共多少年?对其应做何评价
唐代宗李豫是肃宗的长子,公元763~779年在位,约十七年之久。年号广德、永泰、大历,谥号“睿文武孝皇帝”。
代宗初名俶(chù),于开元十四年(726)生于东都上阳宫,是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玄宗天宝年间,李林甫、杨国忠先后专权,代宗目睹了李林甫的奸诈、杨国忠的跋扈、唐朝的政局逐渐腐化。“安史之乱”爆发时,李俶已经成年,他亲眼见到了一个安定升平的盛世逐渐腐朽与衰落,统一的王朝面临割据分裂的局面。政治形势的变化犹如霄壤之隔,这一切都促使代宗对唐王朝以后的命运有了深刻的思索。
至德二年(757),广平王李傲被授为天下兵马元帅,领兵出征。当时肃宗刚刚继位,兵弱将寡,李椒身躬下士,招怀流散,没多久就招兵数万,并率领大军驰骋沙场,连续战败安庆绪,在对安史叛军的作战中出力甚多。后来,回纥叶护王子率兵援助唐军,李俶又与他结为兄弟,合兵进击叛军,收复了西京和东都。回京不久,即被立为太子。上元三年(762),肃宗病逝,李辅国、程元振等人拥立李俶即位,是为代宗。所以,史书称他是年少即经战乱,熟悉军旅形势,懂得人间世故,知道生活艰难。
代宗即位以后,在用人上颇能任贤锄奸。首先,他常利用机会,借他人之手,除掉奸臣,而不加以酷刑,对于恃功恣横的权臣,也是在尽量不引起内乱的情况下夺取他们的权力。如大家熟知的大宦官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以及奸相元载等,在铲除这些势力时都未引起大的政治动荡,反映了代宗宽仁明恕的一面。此外,代宗也颇能任用贤臣,根据当时紧迫的形势,代宗尤其抓住了军事、财政两个关键环节,军事上寄托于能以身许国的郭子仪,使代宗朝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损失大大减轻;在财政上,则仰仗于理财专家刘晏。由于军需国用有了财政支持,财源又有了军队的保障,代宗一朝的局面还是较为安定的。
代宗在位时,还对税法进行了改革,为后来两税法的实行奠定了基础。租庸调法推行日久,到玄宗末年以及肃宗、代宗时期,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百姓失去土地,因无法承担租庸调及其他杂税,而被迫逃亡。这样,按人丁为征税标准的租庸调制就难以推行下去了,于是自代宗朝起,开始以亩定税,在夏秋两季征收,两税法进入酝酿阶段。赋税法的改革,使代宗一朝的国库收入、户口数以及垦田数等都有所增加,虽然还不能恢复到国泰民安的盛世局面,但在这一段时间,百姓起码能安居乐业,自劳其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代宗大历年间是“安史之乱”后的一个小升平期。
当然,代宗在位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他后期生活奢侈,颇有铺张浪费之嫌;用人上虽能锄奸任贤,却免不了用非其人的情况出现。最为严重的是,代宗对藩镇采取了姑息政策,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历史影响。但总体看来,代宗仍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君主,正因为如此,欧阳修在《新唐书·代宗纪》中,称代宗为中材之主。而《旧唐书》对其评价则更高,认为是古代的贤君,都没能像他这样的,明显是夸大之辞。
唐德宗在位共多少年?对其如何评价
唐德宗李适(742~805),唐代宗的长子。李适在唐肃宗即位不久,就封其为奉节郡王。代宗即位后,他任天下兵马元帅,进封鲁王、雍王。广德二年(764),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五月,代宗病死,他即位为皇帝,史称唐德宗。
德宗即位初期,颇想有一番作为,他改变了代宗时期对藩镇一味姑息的政策,改革政治,刷新吏治,比如他下诏罢去诸道州府所贡金银器,新罗、渤海贡鹰鹞,罢去了岭南贡枇杷,江南贡橘柑,广西贡奴婢。他还不许各地再献祥瑞,释放了梨园乐工三百人,又将外国贡献的舞象三十二匹放于荆山之野。这一切都反映了新皇帝决心改革旧貌,刷新政治的决心。但是唐德宗才智不足,为人固执,听不进去不同意见,喜欢顺从自己的大臣,这样就给一些心怀不轨的人留下可钻的空子。德宗一朝确实出现了一大批人才,如杨炎、陆贽、刘晏等,也出现如卢杞、张延赏这样的奸臣。因为德宗自身的缘故,有才之人不能很好地使用,奸臣也不能及时发现并铲除,所以德宗一朝朝臣之间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搞得十分激烈。又由于他处事不当,引发了泾原兵变、李怀光叛乱,使唐朝的统治几乎崩溃。他还猜忌功臣,他即位不久,就罢去了郭子仪的兵权。李晟收复长安,是平叛功臣,由于他的猜忌,却搞得十分狼狈,几乎不保。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他不相信文臣武将,不愿将兵权交给他们,却信任宦官,于是便将禁军兵权交给宦官,从此以后成为定制,遂使唐代的宦官之祸愈演愈烈,成为唐朝政治的一大特色。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德宗死于长安会宁殿,终年六十四岁,在位共二十六年时间。
唐顺宗何时即皇帝位?在位多长时间
唐顺宗李诵(761~806),德宗长子。肃宗上元二年(761)正月生于长安大明宫,大历十四年(779),封宣王,建中元年(780),被立为太子。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初一,诸王、国戚进宫向德宗祝贺,唯独太子李诵因为在年前身患中风之疾而不能前来。德宗涕泣悲叹,由此患病,一日重似一日。约二十多天过去,内宫与外廷断绝了消息,众人都不知德宗与太子是否平安。二十三日,德宗驾崩。仓促间召见翰林学士郑细(yīn)、卫次公等人到金銮殿,起草德宗的遗诏。时有宦官称:“内廷计议册立谁,还没有确定呢。”群臣都不敢答话。卫次公连忙说:“太子虽然身患疾病,但身居嫡长,为朝廷内外所归,如果没有别的办法,也应该册立广陵王(宪宗),否则肯定要出大乱子。”郑细等人也随声附和卫次公的意见,这才算议定下来。太子李诵知道此情犹疑不定,于是身着紫衣,足穿麻鞋,勉强支撑病体,走出九仙门,召见各军使,才使人心稍安。次日,德宗遗诏在宣政殿公布,太子身着丧服,接见朝廷官员。二十六日,太子李诵在太极殿正式继承皇位,是为唐顺宗。时宫中卫士仍然怀疑登位的不是太子,便跷脚向殿上张望,知是真太子,喜极而泣。
但当时顺宗仍然不能处理朝中事务,经常住在宫中,四周挂起帘幕。只有宦官李忠言、牛昭容在顺宗身边侍奉,朝中官员奏请什么事情,顺宗就在帘幕中认可他们的奏请。直到二月初三,顺宗才在紫宸门初次受朝中官员的朝见。顺宗因为他自己的疾病久久不能痊愈,遂应百官之请,在三月二十四日册立长子李淳为太子,改名李纯。不久,顺宗又颁布诏书,命令太子即位,自己则为太上皇,次日移居兴庆宫,颁布诏命,改年号永贞。八月初九,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宪宗。顺宗自德宗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即位,到八月初退位,在位约八个月时间。宪宗元和元年(806)正月十九日,太上皇李诵在兴庆宫咸宁殿驾崩,享年四十六岁。
唐宪宗何时即皇帝位?如何评价他的功过
唐宪宗李纯(778~820),原名李淳,唐顺宗长子。代宗大历十三(778)二月十四日生于长安。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德宗病重而死,太子李诵即皇帝位,史称唐顺宗。由于顺宗患有中风病,不能亲理朝政,于是由翰林学士王叔文等专权,引起了很多守旧官员的不满,他们拥立李纯为皇太子,不久又力主顺宗让位,由皇太子古代名画即位。这样顺宗当皇帝不满一年,就于永贞元年(805)八月下台,由其子李纯即皇帝位,史称唐宪宗。唐宪宗即皇帝位时,已经二十八岁了,正当壮年,而且早年又历经政治动荡,对当时的政治弊病也了解颇多,于是他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改革。首先,他严惩了王叔文集团,因为这个集团曾经反对立他为太子,在他即位问题上,也设置过障碍。其次,他杜绝皇室及宫廷奢侈,整顿京城秩序,拒绝各地进献珍禽异兽,打击京师地区的豪强恶霸。再次,解决财政问题。对于德宗时期混乱的财政状况进行了整顿。经过整顿,到元和三年(808)时,财政收入就已超过了当年刘晏主持财政时的总数。最后,解决跋扈的藩镇问题。只用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制服了十余个藩镇,将他们替换的替换,调任的调任,使德宗时期一些专横跋扈的藩镇得到了初步的整顿。从而为元和由兴奠定了基础。
唐宪宗最大的贡献就是平定了藩镇叛乱,改变了自“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最先平定的是西川、夏绥、浙西三个藩镇,这些藩镇的平定,增强了朝野对解决藩镇问题的信心,打击了跋扈藩镇的气焰。争取了河北诸镇中最强大的魏博镇的归顺,并使河北其他藩镇纷纷表示愿意服从朝廷指挥,贡纳财赋。接着又任用裴度为相,对叛乱的淮西镇进行讨伐,经过多年艰苦的战争,终于攻破了蔡州,活捉了吴元济。宪宗对藩镇战争的胜利,是唐朝自“安史之乱”来获得的最大军事胜利,对维护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与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唐宪宗晚年追求长生不老,服食仙丹,从而使性格暴躁,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元和十五年(820)正月二十八日,突然暴毙于大明宫,终年四十三岁。对于他的死因,史书上记载说,由于他脾气暴躁,身边的宦官往往获罪,他们害怕被杀,于是在宦官陈弘志的策划下,害死了宪宗,对外则说是服丹药而暴崩。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为什么能够“福寿隆贵”数十年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是唐朝中兴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孙女,母亲是唐代宗之女升平公主。她是宪宗的贵妃(宪宗没立皇后),后在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五朝为皇太后,前后荣享“福寿隆贵”数十年,唐朝后妃中无人能及。
宪宗还是广陵王时,就由唐顺宗做主,为他聘娶了郭氏。因为郭家一门忠烈,曾为大唐立过不朽功勋,所以迎娶郭氏的婚礼也荣宠之极。郭氏过门后,生下了唐穆宗。元和元年(806)宪宗即位,册封郭氏为贵妃。元和八年,朝臣再三请宪宗立贵妃郭氏为皇后,宪宗终因郭家家族势力太大,再加上他还有很多宠幸的妃子,怕以后受到郭氏的约束,册立皇后的事情一拖再拖,直到宪宗去世为止也未册立。
穆宗即位后,尊生母郭氏为皇太后。穆宗十分孝顺,他将其母安置在兴庆宫,每逢大朝会,穆宗都要率领百官到兴庆宫向太后问安。遇到盛大节日或有什么热闹的喜事,穆宗和妃嫔、命妇们都到兴庆宫来探望太后。那时候,兴庆宫外是车马如龙,环佩之声不绝于耳。穆宗还喜欢讲排场,为了让母亲高兴,不惜花费巨资。有一次,太后到骊山游玩,穆宗就命景王率领禁军护驾。穆宗还亲自到昭应宫迎接太后,恭谨之极。穆宗死后,有人就给太后出主意,要她垂帘听政。太后听后,大怒道:“你这不是要我效仿武则天吗?现在太子还小,应该选择重臣来辅佐,怎么能让后妃干预朝政呢?”这样就使其孙敬宗顺利登基,尊郭氏为太皇太后。敬宗在位仅一年多就被谋杀了,一时间朝廷混乱,社稷不安。在这危机关头,太皇太后郭氏下令立穆宗的另一个儿子江王登基,这才把政局稳定下来。文宗也是郭氏的孙子,他为人仁孝,对太皇太后的侍奉更是恭谨有礼,四方进献的时令鲜果、珍珠宝货,都首先送给太皇太后品尝赏玩。后来穆宗的另一个儿子武宗即位后,因为太皇太后是他的亲祖母,加上郭氏家族鼎盛,门第高贵,所以对郭氏更是尊宠无比。
郭氏的丈夫、儿子和三个孙子相继都做过皇帝,她也享尽天下荣华富贵,令后人羡慕。
“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
“安史之乱”后,朝廷官僚集团内部结党树派,争权夺利,史称“朋党之争”。“牛李党争”则是唐朝朋党之间历时最长,斗争也最为激烈的一次党争。其中牛党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其主要成员还有李珏、杨嗣复、令狐綯等;李党以李德裕为首,其主要成员有李绅、郑覃、陈夷行、李让夷等。
“牛李党争”始自宪宗元和三年(808)策试贤良方正科。当时应试的举子牛僧孺、李宗闵在考试中抨击时政,主考官杨於陵、韦贯之将他们的策文评为上等,使宰相李吉甫大为不满,李吉甫向宪宗陈述此事后,宪宗贬斥了杨於陵、韦贯之等人,牛僧孺、李宗闵也长久不能迁任,通常认为这一件事揭开了“牛李党争”的序幕。
在这以后,双方的斗争互有胜负。唐穆宗时,牛僧孺因为得到宰相李逢吉的引荐,拜为宰相,遂将李德裕贬为浙西观察使;文宗时牛李两党并用,每逢在朝堂议政时,双方便互相攻击不已,致使文宗感慨:“除去河北的贼子(指河朔三镇)容易,要想除去朝中的朋党却实在太困难了。”武宗时,李党掌权,牛党失势,李德裕为相,李宗闵被贬死,牛僧孺被黜。宣宗时,牛党当政,白敏中、令狐綯先后为相,李党全遭罢斥,李德裕被贬为崖州(今广东儋县西北)司户,不久即死于崖州,李党被清除,而牛僧孺还朝后也病死。至此,历经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和宣宗六朝的“牛李党争”才告平息。
唐穆宗何时即量帝位?在位共多少年
唐穆宗李恒(795~824),宪宗的第三个儿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生于大明宫之别殿。初名宥,封建安郡王。元和元年(806)八月,晋封遂王。元和七年(812)十月,被册立为太子,改名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