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2
6176600000071

第71章 赵汝愚扶助宁宗即位

宁宗皇帝前去拜见光宗时,光宗才明白自己原来是做了有名无实的太上皇。

母后主持儿子的丧事

南宋时期,以宁宗取代光宗,是宰相赵汝愚一手策划的。他看到光宗昏庸不理事,从南宋朝廷的立场出发,置个人荣辱于度外,以和平政变的方式完成了一次艰难的权利过渡。

宋光宗即位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他的健康状况十分不好,经常称病不上朝,也不亲理朝政,国家的朝政被荒置起来。可是他也不立自己已经成年的儿子赵扩为太子,众臣对此十分忧虑。光宗皇帝做事十分不明事理、不懂人情,再加上李皇后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他与太上皇孝宗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甚至连起码例行的叩见礼仪都置之不理。所以以留正为首的群臣耳官多次劝谏和敦请光宗,还有大臣愤愤不平地说光宗不顾天理人情,可是光宗还是不予理睬。直到有一天孝宗病重,希望在临死前见见光宗。可是,光宗却推脱说身体不适,直到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六月孝宗去世,光宗也没有去探望父亲。面对这样一位昏庸的君王,众臣苦苦地规劝,期盼着光宗以朝廷大局和国家大事为重。

可是,光宗还是让大家失望了。孝宗去世是在半夜时分,本来得知消息后,宫人马上要报告光宗,当时任知枢密院事的赵汝愚担心光宗知道后,再使出以前所使用的伎俩,于是立刻拦住进宫报告的人。到次日早晨,光宗刚刚坐稳,赵汝愚立即把孝宗驾崩的讣告上奏光宗,请光宗尽快换上孝服为孝宗治丧。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光宗不能再借口推辞,只好答应回宫准备。可是留正、赵汝愚等却一直等不到光宗出来。留正、赵汝愚看当时的情势紧急,只好议请高宗的吴皇后也就是吴太皇太后暂主丧事。母后主持儿子的丧事,这真是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山雨欲来风满楼

留正等大臣看到光宗“病重”得连父皇的葬礼都不能主持,就提议由太子管理国事,可是没有想到光宗竟然下诏给留正说希望退位,留正虽然很有才干,但是十分胆小,看到“念欲退闲”的御旨,怕陷入是非之中,借故年老体衰,辞相不干,离开京城。留正出走的消息很快在朝廷内外传开了。人们不知朝廷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一时间胡乱猜测、谣言四起。驻守在外的宋军将领怀疑秘不发丧,定有内乱,纷纷做好了应急准备,局势的发展已经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险境地。危急之中,枢密使赵汝愚责无旁贷地担起了维持朝廷安危的重担。他审时度势,认为不如顺水推舟请光宗禅位嘉王赵扩,由新皇帝出面来平息事态。

于是,赵汝愚先从安抚军队入手,他委托工部尚书赵彦逾前去说服御林军统帅郭呆。虽然赵汝愚知道郭呆与自己一样关心朝政,一向忠心为国,但是在这生死攸关的大事上,不知郭呆是否理解自己要光宗退位的想法。赵彦逾虽然说与郭呆也是至交,但是也没有多大的把握。赵彦逾临走时,与赵汝愚约定,如果说服不成郭呆,就取而代之。终于赵彦逾带回了令人满意的答复,惊喜中的赵汝愚这才发现自己的双手竟冷汗涔涔。赵汝愚部署郭呆立即调集将士保护皇宫和京师。接着,赵汝愚又听从侍从意见,派知阖事韩胄前去说服吴太皇太后出面作主,让光宗传位给赵扩。韩胄果真不负众望,说服吴太皇太后次日上朝垂帘听政。赵汝愚又经过一番周密安排后,就命人悄悄通知嘉王赵扩:第二天务必参加早朝,太皇太后要与群臣一起商讨军国大事。

第二天一早,在赵汝愚的率领下,文武百官都来到宫内,向坐在帘后的太皇太后跪拜。赵汝愚向太皇太后叩拜后,就将事先准备好的一番话告诉太皇太后:“太上皇帝驾崩之时,光宗皇帝自称有病,不能亲自治丧,我等作为臣子,就曾请皇上立嘉王为皇太子,皇上先是批注‘甚好’,后来又写下了‘念欲退闲’的御笔,虽然皇上有所吩咐,但是册立太子此事关系重大,还请太皇太后做些决定。”吴太皇太后当然也是事先有所准备地回答了:“既然皇上已有吩咐,你们奉命行事就行了。”赵汝愚接着对吴太皇太后说:“这件事关系着江山社稷,责任重大,不但要公布众人,而且还要记录在史册之内,所以臣等不敢乱来,还请太皇太后亲自下诏施行。”说罢,就从衣袖中拿出事先备好的诏谕呈上太皇太后。吴太皇太后自然早已知晓,就传下了“照此办理”的旨令。赵汝愚思虑周全,他又提出在新皇帝即位后要总揽朝政,如果两宫父子发生矛盾,还望太皇太后日后调停。太皇太后都同意了,就命皇太子赵扩即位。赵扩毫无准备,直到这时才明白所谓的商讨军国大事原来是自己的登基仪式,他一下子乱了方寸,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就是不肯即位。赵汝愚十分生气赵扩的懦弱,就说:“天子当以国家和社稷的安定为孝顺,如今朝廷内忧外患,如果有所闪失,太上皇帝也无法担待啊!”接着,不由分说地就命人将黄袍披在了赵扩的身上,让人把赵扩扶上了皇座。还没有等赵扩坐稳当,赵汝愚已经率领着群臣百官三叩九拜地行起了大礼,赵扩就这样做了继位皇帝。

“是我儿吗?”

后来,宁宗皇帝前去拜见光宗时,光宗才明白自己原来是做了有名无实的太上皇,他望着前来拜见的宁宗皇帝,有些目瞪口呆,半晌才说出一句:“是我儿吗?”然后,只能无可奈何地承认既定事实,结束了他昏庸的统治,让位于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