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2
6176600000063

第63章 太后在金国的遭遇

韦太后栉风沐雨,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才回到临安,结束了她在金国屈辱的生活。

母子意想不到的重逢

“靖康之变”时,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作为金人的俘虏,同宋徽宗、郑皇后一起被押解北上,当时她不是徽宗的正宫皇后,只是一名贤妃。金国把俘虏分作七批送至燕云,她被编在第二批,一共35人。他们自汴京附近的刘家寺皇子塞出发,长途跋涉了两个月之久,才到达金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韦贤妃被分配到洗衣院浆洗衣服。冬去春来,花开花落,一直到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她才有幸被金人释放,来到徽宗被羁押的地方——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原来被俘入金的宋朝女子,差不多都被集中到了上京洗衣院。

这是金朝为惩罚宋朝女俘而专门成立的机构,不论是皇后皇妃,国戚贵族,只要进了洗衣院,统统都是奴隶。金朝的达官显贵经常到这里寻花问柳,稍有姿色的不是弄去当做妾媵,就是买去当做奴婢,不到几年,洗衣院便荒凉败落了。金人干脆关闭了洗衣院,将剩下的妇女分别遣往他处,韦太后就这样才来到了五国城。

但是传说,韦太后到底没有摆脱厄运,后来被盖天大王完颜宗贤索去当了夫人,不过,这些记载不见于正史,只见于稗史野乘,是真是假,已经无从查考了。据说,钦宗在徽宗崩逝于五国城后,被金人拘押到了北京大定府(令辽宁宁城西大名城),完颜亮迂都燕京之前,金国的首都就设在这里。金人把钦宗关押在安养寺里,并派阿计替严加看守。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四月的一天,阿计替偷偷告诉钦宗,盖天大王与韦夫人将来寺里作斋。钦宗知道盖天大王就是完颜宗贤,但韦夫人是谁却毫不知情。

到了这一天,只听见车轮辚辚,马蹄得得,钦宗从门缝中望见韦夫人同一虬髻长官翩翩而来。旁边有一侍婢抱着一个四岁左右的孩子,不时呼韦夫人为母亲。一行人一律胡服装束。那钦宗与高宗虽然都是徽宗之子,但钦宗之母是王皇后,这时早已去世,高宗之母是韦贤妃,不过韦贤妃与钦宗名分上仍是母子。二人自“靖康之变”分手以来,一直没有见过面,过了十多年,钦宗才第一次看见韦贤妃,但自己身居囚室,不便叫她,而韦贤妃也不曾料到钦宗会在这里饱尝铁窗风味。钦宗想起已故的母亲,不禁潸然泪下。盖天大王与韦夫人作完斋事,略略憩息,便启程而去了。

钦宗被关在斗室之中长达数年之久,寺中人迹罕至,只有些达官显贵偶尔来作作法事。一天,寺里住持僧告诉钦宗:他是东京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大观年间为僧,宣和年间因事北走契丹,其后契丹为金所破,他便滞留未归,受盖天大王之命主持此寺,如今已五十多年了。他因与盖天大王熟稔,也常到韦夫人处行走,韦夫人也经常打听钦宗动静。钦宗问他:“前日那个小儿是谁?”回答说:“韦夫人所生,今年五岁了。”又过了几天,住持僧人支开了阿计替,告诉钦宗说:“韦夫人要我向你致意,南北已经通和,以黄河为界,你归期有望了。”钦宗听后沉默不语。住持僧又说:“前日韦夫人得知太上皇(指徽宗)驾崩及朱、郑二皇后死讯,暗暗堕泪了好几天,悄悄交给我金钗一股,让我作佛事追荐。请您宽心,归期不远了,您多保重。韦夫人已同大王生子,决无回去之理。”

此后,钦宗再也没听说过韦夫人的消息,约摸过了一年多,住持僧躲开监守,隔着窗户对钦宗说:“南朝皇帝(指高宗)多次派人索要韦夫人,如今盖天大王已同韦夫人一起去江南了。钦宗想想自己身陷囹圄,回归无期,忧惧交并,不长时间头发便全白了。

迎太后回国

高宗即位后,母子情深,无时不挂念自己的生母,便遥尊母亲为宣和皇后,封外祖父韦安道为郡王,恩泽所及,韦家有三十多人被授为官。只要一有使节赴金,便让他们打听母亲消息。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徽宗、郑皇后崩逝的消息传来,高宗号恸不已,对大臣们说:“宣和皇后春秋已高,朕每念及,不遑宁居。忍辱负重,与金讲和,正是为了迎回皇后。”大臣朱震上疏,请遥尊之为皇太后,另一大臣吴表臣请求等为徽宗守丧三年后,再册封为皇太后,高宗准允所请。当即播告天下。

这年春天,高宗派王伦为迎奉梓宫使,迎护徽宗、郑皇后尸骨回国,并为韦后、钦宗各带去黄金二百两。临行,高宗叮嘱王伦说:“金人若能依从朕的请求,归还韦太后,割地赔款也在所不惜。”这年冬天,王伦从金国归来,说金人允许归还徽宗灵柩及韦后,高宗听了非常高兴。第二年,王伦再次出使到金。金熙宗完颜直为他设宴三日,并派遣大臣萧哲、张通右为江南诏谕使,与王伦一起回到南宋复命。两位使节拍胸保证,韦后安然无恙,不久便会送回南宋。高宗欣喜若狂,赶紧筹建慈宁宫,等待太后归来,并派奉迎使等候。但是,金人口惠而实不至,一直到绍兴十年,韦太后仍滞留未归,高宗在慈宁殿册韦太后为皇太后,以后,每逢她生辰,都遥行贺礼。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羁留在金的南宋大臣洪皓得到了韦太后的一封书札,派人送回朝廷。高宗大喜过望说:“朕不知太后的情况已近二十年了,虽然遣使百人,不如见到太后一封书信。”金国派遣萧毅、邢具瞻来议和。高宗又告诉金使说:“朕已得天下,而不能赡养双亲,徽宗皇帝已经弃世,太后年逾六十,风烛残年,来日无多,每念及此,痛彻心肺!今天在这里立誓,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讲和,否则朕将用兵到底。”萧毅等辞行归国,高宗又是恳求又是恫吓说:“为太后之故,我朝决定割让唐、邓二州,其余疆土以准水中流为界。若太后今年从金方归还,朕当谨守誓约,如若今年太后不归,誓约便是一纸虚文。”

没有多久,南宋又派遣大臣何铸、曹勋到金朝答谢,高宗又把二人召到内殿叮嘱说:“朕北望庭帏,已逾十五载,几乎无泪可挥,无肠可断了!之所以忍辱负重,奉币求和,都是为了太后的缘故,一片诚心,皇天可鉴。”说着,不觉泪流满面,左右也都掩袖而泣。高宗又说:“你等见了金国皇帝,可以朕言相告:我朝皇亲贵族赖金方安顿,朕心甚为铭感。然而岁月既久,朕为人子,深不自安,何况亡者未葬,存者亦老,兄弟族属,剩余无几,每遇岁时节序,未尝不北向陨涕,若金国使朕父兄母子团聚,此恩此德,当没齿不忘。况且太后在金朝,不过是一个寻常老人,若在本国,则所系甚重。你们要以此天性至诚相告,想来金国皇帝也会受到感动的。”

何铸等到了金朝,第一个请求便是归还韦太后。金熙宗完颜直说:“先朝业已如此安置,现在怎么好更改呢?”何铸说:“先前两国干戈不休,如今已签订了‘绍兴和议’,南北通和,遐迩一家,还请归还太后。”经过再三请求,金熙宗才答应归还太后,并派大臣高居安、完颜贤等扈从以行。宋高宗也派王次翁为奉迎使,迎接韦太后回銮。

韦太后身陷异域,对回归祖国已不抱任何希望,忽然得知回銮有期,不禁欣喜若狂。和她一起入金的乔贵妃听了消息,特地前来探望,又勾起了韦太后的往事。原来韦、乔二入出身寒微,入宫后都在郑皇后处服役。

二人私谊甚笃,便结为姊妹,并相互约好先贵的人不要忘记旧好。不久,徽宗宠幸乔贵妃,贵妃不忘前言,积极荐引韦氏,徽宗对韦氏颇为钟情,封她为贤妃。徽、钦北迁,韦氏与乔贵妃也一路同行,在金国度过了15年囚犯一样的生活。当时金使高居安已在韦太后处,乔贵妃从身上掏出50两黄金递给高居安说:“些许薄礼,不成敬意,请太尉笑纳。此次太后回奎,还望太尉妥为照管。”又斟了一杯酒望着韦太后说“姐姐回去就是皇太后了,一路多多保重。妹妹我永无还期,只能成为异域之鬼了。”太后一阵心酸,泪珠夺眶而出,乔贵妃也泣不成声了。韦太后说:“还有什么话要说?”乔贵妃说:“姐姐到快活处,莫忘了此间的不快活。”韦太后说:“怎敢忘掉今日!”寒暄过后,乔贵妃才依依惜别。

南归前夕,韦太后又见到了钦宗。原来“绍兴和议”后,金人虽不肯归还钦宗,但看管松得多了。钦宗挽着韦太后的车轮说:“倘我能与太后一起南归,没有其他奢望,只要能管理太一宫就心满意足了,请太后转达九哥(南宋宫廷称钦宗为八哥、高宗为九哥)。”

韦太后回答说:“我南归之后,如不派人来迎你,当瞎了我的双眼。”钦宗无语堕泪,伫立良久才蹒跚而去。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初夏,韦太后自沙漠南归,高宗派遣参知政事王庆曾与韦太后之弟韦渊在国境迎接。金熙宗也派近臣护送。到了燕山,金使惧怕天气炎热,逡巡不前。韦太后从金朝副使那里借得黄金三百两,答应到达南宋国境时加倍偿还。

她笃信佛教,三百两黄金除用少许营办佛事外,其余的全数犒赏了随从。随从们欢声雷动,冒着溽暑护送太后南行。到了宋朝国境,金朝使节要求偿还借款,然后前进。韦太后让韦渊想想办法。

韦渊说自己虽受封为郡王,其实是闲散官职,要筹措金钱,应当与朝廷大臣王庆曾商量,他无能为力。而王庆曾出发之日,事无巨细都听宰相秦桧安排,秦桧没有吩咐的,他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坚持不肯付钱。

双方在边境上相持了三天,韦太后急得七窍生烟,愁得五内俱焚。后来还是专门为奉迎而来的王瑛慷慨解囊,其他人也拿出散碎银两,才勉强凑足六百两黄金交给金使,金使这才高高兴兴地办了交接手续,回朝复命去了。

韦太后一行从燕山迤逦东行,来到东平(今山东省)再由东平经安徽,然后到达楚州(今江苏淮安)高宗亲自到临平镇迎接。为了表示隆重,高宗下诏用半副銮驾迎接韦后,仪卫竟有2483人之多,这是当时的最高礼遇。自北宋灭亡,金国以礼送回人质,这是第一次。

高宗虽然割地赔款,但毕竟争回了面子,因而兴高采烈。宰相秦桧、大将张俊、韩世忠等人自帷幄外拜见太后。太后在北方时就听说韩世忠骁勇善战,特地召到帘前慰问说:“这就是韩将军吗?我在金国就久闻大名了。”

韩世忠也慰问了一番,方才欠身离去。韦太后又问:“为何不见大小眼将军?”岳飞两眼一大一小,所以人称大小眼将军。一位大臣悄悄告诉她:“岳飞已经死在狱中了。”太后责备高宗说:“岳飞是国家栋梁,打得金人望风逃遁,为何置他于死地?”说着,便忿忿然要出家,慌得高宗连忙伏地请罪,韦太后这才消了怒气。据说,她从此之后终身都穿道士服装,表示对忠将岳飞悼念。

韦太后栉风沐雨,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才回到了临安,结束了她在金国的屈辱的生活,太后被掳往金国时只有40多岁,归来时已年逾60,是一个垂垂老妇,太后一直活到80岁才溘然长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