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2
6176600000037

第37章 宋徽宗的少年时代

谁也不会想到,他那及时行乐的生活观点,他那些玩乐的癖好,竟会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无拘无束

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赵佶上面有十个哥哥,其生母也只是神宗的一个妃子,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赵佶此生本没有当上皇帝的指望,只能与其他没有取得太子资格的兄弟一样,被封为亲王,他三岁被封为遂宁郡王。

宋徽宗当时正是比他年长5岁的六哥赵煦即位称帝的那年。14岁时他又被封为端王,按习惯从这时他得离开深宫,到专门为他建成的端王府去居住。

后来因为昔日的端王爷赵佶做了皇帝,所以人们说端王府是“潜龙”的地方,因而端王府也被称为潜邸。按照宋朝家法,赵佶虽然是皇子龙种,但是因为只是亲王,所以不得过问政治,更不得与朝中官员交往。并且为了避免有“问鼎”的嫌疑,甚至于不能有自己的抱负与事业,所以他的一举一动无疑都是有无形拘束的。

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赵佶的几个兄弟,精神十分空虚,整日只知道花天酒地,而端王没有用酒精来打发消遣寂寞无聊的时光,而是狂热地热爱上了绘画、书法、诗词等。他经常把当时擅长书画,喜爱诗文、经史的名士邀到自己的府上,摆上酒席,高谈阔论,酒过数巡之后,便各自即兴挥墨,或诗或唱或画。当时的书画家吴元瑜、王先和赵令穰等人,都是他的座上常客。这些文人和端王的相交很好,可以不拘礼节,端王也将他们看做知音,还常常把自己填的曲子让歌妓们演唱。有时干脆自调琴弦,引吭高歌,也会博得满堂喝彩。在这样的环境里,赵佶的艺术造诣达到很高的水准。他现在存世的画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两者都是公认的珍品。

他的字体初学黄庭坚,后来受另一大书法家薛稷的影响,逐渐推出新意,形成了别具风格的“瘦金体”,另外徽宗的诗与词,也有很多的名篇佳作。

热爱足球

除了诗词书画,平常赵佶还喜欢打球、驯兽之类的娱乐活动。在唐宋时期,球类游戏是分两种的:一种是骑在马上打的称为马球,另一种是用脚踢的也就是“蹴鞠”。端王对于这名叫“蹴鞠”的玩意非常喜爱,“蹴鞠”是用脚踢的球,有双层皮。里面用一种动物尿泡做球胆,可以用来充气;外面再用霉软而结实的皮子包起来缝合,踢起来十分经久耐用,实际上“蹴鞠”就是当今风靡全球的足球的最初雏形。

这种球可以组织对抗性的集体竞赛,也可以一个人玩,因而在当时的整个上流社会十分流行,不仅皇帝、大臣踢球,连闺中少妇仕女也都以踢球为时髦。赵佶在自己的院中建了一个十分漂亮的球场,平日里与手下人一块踢球,后来又招来一班王孙公子在这里角逐切磋技艺。

端王因为攻门准确,在比赛中常常被推举为某一队的攻门手,也就是“球夫”。当裁判员宣布比赛开始,副攻门手把球传给他后,他能在很远的地方,起脚将球踢入球门。端王自己爱踢球,也极为看重球艺高超的人。比如那位在《水浒》中有名高俅,原本是苏东坡的一个档童,写着一手好字,球也踢得很漂亮,后来转到王先门下。有一次,高俅奉了王先的命令给端王送东西,正好碰上端王在踢球,端王府的仆役便将高俅引入球场,并且禀报说:“王爷,王先大人派人求见”。端王正一个人踢得入迷,只说了一声“知道了”,就继续去踢球。高俅在一旁垂手而立,毕恭毕敬地等着,也不敢搭话。这时,正巧球滚到了高俅脚下,高俅也是个爱球之人,他看到端王踢球,本来就已经脚痒难熬,这时看到球到了脚下,哪有放过之理,当下起一脚,球便唰得一声冲入了球门。“好球!”端王好长时间没有见过球技这样好的人,于是没有觉察到地喊出声来,他也忘了问来人是干什么的,当下邀高俅进场对踢。

高俅本来就十分爱踢球,于是就痛痛快快地和端王踢起了球,两个行家在场上对阵玩得很是高兴。

尽兴玩过之后,端王才问了高俅姓名和所属,于是命令手下人告诉王先说端王把东西和人一块留下了,于是高俅转到端王门下。

哲宗皇帝英年早逝后,因为没有留下儿子,向太后又十分喜欢文学艺术造诣很深、声名当时已经响誉开封城的端王,所以后来端王当上了皇帝,高俅也随之飞黄腾达,端王手下的另一些人非常眼红高俅,对高俅也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当了皇帝的赵佶便说:“你们谁要有高俅那样的脚下功夫,也让你们高升。”

少年时代的端王赵佶只是按照一个命定的亲王资格生活着,在这个天地里,他活得无忧无虑,放荡自在,没有谁想用“皇储”的条件要求他,也没有向他灌输儒家的“节欲”、“仁厚”精神和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谁也不会想到,他那及时行乐的生活观点,他那些玩乐的癖好,竟会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