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2
6172500000031

第31章 李显登基

唐中宗李显简直就是他父亲的翻版,只是结果还不如他父亲。

被母后发配

唐中宗李显生于大唐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是武则天为高宗生下的第三个儿子。李显起名显,赐名哲,实指望这个儿子能成为聪颖贤达之士,以稳固她在后宫的地位。然而,李显降生后,各方面都与他的两位兄长李弘、李贤相差甚远。不学无术,得过且过,既无治国的胆略,亦无理政的才术。

武则天作皇后时,先是废掉了非己所出的太子李忠,改立她亲生儿子李弘为太子;不久又废掉李弘,改立次子李贤;最后又对李贤不满,把三子李显推上太子宝座。唐高宗驾崩后,太子李显继位为中宗,太子妃韦氏封为皇后。成了皇后的韦氏心中开始盘算弄权的计划,在她的唆使下,软弱无主见的唐中宗提拔了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豫外刺史。无奈此时武则天虽然成了皇太后,却把实政大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使得韦后无法通过中宗为所欲为。不到一年时间,唐中宗仅因一点小事得罪了母亲武则天,武则天就出面将中宗贬为庐陵王,发配到边远的房州,另立第四个儿子李旦为睿宗,自己总揽朝政。

李显携韦后在荒僻的房州住了一年,不久又按武则天的旨意迁往均州,在均州过了两年,又被勒令迂回房州。武则天之所以这样让他们反复搬迁,就是为了防止他们长居一地,聚集发展起自己的势力来对抗朝廷。经过几年的折腾,武则天觉得他们的锐气已经消磨得差不多了,也就允许他们长居房州了。

差点自杀的皇帝

武则天几度废立太子和皇帝,大权暗握仍觉得不够过瘾,索性在天授元年又废掉唐睿宗,自己为圣神皇帝,结束了垂帘听政的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消除异己,她在京城洛阳大肆捕杀李姓皇室子孙和拥戴他们的大臣。消息传到房州,中宗与韦后心惊胆战,夜不安眠,每次听说朝廷使节前来,中宗李显就吓得面无人色,生怕是皇帝母亲派人来下诏赐死。

在这种极度的惶恐中过日子,懦弱的李显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他曾几次想要撞墙自杀,但都被韦后拦住,韦后劝解他道:“福祸无常,活着就有希望,何必自己送上死路!”

中宗心想:反正只不过是一死而已,只要没有逼到最后关头,权且活着,就可以等待时机降临,何必急急忙忙自寻死路呢!这样一想,他又稍微安定下来,与韦后共同支撑着艰难痛苦的岁月。

妻子偷情

武则天称帝后,很多人对她破天荒的女皇帝做法不满,各路英豪纷纷起兵声讨。在扬州就有徐敬业揭竿而起,为了使自己的行动名正言顺,他打起了“匡复中宗”的旗号。武则天心中有些惊慌,她一面派遣大将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前往征讨,一面又派宠侄武三思前往房州察看中宗的动静。

武三思到了房州,见到了中宗和韦后,在叙谈中竟被韦后的美貌和风韵迷住了。只见韦后身材袅娜多姿,皮肤白皙滑腻,龙髻高盘,眸含秋水。因为要讨好来使,韦后对他媚眼频送,百般逢迎,怎么不叫好色成性的武三思心神荡漾呢!

聪明的韦后早已看出武三思的心思,心里暗暗拿定主意,她深知只要稳住武三思,就可以在武则天面前讨到好处,为了这个,她自己付出些色情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这个韦后,生就风流淫荡的性情,能在这穷乡僻壤制造些风流韵事,还正合她的胃口。

当天夜里,韦后精心梳洗打扮一番,然后一个人悄悄摸到武三思下榻的馆舍。武三思似乎心有所待地正秉烛夜读,其实他哪里读得进去,眼前只是飘浮着韦后诱人的身姿和媚人的神情。忽然,他闻到一阵脂粉的浓香,随即韦后飘然而至,武三思忙不迭地起身相迎,口中连称:“下官何幸,蒙娘娘深夜造访!”

韦后娇媚地一笑,已走近前来,伸出洁白的玉腕,轻轻掩住武三思的口,悄声道:“噤声!灭烛!”武三思心领神会,一口吹灭蜡烛,一把把韦后拉进了自己的怀中。如此,一个如饥似渴,一个投怀送抱;一个仗势猎色,一个卖色求利,清晨临别时,韦后叮咛道:“武郎千万不要辜负我呀!”武三思指天为誓:“我一定在皇帝面前竭力保全。”

中宗回宫

送走武三思后,韦后在房州踌躇满志地等待着京城传来好消息。而武三思回朝后也并未食言,他在武则天面前极力宣扬中宗与韦后的忠孝之心,然而出于种种顾虑,武则天并没有急于召中宗夫妇返朝。直到圣历元年,在宰相狄仁杰的力劝下,武则天才派人把中宗和韦后从房州接回洛阳,复立中宗为皇太子,这时距离弘道年中宗被贬房州已经15年了。

中宗回宫五年以后,趁武则天卧病之际,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崔玄晖五位大臣,率领御林军攻入长生院,逼迫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李显。就这样,中宗在失位20年后,又被推上了皇帝宝座,韦后自然也恢复了皇后的身份。但唐中宗对张柬之等人并不感激,他觉得自己已被接回来作了皇太子,继位为皇帝是迟早的事,张柬之等人的举措,不过使他提前了些时日而已,况且还让他担了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这个软弱无知的皇帝,对排挤自己的武氏家庭的人反而没有一点恶感,张柬之等人发难之时,他还特意叮嘱说:“杀别人可以,武氏之族,系我中表之亲,不可滥杀!”让诸位力保李唐天下的大臣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