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吃出免疫力——巧主妇吹响免疫力集结号8
餐桌上的饮食风景,四季各不相同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食物的选择不仅因个人体质而异,也与自然界的季节气候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时养生”,不仅是中医养生学的一条重要原则,还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重要原则。《黄帝内经》中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中医自古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
这些都说明:人们的饮食要顺应四时自然变化,才能达到养护身体、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天气干燥,容易伤肾脏;天气偏热容易伤心肺;多风和大风天气容易伤肝脏;寒湿或湿热天气则易伤脾胃。而人的饮食起居在不同的天气、气候条件下,也须有所差异。《饮膳正要》曰:“春气温,宜食卖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说的就是根据不同季节摄取不同食物的道理。
春季:湿润偏热宜健脾补气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气候宜人,空气中相对湿度高于60%,气温在20℃~32℃。在这种天气下,人体的新陈代谢较为活跃,很适宜食用葱麦、枣、花生等食品。古人还认为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所以春季要注意用酸调味。
较清淡温和且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是春季食补上上之选。如偏于气虚的,可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米粥、红薯、山药、土豆、鸡蛋、花生、芝麻、大枣、栗子、蜂蜜、牛奶等。偏于气阴的,可多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如胡萝卜、豆芽、豆腐、莲藕、荸荠、百合、银耳、蘑菇、鸡蛋等。另外,春季还要吃些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荠菜、油菜、芹菜、菠菜、马兰头、枸杞头、香椿头、蒲公英等,这对在冬季过食膏粱厚味,近火重裘所致内热偏亢者,还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等功效。
夏季:清淡饮食应对高温高湿
炎热的夏季,人体能量消耗极大。空气中相对湿度高于70%,气温高于32℃的湿热交蒸气候,使得人们食欲普遍下降,消化能力减弱。饮食应侧重健脾、消暑、化食,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的饮食为主,注意食物的色、香、味的协调搭配,以提高食欲,还可多食各种凉拌蔬菜,并多吃瓜类水果,喝凉茶、绿豆汤、酸梅汤等,但也不要过食生冷食品,以免损伤脾胃。
秋季:干燥偏寒,燥则润之
秋天天高气爽,空气中相对湿度40%,气温在5℃~20℃之间,气候宜人。但深秋季节,“燥邪”易犯肺伤津,引起咽干、鼻燥、声嘶、肤涩等燥症。“燥则润之”,宜少食辣椒、大葱、白酒等燥烈食品,多吃湿润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萝卜、百合、豆腐、芋头、银耳、鸭肉、梨、柿、香蕉、苹果等,多饮些蜂蜜水、淡茶、菜汤、豆浆、莲子汤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进补时遵循“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原则。
冬季:干燥寒冷天气
冬天寒冷来袭,阴盛阳衰,空气中相对湿度40%,气温低于5℃。冬季食补要“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样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畏寒”的现象,宜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注意养阳,“虚则补之,寒则温之”。《千金翼方》载:“秋冬间,暖里腹。”冬天多食蛋禽类、肉类等热量多的食品,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多食蔬菜,还要适当吃一些“热性水果”,如柑橘、荔枝、山楂,并且喝些药酒、黄酒等。
饮食是健康的重要因素,季节气候是饮食的重要因素。要想赢得健康,合理饮食必不可少;要想合理膳食,必须唱好饮食“四季歌”。随四季择食而疗,方能护佑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