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气血津液病证妙谛
602800000045

第45章 虚劳 (7)

虚劳 (7)

结果发现:脾虚组除出现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腹泻脱肛、动作迟缓、成群倦怠、毛疏散竖立等表现外,其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2(IL-2)及免疫干扰素(IFN-Y)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脾虚组给予黄芪建中汤后,NK活性和IFN-Y效价在中剂量和高剂量有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P<0.05、P<0.01),IL-2刺激指数在高剂量组也有明显提高(P<0.05)。升高的各组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别无显著意义。提示脾虚小鼠免疫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组,黄芪建中汤能使之提高至正常水平。(2)降糖作用:[张云端,于得海.黄芪建中汤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4):338]120只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即蒸馏水组、二甲双胍组、格列齐特组、黄芪建中汤低剂量组(10g生药/kg)、黄芪建中汤中剂量组(20g生药/kg)、黄芪建中汤高剂量组(40g生药/kg)。黄芪建中汤组成: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5g,大枣6枚,甘草6g,半夏、陈皮各10g。

各组动物分别灌胃给蒸馏水或药物,3/d,共8d,第7天禁食18h后,第8天末次给药后2h,眼眶取血,测空腹血糖,结果可见二甲双胍、格列齐特及黄芪建中汤均能显著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P<0.01),其中以黄芪建中汤高剂量组降糖幅度最大,与格列齐特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也低于二甲双胍组,但差异不显著。同时,作者以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及黄芪建中汤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同上),并设正常组对照。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蒸馏水或药物,3/d,连续6d,第5天禁食18h后,于第6天灌胃给蒸馏水或药物2h后,眼眶取血测空腹血糖。结果表明:黄芪建中汤及二甲双胍均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二甲双胍组降糖效果最明显,黄芪建中汤与二甲双胍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四、四君子汤【方名】 四君子汤【来源】 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三》:“四君子汤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 【处方】 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主治气虚发热。【方解】 方中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为君药。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功,为臣药。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为佐药。苓术合用,则健脾祛湿之功更显。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效。本方能使脾胃之气健旺,运化复常,资生气血,故四君子汤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医家以补气健脾为主的许多方剂,多从本方发展而来。张璐认为“凡病久不愈,诸药不效者,惟有益胃补肾两途”;四君子汤可先培养中土,使药气四达,则周身之机运流通,水谷之精微敷布,而使病愈。【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 人参、白术、茯苓各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失眠者加酸枣仁15g;心烦易怒者加栀子10g、香附10g;面色无华、头晕头痛、脉沉细者加四物汤。

2.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宁廷春,李艳平.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23例.中医药研究,2002,18(4):16]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长期疲劳为主要表现,同时伴头晕、头痛、肌痛、睡眠障碍及一系列神经心理症状的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一大隐患,由于病因未明,临床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43例门诊病人,随机分治疗组23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本方:党参10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黄芪20g,石菖蒲10g,远志10g,龙眼肉10g。气血不足所致者症见头痛、头晕,脉沉细而弱者加当归15g、川芎10g、熟地黄10g;睡眠障碍者加酸枣仁15g;肌痛者加桂枝9g、葛根15g;痰湿内蕴所致心悸、胸闷、苔腻、脉滑者加半夏10g、陈皮10g、川厚朴10g;肝经郁热所致烦躁易怒者加栀子10g、香附10g;病程较长,舌质紫暗者加丹参30g、赤芍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对照组给予口服抗焦虑药如谷维素、地西泮类、维生素类及一般对症处理。

结果:有效率治疗组91.3%,对照组75.0%。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产后汗证 [蒋惠芳.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产后汗证169例.中国中医急症,2002,11(3):199]169例患者中住院病人163例,门诊6例;年龄24~35岁;出汗时间2~22d,平均11d。基本方:太子参3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酸枣仁20g,炙黄芪30g,淮小麦20g,地骨皮10g,绿萼梅10g,丹参20g,随症加减。结果:显效(服药1~3d后汗止,停药后未复发)151例,占89.35%;有效(服药3d后汗出明显减少,但仍有发生,伴症状减轻)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23%。

4.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胡建芳,童昌珍.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9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11):3]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给予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基本方:党参、炒白术、炒麦芽各15g,茯苓、枳实各12g,炙甘草、陈皮、半夏各10g,干姜或生姜、黄连各6g,随症加减;对照组26例给予多潘立酮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显效率治疗组64.10%,对照组38.46%;总有效率治疗组97.44%,对照组73.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胃排空均有明显改善。5.治疗慢性呼吸衰竭 [蒙定水.加味四君子汤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偿期66例.广西医学,1999,21(4):649]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偿期患者9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予四君子汤配合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33例仅予常规治疗措施。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以加味四君子汤治疗:红参10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黄芪15g,胡桃肉10g。

先煎红参至100ml,余药浓煎至200ml,混合一起,分3次口服,7d为1个疗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同一西药治疗方案(吸氧、输液、使用呼吸兴奋药及抗生素等)。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显效29例,占43.94%;好转22例,占33.33%;无效15例,占22.73%,总有效率77.27%。对照组显效7例,占21.21%;好转7例,占21.21%;无效19例,占57.58%,总有效率42.42%。两组经Ridit分析,表明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6.治疗小儿厌食症 [施贻杰.四君子汤加用锌制剂治疗小儿厌食症98例.陕西中医,1995,16(12):542]施贻杰以四君子汤加锌制剂治疗小儿厌食症98例,基本方:党参、茯苓各6~12g,白术5~9g,炙甘草3~5g,随症加减。一般连服7~15剂。西药选用葡萄糖酸锌或硫酸锌,锌用量为1mg/(kg·d),2~3周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75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