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气血津液病证妙谛
602800000035

第35章 内伤发热 (4)

内伤发热 (4)

一、补中益气汤【方名】 补中益气汤【来源】 出自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论·卷中》:“补中益气汤,治内伤劳役,元气下陷发热,一切内虚,口不知味,四肢无力,倦怠嗜卧,蒸蒸发热者,服一二剂气利微汗而愈。”【处方】 黄芪(病甚、劳役热者一钱),甘草(五分,炙),人参(三分,去节,有嗽去之),当归身(三分,酒焙干或晒干),橘皮(二分或三分,不去白),升麻(二分或三分),柴胡(二分或三分),白术(三分)。【用法】 上件药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渣,食远,稍热服。如伤之重者,不过二服而愈;若病日久者,以权立加减法治之。【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气虚发热证。【方解】 补中益气汤是“温能除大热”的代表方剂,柯琴在《名医方论》中称本方“用以补脾,使地道卑而上行。亦可以补心肺,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也。亦可以补肝,木郁则达之也。惟肾阴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中益气之功。

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亏虚,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助人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为佐使药。《本草纲目》曾说:“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虚者补之,气陷者升之,气虚发热者,得此甘温益气则除之,元气内充,清阳得升,则诸证自愈。本方的配伍特点如下:①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②升提下陷阳气,以求浊降清升。李东垣在本方之后附有具体随症加减之法,可作临证时参考。

腹中痛者加白芍、炙甘草;恶寒冷痛者加肉桂心;恶热喜寒而腹痛者加白芍、生黄芩;天凉时恶热而痛者加白芍、甘草、黄芩、桂枝;天寒时腹痛者去芍药,加益智仁,或加半夏、生姜;头痛者加蔓荆子;痛甚者加川芎;顶痛脑痛者加藁本;苦痛者加细辛;脐下痛者加熟地黄,如不止痛者再加肉桂(去皮);胸中气壅滞者加青皮;身有疼痛者加去桂五苓散;风湿相搏,一身尽痛者加羌活、防风、藁本根、升麻、苍术,勿用五苓;大便秘涩者加当归梢,闭涩不行者煎成药,先用一口,调玄明粉五分或一钱,得行则止;久病痰嗽者去人参;春令大温者加佛耳草、款冬花;夏月病嗽者加五味子、麦冬(去心)。【现代应用】 1.处方应用 黄芪15~20g,炙甘草5g,人参10g,当归10g,橘皮6g,升麻3g,柴胡6g,白术10g,水煎服,每日1剂。泄泻较甚者加葛根10g,白术加至20g;失眠者加酸枣仁15g,制何首乌10g;脘闷纳差者加白蔻仁10g,木香、砂仁各6g。

2.治疗小儿脾虚发热 [张文仲.甘温法治疗小儿脾虚发热的观察.江西中医药,1994,25(6):33]102例腹泻后持续发热的小儿患者均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发现热退时间在药后6h以内者5例,6~12h 33例,12~24h 45例,24~48h 16例,48~72h 3例。表明脾胃气虚致津液亏损是引起气虚发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方法如下:基本药物组成为黄芪4~9g,党参4~9g,白术4~6g,当归1~2g,陈皮3~4g,升麻3~5g,柴胡2~4g,甘草2~3g。汗多者加龙骨、牡蛎;泄泻较甚者加葛根、倍白术;久泄不止者加赤石脂、禹余粮。水煎服,加水量为煎成药液的3~4倍,先武火,待水沸后改为文火煎煮20min;二煎混合,每6h服药1次,每次按1~2ml/kg确定药液量。待热退后改为每天服药2次,以巩固疗效。

3.治疗眼型重症肌无力 [熊丹娟,熊隶书.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型重症肌无力80例.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6):329]80例眼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均证属脾胃气虚型,予补中益气汤口服,基本方:黄芪、白术、人参、陈皮、升麻、柴胡、甘草、当归身,剂量因人、因病情而定,每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同时配合新斯的明片每次口服20~60mg,3/d,服药后腹痛较剧者减量停药;加兰他敏0.05~0.1mg/kg肌注,1/d,10d后效果显著者改为隔日1次。结果:近期治愈7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75%。4.治疗原发性低血压 [沈连有.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原发性低血压67例临床观察.中医药信息,2003,20(2):41] 67例原发性低血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均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疗效满意。基本药物组成:黄芪30g,人参、白术、陈皮、炙甘草各15g,当归、柴胡、升麻各10g。兼血虚者酌加熟地黄、川芎;兼阴虚者酌加麦冬、五味子;失眠者加酸枣仁、制何首乌。每日1剂,早晚温服。2周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结果:临床治愈(血压升至110~120/70~80mmHg,随访半年以上血压基本稳定,且自觉症状消失)43例,占64.18%;有效(血压升至96~100/66~70mmHg,随访半年以内血压有时见下降趋势,但不需服药,自觉症状消失)21例,占31.34%;无效(血压及自觉症状治疗前后改善不明显)3例,占4.48%,总有效率95.52%。本组67例患者均未见致高血压的副作用。5.治疗梅尼埃病 [黄伟震.升阳益气法治疗梅尼埃病74例临床观察.国医论坛, 2003,17(3):31—32]74例梅尼埃病患者均为门诊病人,证属脾胃气虚,予补中益气汤加减以升阳益气。基本药物组成:黄芪15g,党参15g,炙甘草6g,当归10g,陈皮6g,升麻3g,柴胡3g,白术10g。每日1剂,水煎分为2次服,1周为1个疗程。

加减:有痰湿者加石菖蒲15g、制半夏15g、竹茹3g及二陈汤以祛湿消痰;阴血不足者加熟地黄15g、白芍6g、何首乌12g、山萸肉6g、玉竹10g以养阴补血;火盛者加山栀6g、连翘6g、生地黄15g、玄参12g、丹皮10g以清泄上焦窍络之热;阳虚者加杜仲10g、菟丝子10g、沙苑子10g、巴戟天10g以补肾助阳;脘闷纳差者加白蔻仁10g、木香6g、砂仁6g以芳香和胃;瘀血者加丹参12g、川芎10g、三七6g以活血化瘀。结果:痊愈40例,占54.05%;好转20例,占27.03%;无效14例,占18.92%。总有效率为81.08%。14例无效者服药1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而改用其他方药。在治愈患者中,服药最少6剂,最多21剂,平均(11±3.3)剂。

【研究进展】1.化学成分 [潘 飞,冯毓秀.黄芪研究的概况.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5,10(3):110—115;窦德强,靳 玲.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9,16(2):151—156]黄芪是补中益气汤的君药,含有单糖、多糖、氨基酸、蛋白质、核黄素、叶酸、尼克酸、维生素P、亚油酸、亚麻酸、微量元素、香草酸、阿魏酸、异阿魏酸、对羟基丙烯酸、咖啡酸、绿原酸、棕榈酸、β-谷甾醇、胡萝卜苷、羽扇豆醇、正十六醇等,除此之外,已从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分离出100余种黄酮化合物和40余种三萜皂苷。原人参二醇和原人参三醇型皂苷是人参中主要的皂苷成分,人参含有的糖类成分主要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有一定生理活性的人参糖类成分为人参多糖,人参中含有12种以上生物碱,如N9-formyl、harman、norharman、腺苷、胆碱等,以及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等20种以上的氨基酸,此外还含有具有生物活性的低聚肽及多肽等成分。

除上述成分外,人参中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及酶类物质;其茎叶中还含有山柰酚、三叶豆苷、人参黄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以及酚酸类、甾醇类成分。2.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赵 勤,张恩户,侯建平,等.补中益气汤的解热作用及机制实验研究.中国药理通讯,2003,20(2):61]动物实验证明:补中益气汤能缓和热势、缩短热程,对脾气虚致热组家兔发热时的血象指标有较好的降低作用,能明显降低血浆中前列腺素E2含量;也能降低正常家兔及脾气虚家兔各致热组的发热,尤其是脾气虚家兔致热组。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能较好地调节机体低水平的免疫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水平,促进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碍巨噬细胞、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E2产生等途径而减少致热介质前列腺素E2在中枢的合成与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