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家用中药小百科
602500000069

第69章 家庭应用中成药知识 (23)

第三章 家庭应用中成药知识 (23)

7取藿香正气水加等量冷开水混匀即成,用药前洗净患处,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而后取上药外部涂擦,每日3或4次,连续3~5天。可清热祛湿,适用于小儿疖病。

8将患处洗净,取本品少许涂搽于患处,接着用手轻轻地揉搓,直至局部发热,每日3次,连续1周。可活血通络,消肿止痛,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红肿硬痛者,冻疮破溃者不宜。冬季来到后,每日取本品少许外搽患处,尚可预防冻疮。

9先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洗净患处,擦干,用棉签蘸本品适量外擦患处,至少保持2小时,每日1或2次,对起疱流黄水者,用药4~8小时后水疱逐渐消失,12小时后渐变为干皮脱落。可芳香化湿,适用于足癣。

10每日在腋窝内涂擦藿香正气水适量,或将本品适量撒于内衣上,有一定的掩盖臭味的效果,可防止腋臭。

11凌霄花100克,加水1 500毫升,水煎30分钟,去渣取汁,加藿香正气水2支,混合均匀,坐浴,并洗涤患处,每日2次,连续3~5天。可祛风除湿,止痒止痛,适用于阴痒。

季节性使用中成药知识

一、夏日妙用风油精

风油精主要由薄荷脑、桉叶油、丁香粉、樟脑、香油精等组成,有提神醒脑、驱蚊止痒之功,为夏日居家旅行必备药物。夏日风油精除驱蚊止痒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夏天洗澡时在水中放几滴风油精,会感到凉爽舒适,洗几次后身上的痱子便会逐渐消退。未生痱者常用风油精洗浴,还可预防痱子的发生。但婴幼儿皮肤娇嫩,使用时量应减少,约为成人的1/3即可。

2喝开水时,在杯中滴入2~3滴风油精,有清热解暑之效。

3用本品涂搽人中、太阳、印堂等穴位,可预防中暑和感冒。

4夏季高温时,人常会有昏沉沉的感觉,若取少量本品涂搽于太阳穴上,或以鼻嗅之,可提神醒脑,解除疲劳。

5夏季洒2~3滴本品于头部,有提神和掩盖汗味的作用。

6夏季蚊虫较多时,以布条蘸本品悬挂于房内,可驱除蚊蝇;若将本品洒几滴于蚊香上或风扇上,会增强驱蚊效果,并使人感到凉爽。

7夏日在内衣上洒几滴本品,可减轻或消除汗臭、腋臭。

8感受风寒或饮食不洁引起脘腹疼痛,滴几滴本品于肚脐孔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有止痛作用。

9夏季气候潮湿,脚气瘙痒难禁,若每日洗脚后取本品适量洒于患处,连续5~10天,可止痛止痒,治疗脚气。

10夏季水火引起的轻度烫伤,若每隔2~3小时用本品涂抹1次,重者水疱破裂时,先用本品外搽,再用消炎膏外涂,连续3~5天即可获愈。

11将风油精滴于药棉上,塞于鼻孔处,可治疗伤风鼻塞或慢性鼻炎鼻塞,并可使头部感到凉爽舒适。

12感冒后口角溃疡或长口疮时,取本品每日3次外搽患处,连续2~3天即可治愈。若每晚睡前再涂1次,效果更佳。

13咽喉疼痛时,将本品2~3滴兑入冷开水100毫升中,频频饮服,连续2~3天即可。

14夏季用本品涂抹冬季易生冻疮处,每日1次,连续7~10天,冬天可不生冻疮或使发病程度减轻。

使用风油精也有以下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风油精的主要成分之一樟脑,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樟脑进入人体后,正常人体内的葡萄糖磷酸脱氢酶会很快与之结合,使之变成无毒物质,然后随小便排出体外,所以不会发生不良反应。然而,孕妇体内的葡萄糖磷酸脱氢酶的含量降低,尤其是怀孕头3个月内若过多地使用风油精,樟脑就会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然后再通过胎盘屏障进入羊膜腔内,严重时可导致胎儿死亡,或引起流产。

产妇、新生儿禁用:在刚出生的新生儿体内也缺乏葡萄糖磷酸脱氢酶,产妇如大量使用风油精,樟脑会随气味透过新生儿娇嫩的皮肤和黏膜渗入血液中,使红细胞破裂、溶解成胆红素。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过高,还会透过脑膜与脑细胞结合,引起婴儿黄疸,出现全身发黄、口唇青紫、棕色小便、不吸奶、哭声微弱、嗜睡等症状,甚至出现抽风、惊厥,即使经过治疗也可能使婴儿的脑功能受损。3岁以下儿童也应慎用。

深2度以上的烫伤患者尤其是水疱破后,易产生刺激疼痛,皮肤有损伤及溃疡者禁用。

偶见过敏反应:外搽后皮肤出现皮疹、瘙痒者应停用。凡对本品过敏者,以后不可再用。面部过敏者还可能酿成色素沉着的后果。另外,本品外用时注意不要将药液误入眼内。用后拧紧瓶盖,以防止药物挥发。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要停止使用。本品多为外用给药,但必要时也可口服,成人1次4~6滴。但有报道成人因长期服用本品而成瘾,应引起注意。

二、防治中暑的中成药

炎炎夏日,暑热难耐,极易发生中暑,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家庭药箱中不妨备用一些防暑药,以便对症选用。

1.六一散有清暑利湿之功。适用于中暑,胸闷,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呕吐,泄泻者。外用还可以治疗暑痱,防阴囊湿疹及小儿脓疱疮。

2.藿香正气类藿香正气类包括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软胶囊等,有清暑利湿,理气和中之功。适用于热伤风,中暑,胃寒腹痛,急性胃肠炎等。若每日2次,连续1周外搽易生冻疮处,还可防止冬天再生冻疮。

3.仁丹有祛风健胃,舒气生津,清暑醒神,避秽化浊之功,适用于夏令消化呆滞,恶心呕吐,胸中烦闷,口渴多饮,头昏脑胀,或晕车晕船,水土不服等。

4.十滴水有清热祛暑,通窍利湿之功。适用于中暑头晕,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孕妇忌用。

5.清凉油有提神醒脑,解毒避秽之功。外搽太阳穴或患处可防治中暑头痛,头昏,伤风感冒,关节疼痛,并可治疗蚊虫叮咬。

6.风油精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之功。适用证及用法同上。风油精用途多,除防治中暑外,对其他夏日常见病也有防治作用,但孕妇不宜选用。

7.西瓜霜类西瓜霜类包括西瓜霜片剂、喷剂等,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生津润肺之功。适用于中暑口渴,咽喉干燥,疼痛等。

8.避瘟散有清热解暑,避秽化浊之功。适用于小儿夏令暑热,伤风头痛,鼻塞流涕,恶心呕吐,晕车晕船等,可取少许鼻闻或搽太阳穴处,内服遵医嘱或按说明书选用。

中暑后,选择上述中成药1~2种使用,多可控制病情。若用药后病情仍不见缓解,或出现中暑高热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三、怎样选用治疗暑热症的中成药

夏天天气闷热,常使人头昏脑胀、胸闷、心烦、口渴、饮食减少,这是得了暑热症,选购清凉解暑的中成药可治疗暑热症。

一暑热轻症

1.人丹由薄荷脑、冰片、桂皮、砂仁、丁香、姜、八角、茴香、白胡椒、木香、儿茶制成。具有清解暑热,行气健胃的功能。主治由于天气闷热引起的头昏脑胀、胸闷、恶心等症;也可用于晕车、船。需要时,每次口含3~5粒,或用温开水送服5~10粒。

2.无极丹由石膏、滑石、甘草等15味中药制成。具有清凉解暑、止渴健胃的功能。主治夏季暑热,头昏脑胀、心烦、口渴、恶心、呕吐等症;也可用于晕车、船。需要时,每次服20粒。

3.十滴水由大黄、辣椒、小茴香、姜、桂皮、樟脑、薄荷油和乙醇等制成。具有祛暑通窍,健胃除湿的功能。主治轻度中暑之头晕、头痛、胸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成人每次10~40滴。

4.风油精由薄荷脑、水杨酸甲脂、樟脑、桉油、丁香酚制成。具有清凉,驱风功效。擦于太阳穴和前额上,可治疗因受暑热所引起的头痛;也可用于伤风感冒而引起的头昏头痛。

二暑热重症

1.行军散由姜粉、冰片、硼砂、硝石、雄黄、珍珠、牛黄、人工麝香制成。具有避瘟,解暑,开窍醒神的功能。主治夏伤暑热而发痧,头昏眼花,胸闷腹痛,上吐下泻等症。成人每次服0.3~0.9克,每日2或3次,温开水送服。

2.解暑片原名避瘟丹,由朱砂、大黄、麻黄、天麻、雄黄、硼砂、苍术、大戟、五倍子、千金霜、鬼箭羽、丁香、人工麝香、沉香、檀香、苏合香油、冰片、细辛、肉桂制成。具有解暑避秽的功能。主治暑天发痧,腹痛吐泻,头晕,胸闷等症。每次服4~6片(成人量),孕妇忌服。

3.暑症片由猪牙皂、细辛、薄荷、广藿香、木香、白芷、防风、陈皮、半夏、桔梗、甘草、贯众、白矾、雄黄、朱砂制成。具有避瘟解毒,开窍醒神的功能。可用于中暑晕厥,牙关紧闭,腹痛吐泻,四肢发麻等症。每次服3片,每日3次。中暑晕厥时可将药片研成细粉,用少许吹入鼻孔,使患者打喷嚏以利苏醒,并尽快送医院救治。

四、秋日药箱宜备哪些中成药

岁已入秋,秋风秋雨袭人面,备好秋季家庭小药箱,可有备而无患。一般来说,秋日药箱可配备下列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