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家用中药小百科
602500000068

第68章 家庭应用中成药知识 (22)

第三章 家庭应用中成药知识 (22)

2.小儿喘息双黄连粉针剂300毫克加生理盐水10毫升,稀释后超声雾化吸入,每次10~15分钟,轻者每小时1次,重者每小时2或3次,连续3~5天。

3.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取双黄连粉针剂200毫克加生理盐水10毫升稀释后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20分钟,连续3~5天。

4.小儿秋泻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6个月以下者每次用双黄连0.3克加生理盐水2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6个月以上者每次用双黄连0.6克加生理盐水30毫升溶化保留灌肠,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天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

5.小儿外感发热用双黄连粉针剂每次每千克体重0.06克,加温水50~100毫升,将水温调至35°C左右,用小儿灌肠器将药液徐徐注入肠腔,适当抬高臀部,尽量使药液多保留一些时间,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多数患儿用药1次后体温开始下降,症状有所减轻,3~5天内可使外感症状消失,病获痊愈。

6.小儿脐炎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75%乙醇酒精将局部擦洗干净,然后将双黄连粉针剂适量撒于患处,外用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多数在3~6天内治愈。

7.带状疱疹先用0.5%碘酒消毒水疱壁,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将双黄连粉剂3克溶于生理盐水20毫升中混匀,用无菌棉签均匀地涂于水疱部位,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其上,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摩擦,搔抓,每日敷2次,一般5~7天可愈。或取双黄连粉针加普鲁卡因注射液适量调匀,涂于患处,外用纱布包扎,每6小时换药1次,多数用药1次可使症状减轻,连续3~5天可使疾病痊愈。

8.褥疮局部皮肤清洁消毒后,用双黄连粉剂0.6克均匀涂在溃疡面上,然后覆盖无菌纱布,每日换药1次。

9.传染性角膜炎取双黄连粉剂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稀释成1%~2%滴眼液,每小时1次滴眼,同时取本品60毫克稀释后口服,每日1或2次。

10.脓疱疮黄水疮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本品粉剂外搽患处,渗液少者,用本品60毫克加生理盐水10毫升调匀后外搽患处,每日5~7次,连续3~5天即成。

11.急性鼻炎、咽炎取双黄连粉针剂0.6克用生理盐水5毫升溶解,糜蛋白酶400单位用2毫升生理盐水溶解,与维生素C针剂0.5克共同加入雾化杯内,再加入生理盐水20毫升个别重症者再加入地塞米松5毫克雾化吸入,每日1或2次,3天为1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或取双黄连粉针剂0.6克加地塞米松5毫克调匀后滴鼻,每次2~3滴,每6小时滴1次,多数用药1次后可使鼻腔通畅,连用2~3天可使症状消失。

12.流行性腮腺炎痄腮取双黄连粉针剂适量,加适量鸡蛋清调匀,涂敷患处,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3天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13.急性乳腺炎乳痈用双黄连粉针剂适量加食醋适量调匀,浸润纱布后敷于患处,外用纱布包扎,每5小时换药1次,3天为1疗程,多数在3天内症状减轻,7~10天可使疾病痊愈。

14.糜烂性湿疹用双黄连粉针剂适量均匀撒于患处,外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换药时将患处清洗干净,然后再行换药,多数用药1次,可使局部症状减轻,连用3~5次可使症状消失。

15.女阴瘙痒每次使用双黄连粉针剂600毫克,先以其中300毫克加生理盐水100毫升冲化成液体,进行阴道冲洗,冲洗干净后用干棉球擦干,将余下的300毫克粉末在外阴及阴道壁上直接涂抹,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6.伤口久不愈合伤口常规消毒,取本品粉剂适量,涂在伤口上,然后盖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如果伤口有脓者,用刮勺刮尽再用上述方法治疗,7天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17.口腔溃疡局部常规消毒后,取双黄连粉针剂适量撒于患处,每4小时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多数在3天内可使溃疡愈合。对使用抗癌药物引起的口腔炎,用淡盐水漱口后,以棉签蘸双黄连粉针剂直接涂于口腔黏膜病变处,每日4次,5天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18.急性中耳炎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患耳,然后用双黄连粉针剂0.6克加温水5毫升,待完全溶解后用滴管滴入患耳内,每次2~3滴,每6小时滴1次,7~10天内可愈。

九、跌打丸临床新用

跌打丸为骨伤科常用中成药,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行气止痛之功。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症,一般多用于内服,临床观察发现,其外治又有许多新用途。

1.急性乳腺炎取跌打丸3~5粒,研细,加白酒适量调为稀糊状,将药糊均匀冷敷于患处,直径以超过肿块3~5厘米为宜,然后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每次维持4~6小时,两次敷药间隔2~3小时。外敷时适时在敷料上滴洒白酒以保持局部湿润,借以增强药效,连续5~10天。

2.药物性静脉炎根据患处大小,取跌打丸3~7粒,如上法外敷患处,不断洒酒以保持药物湿润,以免干后影响药效,每日换药1次。敷后患者可感局部松活,疼痛减轻,有轻微瘙痒感,一般用药2或3次即可治愈。

3.肌内注射后局部硬结根据患处大小,取本品2~3粒如上法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连续2~5天即可。

4.腮腺炎取本品2粒,六神丸10粒,共研为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置于黑膏药上,外敷患处,每日1换,经过3~5天,便可肿消热退。

5.冻疮根据患处大小,取本品5~7粒,研细,加白酒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连续3~7天。此法适用于青紫瘀斑型冻疮,冻疮破溃者不宜。

6.肋软骨炎取本品2~3粒,加白酒或75%乙醇酒精适量,加热成不流动的糊状物,外敷患处,用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1~2周。

7.急性软组织损伤以75%乙醇酒精30毫升浸泡本品1粒的比例调制膏剂,用小火煎至黏稠时,加2%利多卡因10毫升于药糊中,用纱布制成口袋,将药物放于袋中,外敷患处为防止药物蒸发和保持药物的渗透性,可外盖薄型塑料纸,包扎固定。外敷膏药可贴敷24~48小时,指关节可贴敷6~12小时,一般贴敷1~2次即可贴敷时若需皮肤透气,可自行决定透气时间。

8.落枕取本品2粒,加白酒适量蒸化成膏状,洗净患处,将药膏摊于纱布上外敷患处,并以热水袋定时加热,12小时换药1次,连续2~3天。

9.急性腰扭伤取本品2粒如上法外敷患处。

10.足跟痛取本品1~2粒如上法外敷患处。

11.腰椎病取本品6粒,压碎,加水及75%乙醇酒精各15毫升搅拌成糊状备用。令患者俯卧或趴卧在床上,以腰椎压痛点或病变部位为中心涂药,面积约10厘米×10厘米大小,厚约1毫米的跌打丸糊,随后将按操作规程提前预热高温功率档5~10分钟的电灸头置于距离药糊面高5~8厘米处,20分钟后可随患者对热刺激的耐受程度调节距离,每日1次,每次20~50分钟,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3天,连续3~5个疗程。治疗期间,避免重体力劳动及较大活动量的体育锻炼。

十、七厘散外治新用

七厘散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外伤血瘀肿痛,外伤出血,扭伤等,根据其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原理,将其外治用于其他疾病,亦获显效,介绍如下。

1.褥疮首先给患处予以清创,除去坏死组织,然后将七厘散均匀撒布于创面上,其厚度以隐约可见基底组织为佳,然后再盖上凡士林纱条,最后以消毒敷料包扎。治疗初期,创面渗液较多,若敷料被渗透,即予更换,约3天后渗液可明显减少,每日用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

2.外科疮疡将七厘散5克,大黄粉50克混合均匀,加凡士林适量调为软膏备用。按患处面积大小,将药膏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严重者每日换药2次,连续5~7天。适用于外科疮疡,化脓性指头炎,腱鞘炎,乳痈,跌打损伤等。

3.腱鞘囊肿取七厘散适量与风湿骨痛药酒混合均匀,调为药糊,外敷患处,固定,每日外敷12小时以上,连续5~7天。

4.痔疮先用温开水约3

000毫升,加入高锰酸钾1克,洗浴肛门约半小时,然后取七厘散3克,加硫黄软膏5支,调为糊状,涂于肛门内外患处,每晚1次,连续2~4个月。治疗期间,避免重体力劳动及饮酒。

5.慢性咽炎取七厘散每次0.3克,每日2次口服,另取半支药粉喷吹咽后壁,每日2次。对慢性咽炎年深日久、咽部黏膜淤血肥厚,咽后壁血管扩张,滤泡累累,腭垂悬雍垂增长等病理变化者,疗效尤佳。

6.肌内注射后局部红肿硬结七厘散剂量以患处大小而定加白酒适量调为糊状,外敷患处,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5~7天。

7.输液后静脉炎立即停止在局部输液,然后取七厘散3克,加凡士林适量,调为软膏,按患处面积大小涂敷患处,外用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5~7天。

8.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七厘散2份,凡士林8份,调匀成膏备用。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皮肤针叩刺,以隐隐出血为度,然后将七厘膏均匀涂抹叩刺处,外敷消毒纱布,胶布固定,每3~5天治疗1次,一般连续治疗7~14次即可获愈。

9.肱骨外上髁炎取七厘散适量加白酒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外贴代温灸膏,每日1换,7天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十一、黄连素外治新用途

黄连素片是从中药黄连、黄柏等中药中提取的具有生物碱类成分的药物。药理研究表明:其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伤寒杆菌及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肠道感染,细菌性痢疾等。观察发现,其外治也有许多新用途。

1.溃疡性结肠炎将黄连素研为细末,用蒸馏水制成0.2%的水溶液,每取100毫升加锡类散0.6克,加温至38℃,保留灌肠2小时以上,14天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2.复发性口腔溃疡每次漱口后,将无味黄连素药膜放在溃疡面上,每日3或4次,疗程不超过4天;或取黄连素3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与猪胆汁调匀外搽患处,早、晚各1次。

3.化脓性中耳炎用黄连素配成的滴耳液,加0.2毫升消痔灵注射液混匀滴耳,每日5或6次,连续5~7天。

4.眼结膜炎用含黄连素的滴眼剂或眼膏局部滴眼或点眼,每日2或3次,连续5~7天。

5.脓疱疮取黄连素10片,溶于200毫升水中,较大脓疱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并去掉表皮,用75%乙醇酒精擦净脓液,再用本品洗澡,每日2次,患处用黄连素水湿敷,每日2或3次,连续2~3天即可。

6.痱子取黄连素1克,加入300毫升温水混匀洗浴,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3~5天即可。

7.小儿感染性腹泻取本品2粒,研细,加清水适量调为糊状,外敷脐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或2次,连续1~2天即可。

8.小儿腮腺炎本品5粒,研为细末,加大黄粉10克,混匀,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换药1或2次,连续3~5天即可。

9.小儿疖肿取本品5粒,研为细末,加大黄粉、蒲黄粉、飞硫黄各5克,混合均匀,清水调为稀糊状,外涂或敷患处,每日3~5次,连续3~5天即可。

十二、藿香正气水临床新用

藿香正气水由藿香、厚朴、法半夏、紫苏等组成,有芳香化湿,解暑发表之功。适用于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脘痞,呕吐腹泻等,多用于内服。临床观察发现,其外治亦有诸多新功效,介绍如下,供选用。

1吴茱萸粉10克,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可芳香化湿,理气止痛,适用于暑湿或寒湿泄泻。

2丁香、黑胡椒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或取车前子、丁香、肉桂、枯矾各等份,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调糊,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温中固下,芳香化湿,理气止痛,适用于慢性结肠炎。

3丁香、肉桂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可芳香化湿,理气止痛,适用于小儿秋泻。

4取本品适量,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5次,连续3~5天。可祛湿止痒,适用于小儿瘙痒性皮肤病。

5黄芪10克,苍术6克,丁香4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使用时取药末适量,用藿香正气水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7~10天。可益气健脾,适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6取本品适量,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5次,连续3~5天。可祛湿止痒,适用于阴囊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