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家用中药小百科
602500000056

第56章 家庭应用中成药知识 (10)

第三章 家庭应用中成药知识 (10)

8.紫金锭取本品40粒,放入开水中研为稀糊状,均匀涂于双层纱布上,外贴患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2次,连续3~5天即可。可活血解毒,消肿止痛。

五、巧用中成药治痛经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可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欲吐者等症,并伴随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治,临床观察发现,痛经以气滞血瘀居多,而许多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成药治疗痛经有很好效果,介绍几则,供选用。

1.云南白药类云南白药粉剂或胶囊剂适量,取出后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并可时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或3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换,连续3~5天。或取云南白药酊适量,涂于脐下关元穴、气海穴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至腹内时,疼痛即止。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麝香风湿油取本品适量,涂于脐下关元、气海穴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至腹内时,疼痛即止。可活血止痛。

3.速效救心丸痛经发作时,单纯使用本品即可达到止痛效果。方法是:疼痛发作时,取本品2~4粒舌下含服,再取本品5粒研为细末,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央,外贴关元、气海穴,固定,每日1换,一般用药5~20分钟疼痛可止。为预防痛经,可于每次月经来潮前3天,取本品3~5粒研为细末,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央,外贴关元、气海穴,每日1换,至月经来潮后停用,连续使用2~3个月经周期即可。可芳香温通,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4.中华跌打丸每于经前3~5天,取本品1~2粒,研为细末,加白酒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5~7天。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5.七厘散将本品适量撒在关元穴上,外用香桂活血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2~3天。可活血通络,祛瘀止痛。

6.清凉油取本品适量,外搽肚脐处,每日2或3次,连续2~3天。可清热凉血,活血通络。

7.复方丹参类月经来潮前2~3天,取复方丹参片5片,每日3次口服,连续5~7天;或取复方丹参液2~3支,用棉球浸湿后置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换,连续5~7天。或待痛经发作时,取复方丹参滴丸5粒舌下含服,再取本品5粒研为细末,清水适量调匀,置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8.三七片取本品3片口服,再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清水适量调匀,置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六、怎样辨证选用中成药治疗痛经

痛经,又称月经痛,表现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下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患者还可出现头晕、低血压、面色苍白及出冷汗,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用西药治疗痛经,无非是用解热镇痛药来缓解,消除疼痛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运用中成药治疗痛经,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中医辨证选用中成药治疗痛经,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1.气滞血瘀证表现在患者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不愿按压,或伴有乳胁胀痛,经量少而不畅,色黑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四肢欠温,大便不实。当以活血化瘀为治,可选用下列中成药。

1元胡止痛片:有理气,活血,止痛之功。适用于行经腹痛、胃痛、胁痛、头痛。

2调经丸:有理气和血,调经止痛之功。适用于气郁血滞、经来腹痛。

3妇科得生丸:有解郁调经之功。适用于肝气不疏、月经不调,行经腹痛。

4益母冲剂:有活血调经,行气止痛之功。适用于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痛经,血瘀腹痛。

5复方益母口服液:有活血行气,化瘀止痛之功。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

6痛经口服液: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适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症及经前、经期腹部胀痛或痉挛性疼痛,以及经期伴头痛等。

7痛经灵颗粒: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痛经。

此外,云南白药类、复方丹参类、速效救心丸类也可选用。

2.寒湿凝滞证患者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暗,有血块,伴有四肢冷、小便清长等症。当以散寒除湿为治,可选用下列中成药。

1痛经丸:有活血散寒,温经止痛之功。适用于经期下腹冷痛,量少不畅。

2养血调经膏:有养血调经,暖宫止痛之功。适用于经血不足,子宫虚寒引起的行经腹痛,宫寒带下,腰酸腿软。

3艾附暖宫丸:有暖宫调经之功。适用于月经不调,经期腰冷腹痛,白带多。

3.气血亏虚证患者经期或经后隐痛,喜按压,经量少而质稀,形寒肢疲,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当以益气养血,养胞止痛为治,可选用下列中成药。

1妇康片:有补气,养血,调经之功。适用于疲乏无力,心慌气短,行经腹痛,经血不畅。

2妇康宁片:有调经养血,理气止痛之功。适用于气血两亏、经期腹痛。

除对症给药外,还要注意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经期避免过度劳累,还要防止受寒。如果服药后仍不见疼痛症状缓解,则须立即去医院就诊。

七、云南白药——妇儿良药

云南白药系我国伤科著名中成药,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生肌之功,笔者常将其用于妇科及儿科诸疾,亦获显效,介绍如下。

一妇科疾病

1.止经痛取云南白药适量,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并可时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或3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换,连续3~5天。或取云南白药酊适量,涂于脐下关元、气海穴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至腹内时,疼痛即止。

2.治疗宫颈糜烂取本品10克,用甘油适量调为软膏,涂于带线的棉球上,局部常规消毒,外阴冲洗后,将棉球塞入宫颈,使其紧贴宫颈糜烂面上,线头垂于阴外,12小时后取出,3天上药1次,5次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3.治乳痈将云南白药与保险子共研细末,加凡士林适量调为糊状,外敷乳房红肿处,肿块可很快消散。或取本品1~2克,加50度白酒或75%乙醇酒精适量调为糊状涂搽于乳房肿块表面,包扎固定,2日后更换1次,连续2或3次,可同时肌注青霉素160万单位,每日2次。

4.愈皲裂取本品适量,加香油少许调匀,外涂乳头皲裂处,每日2或3次,连续2~3天即可。

二儿科疾病

1.止腹泻云南白药粉1克,加60%~70%乙醇酒精适量调为糊状,敷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3或4次,连续3天。此法适用于急性肠炎腹泻及婴幼儿秋冬季腹泻。

2.疗血肿对新生儿头颅血肿,取本品4克,75%乙醇酒精10毫升,山莨菪碱654210毫克,诸药调匀备用。将血肿处头发剃去,用上药敷血肿处,用药面积超过血肿周边0.5厘米,另取乙醇酒精浸湿纱布包扎,每日1或2次,直至血肿消失。对乙醇酒精过敏者,可用姜汁或冷开水调敷。

3.祛湿疹先以茶油涂患处,以去黄痂,再用野菊花100克加食盐少许煎水外洗,待干后取本品少许外搽,每日1次,连续1~2周。

4.升脱肛取云南白药8克,五倍子、煅牡蛎、煅龙骨各12克,枳实3克,共研细末。先以3%温盐水坐浴,再外涂石蜡油,然后取药粉均匀地外扑黏膜面,手法复位后卧床休息1小时,一般连续使用3~5次即可治愈。

八、中成药可治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又称慢性子宫颈炎,为妇科临床常见多发病,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化而来,分娩、流产或手术操作等损伤宫颈部,以及产褥期、经期不注意卫生,感染细菌等,都会导致此病发生,其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变黄或如脓样,并带有血丝,外阴瘙痒,腰腹酸痛,小便频多,不孕等。本病与早期宫颈癌之间关系密切,因此,3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如出现宫颈糜烂症状应定期做宫颈刮片检查,必要时可做宫颈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排除癌变的可能性。

本病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使宫颈糜烂面上的柱状上皮坏死,脱落,长出新生的鳞状上皮。治疗时常选用有杀菌、活血、化腐、生肌作用的药物,用药前先将局部分泌物擦净,以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临床观察发现,中成药局部外用对宫颈糜烂疗效甚佳,介绍几则,供选用。

1.冰硼散本品1克,若合并滴虫感染加甲硝唑灭滴灵片2粒400毫克混合研末备用,每日1或2次,常规外阴消毒,用阴道窥器扩张阴道,充分暴露宫颈,擦去阴道分泌物,然后将药粉均匀喷在宫颈糜烂面,最后用带线棉球阻塞,以防药物外溢,24小时后自行取出棉球,每日上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或将药粉装入“0”号胶囊中,每晚睡前将胶囊药物2粒自行纳入阴道深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2.珠黄散本品合锡类散等份混匀备用,取膀胱截石位,先用1‰的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将患处冲洗干净,然后取本品适量涂于患处,2天1次,轻者2~4次,重者7~15次均可获愈。

3.锡类散局部常规消毒后,用阴道窥器扩张阴道,暴露宫颈,以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棉球消毒后,取喷粉器将本品均匀地喷于糜烂面上,每次用药250毫克,每日1次,连续5~7天。或在月经干净后3天,常规外阴消毒后,用1∶5 000高锰酸钾液冲洗阴道,然后将带线棉球放入高锰酸钾液中浸湿,蘸锡类散,紧敷宫颈糜烂处,每日1次。

4.白降丹月经净后3~7天,外阴常规消毒后,用阴道窥器撑开阴道,暴露宫颈,以4%苏打水棉球拭去宫颈上的分泌物,用消毒纱布条或棉球塞入阴道穹内,使宫颈糜烂面与阴道壁分开,然后用棉签蘸生理盐水少许,再蘸上白降丹粉末涂抹于宫颈糜烂面上使整个糜烂面上蘸上一层薄薄的药粉,用消毒纱布盖好,24小时后取出纱布,到下次月经干净后复查。若上药时不慎将药末洒于阴道壁上,应马上用干棉球清除,再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免腐蚀阴道。

5.美宝湿润烧伤膏月经净后3~5天,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对准糜烂面自上而下均匀烧灼,致局部成黑痂状,而后将美宝均匀涂于上面,每日换药1次,连续换药1周后改为3天换药1次,连续换药至下次月经来潮。

6.云南白药取本品10克,用甘油适量调为软膏,涂于带线的棉球上,局部常规消毒,外阴冲洗后,将棉球塞入宫颈,使其紧贴宫颈糜烂面上,线头垂于阴外,12小时后取出,3天上药1次,5次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7.桂林西瓜霜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干棉球擦净局部分泌物后,取本品喷洒于糜烂面上,隔日1次,连续7~10次。

8.双料喉风散使用本品治疗有二种方法。喷雾法:于月经干净后,阴道窥器扩阴,消毒阴道,棉球拭干宫颈黏液,术者手持双料喉风散轻摇后将药末喷至宫上,覆盖整个宫颈面。贴敷法:于月经干净后阴道窥器扩阴,消毒阴道,棉球拭干宫颈黏液,将药末喷至消毒带线大棉球上,药末面朝宫颈,将棉球贴敷于宫颈上,线垂于阴道口外,24小时后自行取出棉球,亦可受术者取足蹲位自行上药,隔日或每日上药1次,7次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

9.当归注射液取当归注射液、胎盘注射液、溶化开的糜蛋白酶注射液各1支混匀备用。用扩阴器暴露宫颈,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清洁局部,抽取上述混合液5毫升,注射于宫颈糜烂处黏膜下层,使之成乳白色隆起,于月经干净后每5天注射1次,3次为1个疗程。同时选双侧子宫穴局部消毒后每穴各注入3~5毫升当归混合液,5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均2~3个疗程。

须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一种中成药治疗,在治疗期间均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及盆浴,并定期进行复查,每月1次,直到病愈为止。

九、趣数妇科中成药

一点红片:由一点红,白花蛇舌草组成的复方,商品名花红片。主治湿热带下,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以及月经不调,痛经等。

二至丸:含女贞子,墨旱莲。可补肾益肝,凉血止血,经辨证后加入复方中使用,可治疗阴虚血燥型阴道不规则出血。

三妙丸:含苍术、黄柏、牛膝,可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型白带,适用于妇科各种慢性炎症。

四物合剂:含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可调经养血。主治血虚兼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

五加皮片:由五加科刺五加、五味子、鹿茸精组方,商品名曾叫“更年康”。可滋补肝肾,益气安神,适用于治疗更年期心悸气短,烦躁易怒,眩晕失眠。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肉等组成,可滋阴补肾。适用于妇科病伴腰膝酸软,头晕潮热。

七制香附丸:主药香附为“血中之气药”,可开郁顺滞,调经养血。适用于气滞经闭,胸闷胁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