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家用中药小百科
602500000050

第50章 家庭应用中成药知识 (4)

第三章 家庭应用中成药知识 (4)

12.老年性骨质疏松在使用各种补钙剂疗效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本品。方法是: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连续3~6个月。其可针对老年人脾胃功能不好的特点,滋补脾肾,调整机体内分泌功能,增强机体消化吸收外,还可提高机体激素水平,和对钙的吸收能力,双效合一,从而达到防止骨质脱钙和骨密度下降,预防骨质疏松,并可避免使用外源性激素带来的各种副作用,让老年人的腰腿硬起来。

13.白细胞减少症本品对服用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一定效果,服法同上。一般连续用药1个月后,白细胞数量可增加,乏力、纳差等症状明显改善。

14.更年期综合征本品对男女更年期综合征有明显疗效,用法同上。一般应用本品3个月后,患者潮红、心悸、出汗、焦虑、失眠等症可明显改善。

二五官科疾病

1.顽固性口疮取本品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程,连续3~5个疗程,一般用药3~5天后即可获效。

2.牙周脓肿对牙周慢性脓肿者,取本品汤剂、丸剂均可获效。丸剂服用方法是:取本品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

3.慢性鼻炎取本品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连续用药1~2个月。

4.慢性咽炎对慢性咽炎,本品也有良好效果。方法是:取本品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连续2个月。

5.老年性白内障白内障患者服用本品,可明显提高视力,改善视物模糊,晶状体浑浊等情况。方法是: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连续1~2个月。此外,本品对外伤性角膜溃疡、睫状体青光眼综合征等,也有一定疗效。

三肿瘤科

1.甲胎蛋白持续低浓度阳性者取本品每次9克,每日2次,维生素C片每次200mg,每日3次口服,转阴则停药,否则,可连续用药1年。

2.慢性食管炎及早期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内服浓缩六味地黄丸,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30粒,30天为1个疗程。此法对癌症患者化疗、放疗后身体抵抗力下降,乏力者疗效显著。

3.增强化疗效果自化疗的第1天开始服用本品,每次9克,每日3次,连续用药20天。一般化疗患者服用本品后,化疗效果增强,副作用明显减轻。

三、金匮肾气丸临床新用

金匮肾气丸源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由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8味药组成,功能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所致腰酸腿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脉虚弱等症。后人所著《小儿药证直诀》中将该方去肉桂、附子,变化成为补阴剂六味地黄丸。临床观察发现,金匮肾气丸对于心源性水肿、特发性水肿、内分泌紊乱导致水肿等有较好疗效。

心源性水肿贾某,男性,72岁,冠心病伴发心功能不全,双下肢按之如泥,凹陷不起,长期服用利尿剂,停药后水肿加重。后使用金匮肾气丸治疗,20天后水肿消失。以后长期服用,不再使用利尿剂,心功能也逐渐好转。

特发性水肿李某,女性,60岁,双下肢水肿,按之凹陷,检查心肺、肝肾等各方面功能均属正常,临床诊断特发性水肿。服用金匮肾气丸1个月后,患者双腿水肿完全消失。

内分泌紊乱水肿周某,女性,49岁,月经周期紊乱,腰酸困痛,手足发胀,双下肢水肿,怕冷恶寒,诊断属更年期引起的内分泌紊乱性水肿。服用金匮肾气丸20余天后,水肿渐消,其他诸症也减轻。

金匮肾气丸意在阴阳双补,重在阴中求阳。中医认为,孤阳不长,独阴不生,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这样才能温而不燥,补而不腻,补阳又不伤阴。肾为“水脏”,主管体内津液的升降出入。肾阳亏虚,不能化气行水,故水湿内停,引发水肿。上述三人虽病种不同,但均有腰痛乏力、怕冷脉沉细等肾阳虚症状,故异病同治,使用金匮肾气丸温补命门,鼓舞肾气,使气化有权,水湿易行,水肿自消。

四、左归丸新用途

作为中医常用的著名补肾药,左归丸历史悠久。传统应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亏损所致耳鸣盗汗,腰腿酸软,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等症,历来被视为六味地黄丸的“增强型”。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该药在经中医辨证后还可治疗下列疾病。

1.神经衰弱方法是:左归丸(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3次,淡盐水送下,1周为1个疗程。该药对肾阴虚所致神经衰弱(头痛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减退、腰腿酸软、多梦易醒等),一般用药2~3个疗程有良效。

2.腰肌劳损方法是:左归丸(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10天为1个疗程。该药对腰肌劳损所致的腰痛绵绵、休息减轻、劳累加重、头晕耳鸣、男子遗精、夜间盗汗等症皆有缓解作用。一般服用1个疗程即可起效。

3.萎缩性外阴炎方法是:左归丸每次9克,每日2或3次,温开水送下,30天为1个疗程。该法对于女性萎缩性外阴炎的总有效率为97.1%,有专家曾用本法治疗患者68例,经服药2~4个疗程后,治愈61例。

五、益寿延年说青蛾

“青蛾”一词,古时被用来泛指青年女子因青年女子有青黛画眉的习俗,而“青蛾丸”有补肝肾,强筋骨,乌须发之功,可使人青春永驻而与青年女子比美,故有此名。

青蛾丸由核桃仁20个,大蒜熬膏120克,补骨脂250克,杜仲500克组成,每服9克。相传唐代广州太尉张寿明得此方于南方少数民族,其服后须发由白转黑,精力充沛,故被人们誉为延年益寿之品而得以广泛流传。

方中补骨脂有补肾助阳,温脾止泻,益肾填精之功。《开宝本草》言其“主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药性论》言其“主男子腰疼膝冷,逐诸冷痹顽。”《本草纲目》言其“防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药理研究表明:补骨脂含挥发油及香豆精衍生物,黄酮类化合物等,可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心脏,增强心功能。挥发油有抗癌作用,还可治疗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并可收缩子宫及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治疗子宫出血,如月经过多,流产出血,避孕药及节育环引起的出血等。

胡桃仁,又名核桃仁,有补肾强腰,温肺定喘,润肠通便之功。《开宝本草》言其“食之令人肥健,生肌,黑发。”《本草纲目》言其“补气养血,润燥化痰,利三焦,温肺润肠。”《医林纂要》言其“补肾,润命门,固精,润大肠,通热秘,止虚寒泻虚泄。”《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补肾,固齿牙,乌须发。”据分析,核桃仁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钙、磷、铁、锌、锰、铬等。据测定,每500克核桃仁相当于2 500克鸡蛋,或者4 500克牛奶的营养价值,核桃仁所含的微量元素对维持大脑神经的兴奋,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内分泌功能的正常及抗衰老等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核桃仁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聪脑益智,因而人们又将核桃仁称为“长寿益智”食物。

杜仲,又名思仲、思仙,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为肾虚腰痛,下肢痿软的要药。《本经》言其“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湿痒,小便余沥。”《本草纲目》亦有记载:“昔有杜仲服此药得道,因以名,思仲、思仙皆由此义。”药理研究表明:杜仲制剂对实验动物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对胆固醇增高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其降压作用更加明显。

大蒜,又名胡蒜,有温中消食,解毒杀虫之功。《本草纲目》言其“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邪恶,消痈肿。”药理分析表明:大蒜含蒜辣素,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少量食用可促进胃蠕动和胃液分泌;蒜辣素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夏季常食大蒜可减少痢疾、肠炎的发病机会,冬季常吃大蒜可杀灭和抑制口腔和呼吸道中的多种细菌和病毒,从而防治流脑、感冒等。大蒜还可降低血压、血脂,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大蒜还可阻断亚硝胺的合成而起防癌作用,山东医科院经数年研究证实,以人们通常食用的剂量,大蒜能完全阻断真菌及细菌对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作用。

由此可知,组成青蛾丸的四味药都具有益寿延年,防老抗衰作用,这些与补益肾气不无关系。若嫌丸药不力,可改丸作汤,方取补骨脂10克,杜仲20克,大蒜、核桃各3枚,加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六、归脾丸的十大用途

归脾丸是由人参、黄芪、白术、茯神、枣仁、桂圆肉、木香、当归、远志、炙甘草、生姜、红枣十二味药配制而成,具有健脾益气、补血养心的功效。适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神疲体倦、食少便溏、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脾虚不能统血而形成的便血,以及妇女经带崩漏等症。临床实践体会到归脾丸确是一剂补益良方,其临床应用可归纳为以下10个方面。

1.体质亏虚由于素来身体虚弱,以致出现头昏神疲,四肢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食欲缺乏,脉虚弱无力等症。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归脾丸。

2.病后失调由于病后调理不当,而出现头昏眼花,倦怠无力,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弱或细涩等症。治宜补气生血,方用归脾丸。

3.神经衰弱由于长期休息不好,用脑过度,而出现夜寐朦胧不沉,易醒,心悸怔忡,面色无华,倦怠无力,食欲减退,舌质淡红,苔少,脉象细弱等症。治宜补益心脾,方用归脾丸。

4.脏腑功能衰退由于内脏功能减退,而出现内脏下垂,精神不振,气短懒言,纳少神疲,四肢乏力等症。治宜补气益脾,方用归脾丸。

5.严重贫血大病或失血之后出现头昏眼花,四肢倦怠,精神萎靡,面色萎黄,唇舌淡白,红细胞低于2×1012/L,脉细弱无力等。治宜补气生血,方用归脾丸。

6.眩晕由于心脾亏损,气血不足,而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发色不泽,唇甲不华,心悸少寐,体倦懒言,神疲纳减,舌质淡,脉象细弱等症。治宜补养气血,方用归脾丸。

7.气虚崩漏妇女因气不摄血,血海不固,导致崩漏之证,出现骤然血崩或淋漓不绝,色淡红,质清稀;精神疲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而润,脉虚大或细弱等症。治宜补气摄血,方用归脾丸。

8.脾虚腹泻由于脾胃虚弱,而出现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象缓弱等症。治宜补气健脾,方用归脾丸。

9.大便下血由于脾气衰弱,无力统血,而出现大便下血紫黯,或先便后血,腹部隐痛,面色无华,神疲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弱等症。治宜补气统血,方用归脾丸。

10.心脾两虚由于心血不足,脾虚不运,而出现面色萎黄,食少倦怠,气短神怯,怔忡,健忘、少寐;妇女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软弱无力等症。治宜补养心脾,方用归脾丸。

七、冬令进补成药宜

冬季进补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而选用中成药进补尤为适宜,其方法简便,疗效确实,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的差异,后天调养的不同,使体质有异,因而所需治疗亦有别,故可根据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的程度,选择不同的中成药进补治疗。

1.气虚体质气虚是指机体活动能力减退者,常由久病体虚、劳累所致。气虚体质的中成药,旨在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尤其是肺脾二脏的功能,故最适用于肺气虚、脾气虚者。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气虚则少气懒言,动则气喘,易出虚汗,且易感冒。脾气虚则食欲缺乏,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甚至水肿、脱肛或脏器下垂。脾肺气虚均可表现为四肢无力,易于疲倦,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等。气虚证常见于各种慢性疾病中。凡中医辨证为气虚者,无论何种疾病,均可选用四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黄芪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补中益气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参苓白术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

2.血虚体质中医认为,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发为血之余,故血虚证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且肾主骨、藏精、精血可以互生,故血虚证与肾也有一定关系。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目晕眩,心悸不寐、失眠多梦以及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或经闭等。血虚证常见于各种贫血、血液病、晚期癌症及慢性消耗性疾病中。可选用当归补血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冲饮;复方阿胶浆: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鸡血藤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冲饮;桂圆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冲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