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家用中药小百科
602500000034

第34章 家庭应用中草药知识 (21)

第二章 家庭应用中草药知识 (21)

金银花性味甘寒,入肺、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宣散风热,凉血止血之功。适用于热毒痈肿、疔疮疖肿、咽喉肿痛、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热毒血痢等,为夏日良药。《本草正义》言“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水煎液对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有抗炎解热作用;能提高机体防御功能,并有降低血脂、促进胃液和胆液分泌作用。现介绍其药用验方如下:

1金银花30克,荆芥、薄荷各10克,竹叶5克,水煎服。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2金银花30克,野菊花、蒲公英各15克,紫花地丁10克,水煎服。治各种热毒疮疡初起见红肿痛热者。

3金银花30克,皂刺、穿山甲人工养殖、白芷各15克,水煎服。治疮痈坚硬不溃者。

4金银花、白头翁、马齿苋、仙鹤草各30克,水煎服。治热毒血痢。

5金银花15克,莲米10克,水煎服。治湿热痢疾。

6金银花15克,白糖5克,水煎服,治牙龈肿痛。

7金银花30克,野菊花15克,甘草5克,水煎服,可防治暑疖。

8金银花30克,水煎取汁饮服;另取药液适量加入温水中洗浴,每日2或3次,可防治暑痱、热疖。

9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黄芪、薏苡仁、贯众各10克,大青叶5克,板蓝根15克,水煎服,可防治“非典型肺炎”。

六、解暑佳品——香薷

《红楼梦》第29回中:“袭人见他脸都气黄了,眼眉都变了,从来没气的这样,便拉着他的手,笑道:’‘你同妹妹拌嘴,不犯着砸他,倘或砸坏了,叫他心里脸上怎么过的去?’‘林黛玉一行哭着,一行听了这话说到自己心坎儿上来,可见宝玉连袭人不如,越发伤心大哭起来.心里一烦恼,方才吃的香薷饮解暑汤便承受不住,’‘哇’‘的一声都吐了出来。”这里的香薷便是夏日解暑佳品。可见贾府中夏日除饮“莲叶汤”防暑外,也常喝“香薷饮”防暑。

香薷,又名香茹、西香薷、为唇形科植物海洲香薷的全草,主产于江西。香薷性味辛、微温,入肺、胃经,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之功,本品外能发散风寒而解表,内能祛暑化湿而和中,性温而为燥烈,发汗而不峻猛,故暑天感邪而致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腹痛,吐泻者尤多适用,故《本草纲目》言“世医治暑病,以香薷为首药,然暑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发汗解热作用,并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对肾血管能产生刺激作用而使肾小管充血,滤过压增大,呈现利尿作用。因此,夏日常用香薷煮粥服食或泡茶饮用,既可预防中暑,又可增进食欲。但本品有耗气伤阴之弊,气虚、阴虚、表虚多汗者不宜选用。传统习惯认为本品热服易引起呕吐,故宜凉服。其常用食疗药膳方有:

1.香薷饮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解表散寒,化湿和中,适用于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所致的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或四肢倦怠,腹痛吐泻等。《红楼梦》中林黛玉喝的便是这种。

2.香薷薄荷茶香薷、薄荷、淡竹叶各5克,车前草10克,水煎代茶饮。可清热除烦,利尿清心,适用于心烦尿赤,口干口苦。

3.香薷粥香薷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香薷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适用于夏季外感于寒,内伤暑湿所致的暑湿表症,水肿,小便不利等。

4.香薷二豆饮白扁豆30克,香薷15克,扁豆花5朵,将三者水煎取汁频饮,每日1剂。可化湿消暑,可治疗中暑发热,暑湿吐泻等。

七、夏日良药——藿香

藿香,又名广藿香、鲜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地上部分,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广藿香主产于广东、台湾等地,藿香国内均产,又名“土藿香”,有“夏日良药”之誉。

藿香性味辛、微温,入脾、胃、肺经,有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之功。本品性温而燥热,既可化在里之湿浊,又可解在表之暑湿,用于暑湿症及湿温症初起,为暑令常用之品,本品又能和中止呕,常用于呕吐,对脾胃湿浊引起的呕吐最为适宜。《本草纲目》言藿香“治脾胃呕逆,为最要之药”。《本草正义》言“藿香芳香不嫌其猛烈,温煦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药理研究表明:本品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对胃肠有解痉、防腐作用,并有收敛止泄和扩张微血管而略有发汗作用。夏季常以本品煮粥或泡茶饮服,对暑湿重着,脾胃湿阻,脘腹胀满,肢体重困,纳差食少,恶心呕吐等,卓有效验。若嫌使用本品麻烦,也可选用藿香正气类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滴丸、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液等服用。但本品辛温,阴虚火旺、舌绛光滑者不宜选用。现介绍三则粥疗方,供选用。

1.藿香粥藿香10克鲜者加倍,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藿香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适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暑湿侵袭,呕吐等。

2.藿香砂仁粥藿香10克鲜者加倍,砂仁5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藿香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砂仁末,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和中止呕,适用于妊娠呕吐。

3.藿香白术粥藿香鲜者加倍、白术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二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健脾化湿,适用于脾胃湿阻,胸脘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

八、疏风散热话薄荷

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的茎叶,我国南北均产,而尤以江苏太仓、江西吉安产者著名,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薄荷性味辛、凉,入肝、肺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表透疹之功,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发汗解热剂。《本草纲目》言“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清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为要药”。《用药法象》言其可“清头风,除风热”。《医余星》记载“薄荷通关格,利咽喉,令人口香”。药理研究表明:薄荷的主要成分为薄荷油,其中有薄荷醇、薄荷脑、薄荷酮等。薄荷醇、薄荷酮等挥发油能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扩张、解肌开腠、发汗散热。

同时,薄荷油能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对抗乙酰胆碱而呈现解痉作用;能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对呼吸道炎症有治疗作用;外用时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射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作用,并有清凉之感。体外试验还表明,薄荷煎剂对多种病毒、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薄荷油与薄荷脑常用来制作清凉油、人丹、风油精等,还是制造牙膏、漱口剂、香精、果酒、糖果等的原料。中老年人夏秋季节吃些薄荷、或薄荷粥,可以清心怡神,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但本品煮制时不宜久煎,以免挥发油散失。且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体虚多汗者不宜选用。现介绍二则食疗方,供选用。

1.薄荷粥薄荷10克鲜者30~60克,大米50克,调味品适量。将薄荷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食盐等调味品,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鲜薄荷洗净,切细,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表透疹,适用于风热感冒,头身疼痛,咽痛目赤,痘疹初期,隐隐不透等。

2.凉拌薄荷薄荷100克,生姜3片,大蒜3瓣,葱白3茎,调味品适量。将薄荷择洗干净,切段;生姜洗净,切丝;大蒜洗净,切粒;葱白洗净,切粒。将薄荷放入盘中,纳入姜丝、蒜粒、香油、食醋、酱油、鸡精适量拌匀即成,每日1剂。可疏风散热,清利咽喉,适用于咽喉疼痛,吞咽不利。

3.薄荷茶薄荷5克,茶叶2克,蜂蜜适量,同放置于茶杯中,冲入沸水适量,密封浸泡10~30分钟后,代茶频饮,每日1剂。可疏风散热,明目清心,适用于风热头痛,高血压头痛等。

九、感冒要药——防风

防风,又名关防风、口防风、青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所产者称“关防风”,品质最佳,以黑龙江产量为最大。防风其气微香,味微甘,以根条粗壮,皮细而紧,无毛头,断面有棕色环,中心色淡黄者为好。

防风,顾名思义,有“防风”作用,为中医临床治疗感冒常用药物。防风性味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祛风解痉,祛风止痒之功。本品性缓质润,微温而不燥,味甘而不峻,辛散而窜,尤善祛风,为祛风解表要药。《本草纲目》言其“主治大风,头眩痛恶风……得葱白能行周身”。《本草汇言》言“防风,散风寒湿痹之要药”。《本草正义》言其“通治一切风邪,为风病之主药”。防风经炒制后尚可用治腹痛腹泻,炒炭后则有止血,常用于肠风下血,痔疮出血。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解热、抗炎、镇痛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故治疗感冒疗效甚佳。但本品祛风以祛外风见长,凡血虚生风、肝阳化风、脾虚慢惊风者不宜选用。现介绍三则食疗方,供选用。

1.防风粥防风10克,大米50克,葱白2茎。将防风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葱白,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疏风解表,散寒止痛,适用于风寒感冒,畏风发热,自汗头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等。

2.防陈二白粥防风、白芍、陈皮、白术各10克,大米50克。将诸药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泻肝补脾,适用于肝旺脾虚引起的肠鸣腹痛,大便溏泻,泻时腹痛等。

3.防风炖猪肠防风、地榆、槐角各15克,猪肠1段,调味品适量。将诸药择洗干净,猪肠洗净,纳诸药于猪肠中,放置于锅中煮熟后,去诸药,将猪肠切片,放回汤中,调味煮沸即成。可祛风止血,适用于痔疮下血。

十、疏风清热说菊花

菊花,又名北菊花、黄菊花、滁菊花、杭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自古以来,菊花不仅是著名的观赏花卉,而且其入食可制成各种美味佳肴,如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说明2 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餐菊食花的饮食习惯。李时珍对菊花也颇为推崇,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未,罔不有功”。

菊花性味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平降肝阳之功。本品清芳疏泄,善祛风热之邪,对外感风热,其效甚佳,对肝经风热,或肝阳上亢等,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本草纲目》言其“除风热,益肝补阴,治诸风头目”。《本经》言其“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菊苷,挥发油,黄酮类,胆碱,香豆精类化合物及生物碱等,对多种致病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能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压、血脂。中老年人,常常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常用本品泡茶、或煮粥服食,不仅可以预防感冒,还可降压降脂,治疗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