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药一般常识 (3)
中药剂量的大小,还应根据地区、季节、体质、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并非剂量越大,效果越好。
十、中药鲜用陈用各有其长
在家庭治疗中,一些患者认为,使用新鲜中药疗效好;而另有一些患者认为使用陈药疗效好。其实,中药鲜用陈用,各有其长,不可一概而论。
鲜药,由于其有效成分还没有被破坏,所以在应用时疗效显著,如鲜生地黄有较强的清热凉血作用,治疗鼻出血、便血疗效显著;鲜石斛的清热生津作用较干石斛强,特别是治疗热病时更为明显;鲜花粉的清热润燥作用较干药粉强,治疗肺燥咳嗽时使用鲜花粉强一些;又如蒲公英捣烂外敷治疗乳痈,小蓟捣烂外治损伤出血,均以鲜药疗效较佳。
有些中药不宜鲜用,如二乌、半夏、南星、附子、蚤休等,这些药物有较强的毒性,一定要加工炮制,降低其毒性后方可使用,非用生药不可时,应水煎或加蜂蜜同煮4小时以上,破坏其毒性后方可饮服,如生二乌治疗顽痹、生半夏治疗癌症等,这类药物是不能鲜用的,以免发生药物中毒。
一些鲜药和干陈的中药疗效差别很大,如生姜可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而干姜则温中散寒,多用来治疗虚寒胃痛,中阳不振,使用时应加以区别。
绝大部分中药,鲜用与干用差别不大,如大青叶、野菊花、马齿苋、罗布麻、薄荷、荆芥等,只是剂量不同而已,一般鲜药为干药的2~3倍。
中药经过久贮,若保管适宜,一般仍能保持原有的治疗作用,若出现发霉、虫蛀,或颜色、气味、形态发生变化,就会使药效降低或失效,如天麻、红参、虫草等,被虫蛀后就会使疗效降低。
当归、柏仁、枣仁等含有大量油质,最易散失、走油;薄荷、藿香、木香等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贮存过久会使香气散失,这些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为保证药物安全有效,中药贮存的时间不宜过长。
十一、中药并非越陈越好
传统观念认为,中药越陈越好,即使发霉或虫蛀,洗洗涮涮也可以用,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有14种真菌素有致癌作用,而黄曲霉素更是罪魁祸首。因而,许多国家的食品管理机构制定了食品中黄曲霉素最高允许含量为5~30微克/千克的卫生标准。
研究人员已发现90种中药材最易霉变,而中药霉变亦会产生黄曲霉素,而且能发生此种霉变的大多数是常用药材,其中有:牛膝、天冬、玉竹、黄精、当归、甘草、百部、白术、天花粉、葛根、山药、知母、麦冬、苍术、五味子、党参、蜈蚣、桑白皮等。中成药因包装不严,也容易发生霉变。而这种霉变往往又不能以肉眼观测得到。另外,各类中药材的不当存放亦常引起霉变,如人参、白花蛇、鹿鞭、狗肾、蛤蚧等。
因此,凡中药材种植、运输、生产、加工等部门,应切实做好药材的防霉工作,一旦发现药材有呈点状霉变,应全面处理后再使用,或者销毁。服药者发现霉变后,应停止使用。药店中贮存的各类中药若发生霉变,轻者可用淘洗法、沸水喷洗法、醋洗法和油擦法处理,去霉后再用;霉变严重者,不论价格多高,数量多大,应一律报废。
十二、同根而不同性
1.莲米、石莲子、莲子心、荷花莲米性味甘、涩、平,入脾、肾、心经,有补脾止泻,补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本品甘能益脾,涩能固摄,故能补脾涩肠,固肾涩精。石莲子味甘涩,性平,有健脾止泻、益肾固精的作用。莲子心为莲子中的青嫩胚芽,味苦,性寒,有清心除烦的作用,适用于热病口渴烦热等症。荷花则味甘、苦,有祛湿止血的作用。
2.干姜、生姜、炮姜干姜辛热燥烈,有回阳通脉、温肺化痰之效。生姜长于发散在表之风寒,且有温中止呕的作用。炮姜为干姜炒至外黑内呈老黄色而成,擅长,于温中止血,主要用于脾阳不足引起的吐血、便血等症。
3.橘皮、橘核、橘叶橘皮为橘属植物成熟果实之果皮,以陈旧者为佳,故又名陈皮,长于和胃理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橘核作用偏于行气、散结、止痛。橘叶长于行气疏肝、消肿止痛。
4.桑叶、桑枝、桑白皮、桑椹桑叶有疏肺、肝二经风邪的功效。桑枝长于清热通络、祛风除湿,多用于风湿肢节疼痛、四肢麻木等症。桑白皮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桑椹能补阴血、治肺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
5.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为地黄的新鲜块根,有清热生津、凉血之效。生地黄是地黄的块根晒干而得,长于滋阴凉血润燥。熟地黄是地黄加酒反复蒸晒而成,以滋肝肾、益精血为其所长。
6.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鹿茸为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头上尚未骨化的幼角。古代医家认为,鹿之精气全在于角,鹿茸为角之嫩芽,气全而未发泄,故补阳益血之功最佳,为冬令进补之佳品。中医认为,鹿茸甘、咸而温,入肾、肝经,可补肾益髓,壮阳健骨。治疗肾阳不足,精髓亏损所致的男子虚劳精衰、精血两虚、腰膝酸痛、畏寒乏力、筋弱神疲、滑精阳痿、眩晕耳鸣、遗尿尿频、小儿发育不良及妇女崩漏带下等。鹿角为雄鹿已骨化的角,有补阳气、益精血作用,可作为鹿茸的代用品,但药力较弱。鹿角胶为鹿角煎熬浓缩而成的胶体物,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补益之功胜于鹿角。鹿角霜为鹿角熬胶后所剩残渣,性味功用近于鹿角,只是药力较差,适用于肾阳不足、血虚精寒者,尤以脾胃虚弱、不耐滋腻者为宜。
十三、是花卉又是中药材
有些娇妍璀璨的花卉,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实际上,有些花卉既是花卉,又是中药材,在中药大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
1.活血化瘀类红花、藏红花、桃花、三七花、牡丹花、紫荆花、杜鹃花、益母草花、柳花、金盏花等。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治淤血作痛经闭,产后恶露不行,跌打损伤,痈疽作痛。藏红花功同红花而药力较强。桃花活血利水通便。治月经不调经闭,水肿小便不利,积滞、痰饮、大便不通。牡丹花调经活血。善治女人经脉不通,及产后恶血不止。又治鼻出血吐血,崩漏淋血,跌打淤血,凡一切血气为病,统能治之。益母草花凉血止血。治月经不调、肿毒疮疡。杜鹃花活血止血,祛风湿。治月经不调,闭经,崩漏、风湿病、内伤咳嗽。
2.其他类合欢花、萱草花、七彩花、康乃馨、胡麻花、洋菊花、百合花、兰花、蔷薇花、白鹤花、冰凉花、石榴花、水仙花、白玉兰花、李花、杏花……合欢花、萱草花养心安神,活络理气,开胃解郁。治忧郁、烦躁、失眠。康乃馨清肝理气、清火消毒、排毒、养颜。治女性乳腺小叶增生,调节新陈代谢。蔷薇花清热解渴,顺气和胃,止血。治暑热、胸闷、吐血、口渴、不思饮食。百合花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养五脏。主治肺结核咳嗽,阴虚咯血,高热后伤阴。石榴花清热凉血。治吐血,月经不调,血崩带下。水仙花祛风散结,活血调经,清热解毒,清肿止痛。
十四、“名不符实”的中药
中药的命名方式很多,有以功效主治、产地分布命名的;有以色泽、形态、气味命名的;也有以采收季节及传说人物命名的。总的倾向是偏重于形象化,于是出现了一些“名不符实”的药名。
1.叫子不是子瓦楞子,实为泥蚶的贝壳;没食子,实为没食子蜂寄生在没食子树上的虫;天癸子,实是毛莨科植物天癸的块根;而黄药子、白药子也均为植物块根。以上这些“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子类药材。
2.叫草不是草冬虫夏草,实为冬虫夏草菌寄生在幼虫上的实体及幼虫尸体。凤眼草,实为臭椿的果实。而灯心草、通草则是以该植物的茎入药。
3.叫砂不是砂蚕砂、夜明砂、望月砂分别是夏蚕、蝙蝠、野兔的粪粒,与矿物砂大相径庭。
4.叫石不是石鱼脑石,为大黄鱼头盖骨内的耳石;咸秋石,不过是食盐的复制品;淡秋石是石膏在尿液中久浸后的表面凝结物;而穿破石则是一些植物的根。
5.叫肾不是肾海狗肾、黄狗肾、鹿肾,实为海狗、狗、鹿的生殖器;而菜头肾只是植物的根;荔枝肾是一种本草植物,与动物肾脏风马牛不相及。
十五、选择合适的中药剂型
目前较为常用的中药剂型有汤剂、丸剂、片剂、冲剂、膏剂、酒剂、糖浆剂和注射剂等等,不同的中药剂型具有不同的作用特点,患者倘若能根据自身的病情合理选用,则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此,这里就不同中药剂型的作用特点分别作一介绍,以供有关患者在家庭治疗时参考。
1.汤剂汤剂也叫汤药,即中药煎煮去渣以后的汤液。汤剂的组成十分灵活,可以根据病情变化随症加减,汤剂在胃肠道内的吸收比较快。因此,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效果较好,其最大的不足是服用量较大,且携带不方便。
2.丸剂丸剂又称丸药,由中药粉末加入赋形剂制成,常用的有蜜丸和水丸两种。丸药在胃肠道内的吸收比较缓慢,因此作用也比较缓和,故常有“丸则缓也”之说,但药力维持的时间比较持久。所以,大都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
3.片剂片剂由药粉与赋形剂混合后压制而成,有的外表包有一层糖衣。片剂的药物含量比较准确,服用也比较方便,急性病和慢性疾病患者都可以使用。
4.胶囊剂胶囊剂由药粉灌装而成。胶囊剂的药物含量比较准确,服用也比较方便,急性病和慢性疾病患者都可以使用。
5.冲剂冲剂是药液经浓缩后加糖及糊精制成的干燥颗粒,用开水冲泡即能溶解成药液,吸收较快。因此,多用于急性病的治疗,尤其适用于不愿服药的孩子。
6.糖浆剂(包括口服液)糖浆剂由药物与糖类制成的水溶液(口服液为澄清透明状),多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这类剂型服用方便,尤其适用于儿童和怕吃药的患者。但是,由于糖浆剂中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7.酒剂酒剂通常叫作药酒,将药物放入酒中浸泡后制成,一般家庭亦可自己制备。酒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而且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所以,治疗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等疾病用药酒最多。药酒不但可以内服,同时也可以外搽,因此用途甚广。
8.膏剂膏剂可分为内服和外用两大类。内服者多为滋补性质,例如常用于止咳的雪梨膏、枇杷膏等;或用于补养的参芪膏、十全大补膏等。外用者称膏药,如狗皮膏、止痛膏及油膏等,分别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皮肤疮疡等。
9.注射剂注射剂俗称针剂,为药物精制后的灭菌溶液。可用于肌内注射或用于静脉滴注,药效发挥迅速,故适用于急性病或危重病症的抢救,如柴胡注射液用于退热,人参注射液用于休克等等。针剂的不足之处是使用不太方便。
十六、来自人体的药材
说到中药材,人们自然想到药场,药店,殊不知,人体自身也是一个小小的药材生产基地呢!现一一介绍如下。
1.血余炭又名人发炭,因“发为血之余”,故名之。出自《别录》,性味苦、平,入肝、胃经,有止血消瘀,补阴利尿之功。用于多种出血证,但以血淋、崩漏为主,本品止血兼能消瘀,故不致留瘀为患;治小便不通,常与滑石同用。入煎剂6~10克,研末每服1.5~3克。
2.乳汁中医认为,乳汁为气血之液,乃阴血所化,生于脾胃,是一切虚弱患者之良药。人乳中含有大量的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其成分是任何食品所不能比美的,为儿童生长发育所必需,这也是提倡母乳喂养的意义所在。王孟英将人乳的作用概括为“补血液,填精,化气,生肌,安神,益智,长筋骨,壮胃养脾,聪耳明目。”出自《寿世新编》,性味甘、凉,入脾、肺经,可补血润燥,健脾养胃。治疗虚损消瘦,气血亏虚,产后或病后体虚,年老体弱,发育不良等,效果十分显著。
3.胎盘又名紫河车、人胞,为健康产妇的胎盘。出自《本草拾遗》,性味甘、咸而温,入心、肺、肾经,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之功。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衰少,肺脾亏虚诸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胎盘含有促性腺素,催乳素,促甲状腺素等,这些激素对人体疾病,特别是生殖系统疾病等起着非特异性治疗作用,对子宫发育不全、子宫萎缩、功能性无月经、子宫肌炎、子宫出血、产后缺乳、不育、贫血、肺结核、肝炎等,均有治疗作用。
4.脐带为初生婴儿的脐带,又名坎气、人蒂。出自《本草拾遗》,性味甘、咸而温,有益肾,纳气,敛汗之功。治疗虚劳消瘦,气血不足,肾虚喘咳,盗汗遗精等。本品功同人胞,而犹能补肾纳气,治肾虚喘咳,疗效尤佳。
5.指甲又名筋退,因“爪为筋之余”之故。性味咸、凉,入脾、肺、肝、肾经,有清热凉血,化瘀止痛之功。治鼻出血,尿血,乳蛾,喉痹,耳痹等。将指甲放入烟中,点燃吸之,可治疗顽固性呃逆,戒烟;炙末,加血余炭等份酒服,治疗妇女无故血淋,咽喉滤泡,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