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庭应用中草药知识 (14)
没药,又名制没药,为橄榄科没药树及其同属植物茎干部皮部渗出的没胶树脂,入药多炒用。没药性味苦、平,入心、肝、脾经,有活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本品辛散苦泄,芳香走窜而善于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本草纲目》言其“散血消肿,定痛生肌,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两药每每相兼而用”。故本品常与乳香相须为用,处方名炒乳没、以增强活血止痛之力。药理研究表明:乳没所含的油树脂能降低雄兔高胆固醇血症的血胆固醇含量,并能防止斑块形成,减轻体重。临床观察其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效率为70%,对三酰甘油疗效不肯定;有明显的降低纤维蛋白原作用,对高凝状态继发的纤溶亢进有效,适用于老年性高胆固醇血症并发冠心病心绞痛者。但乳没味苦,胃弱者服用多易致呕吐,故用量不宜大;无淤滞者及孕妇不宜选用。现介绍两则粥疗方,供选用。
1.乳香粥乳香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乳香择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煮至粥熟后,白糖调味服食,或将乳香研末,每取2~3克,调入粥中,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2.没药粥没药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没药择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煮至粥熟后,白糖调味服食,或将没药研末,每取2~3克,调入粥中,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十五、活血祛瘀话红花
宋代顾文荐《船窗夜话》载,新昌有一姓徐的妇女产后病危,家人请来名医陆日严诊治,待他赶到病家,患者气已将绝,惟有胸膛微热,陆日严诊后考虑再三说:“此乃血闷之病,速购数十斤红花方可奏效。”主人如数购来,陆日严用大锅煮红花,沸腾后倒入三只木桶,取窗格放在木桶上,让患者躺在窗上用药气熏之。药汤冷后再加温倒入桶中,如此反复,过了一会儿,患者僵硬的手指开始伸动。半天左右,患者渐渐苏醒,脱离了险境.家人不胜感激。有人问陆日严,此药为何如此神效?“盖以红花活血故也。”早在公元前1550年的罗马厄禄王朝时期已作为药用,并将其视为一种“护身灵药”而流传。
红花又叫红蓝花、草红花。《本草图经》云“红蓝花即红花也……以花曝干以染真红……叶颇似蓝,故有蓝名。其花色红,故称红花。”是菊科植物红花的花,5~6月当花瓣由黄变红时采摘管状花,晒干、阴干或烘干。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主要产于河南、浙江、四川等地。
红花性味辛温,归心、肝经,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功,治疗经闭、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淤血作痛、痈肿跌打损伤。《本草经疏》载“红蓝花,乃行血之要药。其主治产后血晕口噤者,缘恶血不下,逆上冲心,故神昏而晕及口噤,入心入肝,使恶血下行,则晕与口噤自止。腹内绞痛,由于恶血不尽,胎死腹中,非行血活血则不下;瘀行则血活,故能止绞痛.下死胎也。凡虫药之毒,必伤血分,此药能行血,血活则毒可解。”《本草正》称之“迭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药理研究表明:红花含红花黄色素及红花苷,还含有红花油、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甘油酯类。红花有降低冠状动脉阻力,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作用。
在离体实验中,对微量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灌流,使血管紧张度增加的离体血管有扩张作用。北京防治冠心病协作组研究证实,红花具有预防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栓溶解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和心肌耗氧量。红花及红花黄色素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及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明显延长血栓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减轻血栓的干湿重量。红花注射液用于脑栓塞患者静脉滴注治疗,可改善症状。红花油有降低血脂作用,给高脂血症的家兔以红花油灌胃的实验表明,本品可降低家兔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的水平。红花还有兴奋子宫、肠道、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能使子宫产生紧张性或节律性收缩,并可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红花还可改善皮肤色素斑,营养皮肤,使皮肤变得更富有弹性,具有光泽及减少皮肤色素斑,延缓皮肤衰老。红花还有抗癌作用,红花水煎液对小鼠肉瘤有抑制活性作用,经体外试验对白血病细胞亦有抑制作用。
红花有较强活血作用,故对出血倾向者不宜用。因本品可兴奋子宫,所以孕妇忌用。
十六、理气止痛延胡索
延胡索,又称元胡索、玄胡索,简称为延胡、元胡或玄胡,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是常用的止痛中药。据《本草纲目》记载:明代荆穆王妃胡氏,因食荞麦面时发怒,患了胃脘疼痛的疾病,发病时痛不可忍。医生用过吐、下、行气、化滞等各种药物,一入口马上吐出,不能奏效,大便已有3日不通。后来请名医李时珍诊视。李想到《雷公炮炙论》中的一句话:“心痛欲死,速觅延胡”,就用延胡索3钱(9克),温酒调服。服后王妃即能受纳,不再吐出;过了一会大便通畅,胃痛停止。另有一位50多岁的老人,下痢腹痛,病情严重,家人已经给他备好了棺木。李时珍用延胡索末3钱9克,米汤送服,药后腹痛就减轻了一半,再加调理而安。
延胡索为何有如此神奇的止痛效果呢?中医认为它的药性辛、苦且温,入肝、胃经,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的功用,故可用于因血瘀气滞而致的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痛经,跌打损伤等症。著名方剂如金铃子散,用延胡索与川楝子等份配伍,研末服用,治胃脘胸胁疼痛,疝气疼痛、妇女经行腹痛等。现代研究表明:延胡索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止痛和催眠等作用,且有抑制胃液分泌及抗溃疡作用,无论是复方煎剂或研末口服,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临床可用于多种痛症,其加工提取物还可用于局部麻醉。
延胡索目前除常用于中药配方外,还制备成延胡酊、延胡注射液以及延胡止痛片等制剂,方便临床应用。除按传统可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两胁痛、月经痛等症外,近年发现对不少痛症也有较好效果。如①三叉神经痛:延胡止痛片,每次6片,1日3次,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有止痛、镇静、扩张血管作用,能缓解三叉神经痛,尤其对西药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及缓解期的患者有益。②消化性溃疡:口服延胡止痛片,每次6片,1日3次,20天为1个疗程。中医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的溃疡病患者,经用药3~5个疗程后,均可获良效。③浅表性胃炎:口服延胡止痛片6片,1日3次,5天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见效。④慢性腰腿痛:延胡止痛片6片,1日3次,开水送服加少量黄酒为引,7天为1个疗程,可连服几个疗程。此外,近年还有人将延胡索试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一组48例房早、阵发房颤和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的治疗观察表明,每次口服延胡索粉丸5~10克,1日3次;房颤患者在恢复心律期间每次服15克,1日3次;疗程4~8周,结果总有效率达84%。但须特别提醒的是,延胡索偏温,能活血化瘀,孕妇一般禁用。中医辨证属阴虚火旺者,也要慎用。
十七、和血圣药——血竭
在色彩缤纷的植物王国中,有一种堪称饱经岁月沧桑的“长寿冠军”——寿龄可达8 000岁以上的龙血树。剥下这种龙舌兰科植物龙血树的树皮,就有紫红色的液汁——龙血脂流出,凝固后的紫色凝块,便是生肌止血、化瘀定痛的传统中药血竭。血竭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在汉代时便从伊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称血竭“多出大食诸国”。血竭的另一来源是棕榈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故血竭又有麒麟竭之称。现在我国台湾、广东、云南等省上述两种植物均有种植。云南还有一种龙舌兰科植物山铁树,又名柬埔寨龙血树,其功用与上述两个品种完全一样。目前我国从龙血树中制得的血竭,其有效成分含量、质地和止血疗效均足与国际上久享盛誉的皇冠牌血竭相媲美,再也不必依赖进口了。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止血收敛、消肿止痛等功效,千百年来在治疗跌打损伤、内伤瘀痛方面功效卓著。唐代外敷治疗“一切恶疮疥癣”,血肿、痔疮、关节红肿、下肢溃疡,都使用它。血竭、蜜陀僧按1∶8比例研和,可以贴敷癌痛及癌性溃疡。内服每次1克,主治“打伤折损、一切疼痛”,黄酒送服,可以提高疗效,著名伤科要药七厘散中就有血竭。用益母草煎汤送服血竭末,还可治疗痛经和产后恶露不下的腹痛;用茅根煎汤送服可治血尿、便血、吐血。血竭在中医界被尊称为“和血圣药”。
据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血竭的治疗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例如有报道用血竭治疗消化道出血50例,有效率达98.1%;治疗甲亢147例,总有效率达100%;治疗Ⅱ型糖尿病47例,有效率为91.5%;治疗宫颈糜烂68例,有效率为97%;治疗脑梗死和卒中中风,总有效率96.8%,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其他还有心绞痛、高血脂、再生障碍性贫血、脉管炎、痔疮、子宫肌瘤等。
血竭之所以能在多种疾病中大显身手,神奇之处在于它对“血瘀”症有独特的“血液清道夫”功效。中医曾有“万病皆瘀”之说,“瘀”就是血流不畅、血脉不通,也叫血液凝滞。这种“血瘀”观点,与现代医学的微循环障碍学说有十分相似之处。微循环是指人体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的循环,包括微动脉、毛细血管网和微静脉。其中毛细血管数量极大,遍布于人体各处,是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渠道。保持微循环畅通才能保证组织和细胞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一旦微循环受阻,就会引发局部组织乃至整个器官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例如微循环障碍发生在心、脑等重要部位,就会引起心绞痛、脑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病变,疏通不及时,可致病情加重并危及生命。
现代基础研究,血竭能改善机体微循环,其止血作用主要不是使血小板聚集,而是与激活内、外凝血系统有关。血竭有降低血黏滞度、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作用,但对正常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血竭能明显抑制血栓形成,明显缩短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出血。此外,血竭含有血竭皂苷和植物防卫素。前者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原料,具有强大的抗炎镇痛作用,植物防卫素则属于一种天然的抗菌防腐物质,具有较强的祛腐生肌作用。
血竭堪称中医药学中的瑰宝,但市面上有以松香制成的伪劣品,不得不防。同时,临床上还有过内服血竭引起过敏反应的案例报道,因此血竭最好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十八、一味丹参抵四物
丹参在我国医疗上应用历史悠久,功效甚广。丹参性寒、味苦,归心经、心包经,专走血分。丹参能通血脉,功擅活血化瘀,故俗称“一味丹参抵四物。”常用的制剂有丹参片、复方丹参片、丹参心舒片、丹参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
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氧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闷、心悸等症。治疗心肌梗死、心肌炎,可改善急性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丹参可抑制血小板凝集、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降低血黏度、降低血脂,可治疗高黏滞血症。丹参对抗红细胞聚集、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因此,具有防止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丹参改善微循环,对心、脑、肾、四肢、肠系膜血管以及动静脉或毛细血管都有扩张作用,并使血流加速、聚积的血细胞解聚和增加开放性毛细血管的数目,可治疗血栓形成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丹参有凉血作用,又能养血安神,补心定志,安神宁心,起镇静和安定作用,可除心烦、用于高热、烦躁不安。丹参通脉养血,活血化瘀,调经血,故可治疗妇女月经不调、闭经、产后淤滞腹痛以及肢体疼痛等症。丹参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常服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丹参能改善肝功能,对早期肝硬化、肝脾大、肝炎皆有一定疗效。丹参有凉血散瘀功能,和清热解毒药配伍,可治疗疮痈肿胀,能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祛瘀生新,促进组织修复。
四物即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四味药配制而成。历来被视为补血调经的基本方,治疗眩晕、月经不调等症,症见眩晕、耳聋、惊惕、唇爪无华;若妇人肝血不足、冲任脉空虚,则月经量少或闭而不行,血虚每致血行不畅。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熟地黄滋养阴血;佐以白芍和营养肝;使以川芎、活血行滞。四药合用,则补中有通,补而不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