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脾胃病证妙谛
602400000063

第63章 泄泻(11)

泄泻(11)

参苓白术散:莲子肉9克,薏苡仁9克,缩砂仁6克,桔梗6克,白扁豆12克,白茯苓15克,人参15克,甘草9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应用:若兼有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以温中祛寒止痛;若兼有食滞,加山楂、鸡内金、谷麦芽等消食导滞。

2.治疗术后肠功能紊乱 [陈 蔚,等.参苓白术散治疗术后肠功能紊乱.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2):746]

手术对人体是一种创伤,妇科良性肿瘤择期手术虽未直接损伤肠胃,但却间接地影响胃肠功能,出现脾胃虚弱的症状。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则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以致水反成湿,谷反成滞,湿滞内停,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参苓白术散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怀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理气健脾化湿。有些妇科术后的病人于术后3~5天会出现肠功能紊乱的症状,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组20例,均为妇科良性病变开腹手术的病人,无内外科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年龄在24~59岁,均于术后3~5天出现腹部疼痛,痛即欲泻,泻后痛止,大便溏薄,每日大便次数多于3次,且大便常规检查无异常。

治疗方法:以参苓白术散原方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各1次分服。

疗效标准:以腹痛缓解、腹泻消失为治愈。

治疗结果:本组病人均在服用该方1~3剂后痊愈。

3.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刘明星,等.参苓白术散加葛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6例.福建中医药,2003;34(5):31]

肠易激综合征主要表现腹痛,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变,其中以腹泻者居多。中医常列为“腹痛”、“腹泻”或“便秘”范畴,其病变虽在大肠,但与脾、胃、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根据有关资料报道,多从肝脾论治或从肝论治。从本组资料中,发现该病与饮食因素相关者较明显,这也说明本病与脾胃的关系更为密切。脾为后天之本,脾主中气,运化水谷,输布精微。脾气虚,运化无力,则统摄升降失司,清浊相混下注于大肠。故《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泻不化。”《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因此补后天实脾胃乃为当务之急。在临床采用参苓白术散以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为主,治疗效果尚好。

治疗方法以参苓白术散加葛根为基础方。

方药组成:党参3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白扁豆12克,薏苡仁12克,砂仁8克,桔梗10克,莲子肉12克,葛根12克,陈皮8克,甘草5克。腹痛明显者加乌药、川楝子;便秘者减莲子肉、薏苡仁,加枳实、厚朴;排便不尽者加槟榔、当归;湿郁化热者加黄芩、败酱草;腹泻明显者加乌梅、赤石脂。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疗程最短5天,最长为3个月。

治疗结果:治愈54例,占63%;显效29例,占34%;无效3例,占4%,总有效率为96%。

4.治疗糖尿病腹泻 [陈国成,等.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糖尿病腹泻30例——附西药对照组30例.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4):346]

为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糖尿病腹泻的疗效。

方法:将60例糖尿病腹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控制血糖、抗感染等西医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汤剂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50%。两组比较,P<0.01。因此认为参苓白术散结合辨证加减治疗糖尿病腹泻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糖尿病腹泻的发作。

具体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均予下列治疗

①控制血糖。②低脂饮食。腹泻期间,低纤维素饮食。腹泻缓解期,适当增加纤维素摄入。③腹泻时,予利君沙0.25克,每日3次,口服或阿莫西林0.5克,每日3次口服治疗,腹泻停止5天后停服。服用抗生素时间长者,每隔14天,上述抗生素交替使用。④腹泻严重者,予易蒙停2毫克,每日3次口服治疗,腹泻停止后停服。

治疗组加服中药汤剂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

药用:党参、炒白术各15克,扁豆10克,广陈皮6克,山药10克,茯苓20克,砂仁(后入)5克,薏苡仁20克,丹参30克,鬼箭羽15克。兼脾阳虚加干姜5~10克,赤石脂10克;兼肝气乘脾加白芍15克,防风10克;兼肾阳虚加制附子5~10克,补骨脂10克;兼湿热加黄连6克,黄芩10克;气虚下陷者加炙黄芪40克,柴胡10克。腹泻缓解期,在原方基础上加生地黄15克,山茱萸10克,枸杞子15克;有大便燥结便秘加麻子仁、枳壳,杏仁各10克,生大黄5~10克。上药每剂水煎2次,共取汁300毫升,早、中、晚分服,每天服1剂。

疗程:以上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

5.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王小流.参苓白术散加六神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96例.河南中医,2002;22(6):40]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因是外感时邪,内伤饮食或情志所伤;其病位在肠;病机为邪壅肠中,气血与之搏结,使肠道传导失司,脉络受伤,气血凝滞。由于病程日久,缠绵不愈或失治、误治而伤及中阳致正气虚衰,故其在临床上多出现寒热错杂虚实相兼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以脾虚或脾肾阳虚为主,标实多为湿热、瘀血、肝郁等。本方法以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以补虚,用六神丸清热解毒以祛除余邪,化瘀生新,标本兼治,用深部保留灌肠,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位,且免受胃肠液之破坏,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治疗组:参苓白术散(市售)2包(每包3克),六神丸(市售)15粒,研碎,以温开水100毫升溶化,深部保留灌肠,每日早晚各1次。嘱病人灌肠前先排便,且疗程中忌食辛辣之物。

对照组:服用甲硝唑、氟哌酸、补脾益肠丸、结肠炎丸等药物治疗。以上两组病人均以30天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中间休息1周。治疗组显效53例,有效38例,无效5例,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有效率73%。两组显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分别为7.82,11.87,P<0.01)。

6.配合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冯 艳,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2):63]

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口服,自拟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总有效率为97%,同时设对照组31例,运用西药治疗,总有效率为6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本病属脾胃虚弱,寒湿夹杂,湿热瘀滞之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健脾益气,除湿导滞之剂口服,配合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之剂保留灌肠,疗效满意。

具体治疗组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口服,配合自拟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

口服方组成:党参20克,茯苓20克,扁豆15克,砂仁10克,薏苡仁20克,白芍15克,陈皮10克,木香10克,槐角10克,地榆10克,白术15克,半夏10克,山药20克,黄连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3次。水样便者,加石榴皮10克;腹痛者,加延胡索10克;神疲乏力,脉细无力者,加黄芪20克。

灌肠方组成:黄连15克,地榆15克,槐花15克,乌梅15克,五倍子15克,白芍20克,水煎取汁100毫升,温度以38℃左右为宜,每日1次,于晚上排空大便后保留灌肠,保留时间至少1小时,最后保留至第2天清晨。治疗2周为1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对照组口服氨苄西林胶囊,每次0.4克,每日4次,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1克,每日4次,氢化可的松100毫克加生理盐水100毫升保留灌肠,每晚1次,疗程同上。

7.治疗放射性直肠炎 [宋大松.参苓白术散治疗放射性直肠炎30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3):193—194]

治疗:治疗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味:党参30克,焦白术10克,茯苓15克,扁豆15克,淮山药15克,莲子肉20克,砂仁3克,薏米仁30克,黄连5克,乌梅10克,赤石脂20克,地榆15克。大便清稀,完谷不化,面色白,四肢厥冷,脉沉细者加补骨脂15克,肉桂5克,炮姜3克。苔腻纳差者加川厚朴10克,苍术10克,沉香曲15克。热重者加白头翁10克。小便短少者加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腹痛明显者加白芍15克。里急后重明显者加槟榔10克,枳壳10克。水煎服每天1剂,10天为1疗程。

8.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 [徐涛,等.参苓白术散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70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药学报,2001;16(2):25—26]

治疗,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人参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山药30克,薏苡仁15克,砂仁12克,桔梗、白扁豆各15克,莲子、甘草各12克。夹有食滞者加山楂15克,鸡内金20克,麦芽15克;腹胀者加陈皮12克,半夏15克;腹部隐痛得温则舒者加附子12克,肉桂15克;泄泻每日10次以上或脱肛不收者加升麻12克,柴胡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2或3次服用。

9.治疗中晚期肝癌相关性腹泻 [赖义勤,等.参苓白术散在中晚期肝癌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福建中医药,2001;32(4):11—12]

治疗方法:以党参2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陈皮9克,山药15克,桔梗9克,扁豆12克,莲子10克,砂仁6克,薏苡仁15克,甘草6克组成。乏力,纳差,呕恶者加黄芪、麦谷芽各20克,煮半夏6克;胁痛明显者,酌加柴胡10克,白芍12克,川楝子、延胡索、郁金、丹参各15克;腹水,少尿,肢肿者加泽泻、车前子(包)各20克;黄疸者加茵陈15克,栀子15克;发热,口干者加麦冬、旱莲草各12克,枸杞15克。水煎200毫升,每日1剂,分早、中、晚各服1次。

【研究进展】

1.薄层扫描法测定参苓白术散中人参皂苷 [王 伟,等.薄层扫描法测定参苓白术散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5;(3)]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参苓白术散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本法具有准确、灵敏、专属等优点。回收率为99.35%,变异系数为1.18%。

2.参苓白术散动物实验 [侯建平,等.参苓白术散对嗜酸性“脾虚”小鼠的影响.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2)]

参苓白术散系中医临床常用方药,侯建平观察了其对嗜酸性“脾虚”模型小鼠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苓白术散可提高“脾虚”小鼠抗疲劳能力,增加因造模减少的胸腺、脾脏重量,升高血糖水平,降低肝、脑过氧化脂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