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脾胃病证妙谛
602400000042

第42章 呃逆 (4)

呃逆 (4)

一、旋覆代赭汤

【方名】 旋覆代赭汤

【来源】 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66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处方】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代赭石一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每日3次。

【功用】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症。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

【方解】

本方是为脾胃气虚,痰浊中阻,胃气上逆,本虚标实之证而设,法宜“急则治其标”,以降逆化痰为主,兼以补中益气。方中旋覆花辛苦咸而微温,归肺、胃、大肠经,其辛散温通,苦能降泄,下气消痞,咸能软坚散结,为治痰阻气逆之证所常用,为君药;代赭石苦甘而微寒,归肝、胃、心经。其性质重镇降逆,长于镇摄肺胃之逆气,除哕噫而泄烦郁。本方少少与之,意在与旋覆花相协而加强降逆下气,与止呕化痰之功,以平气逆呕噫之标;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生姜温胃化痰,散寒止呕,助旋覆花、代赭石降逆而止呕噫,同为臣药。人参、大枣、炙甘草甘温益气,健脾养胃,以复中虚气弱之本,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兼作使药。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共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使胃气复,痰浊消,气逆平,清气升而浊气降,则痞满、噫气、呕呃自除。

【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 旋覆花9克,人参6克,代赭石9克,甘草6克,半夏9克,生姜10克,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应用:若胃气不虚,去人参、大枣重用代赭石,增加降逆之功;气虚者加黄芪、升麻;阴虚者,加淮山、玉竹;大便硬结者,加大黄、玄明粉;若痰多者,可加茯苓、陈皮等以和胃化痰。

2.治疗上腹部术后呃逆 [张秀珍,等.旋覆代赭汤治疗上腹部术后呃逆.中医药学报,2001;29(6):21]

治疗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5~60岁;胃大部切除术10例,全胃切除5例,胆囊切除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凡术后病人,能排除因器质性疾病所致呃逆者,且经其他方法如针刺、按压眼球、高浓度CO2吸入,阿托品类注射等治疗无效者均可采用。

方药为:旋覆花、代赭石、党参、生姜、甘草、半夏、大枣。每日1剂,水煎服。一般服用1剂即可缓解,最多3剂即可治愈。全部有效。

3.治疗出血热合并呃逆 [马卫琴.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出血热合并呃逆24例.陕西中医,1994;15(6):73]

马卫琴用旋覆代赭汤去大枣,加枳实、厚朴,治疗出血热合并呃逆24例。

若出血重者,加小蓟、侧柏炭;大便硬结者,加大黄、二丑;阴虚者,加太子参、知母。

结果: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1例。

4.治疗乙肝合并呃逆 [韩转英.旋覆代赭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顽固性呃逆20例.中医药研究,1998;14(2):58]

治疗20例用旋覆代赭汤去大枣、甘草,加丁香、柿蒂、枳壳、莱菔子、郁金、高良姜、川厚朴、焦三仙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

结果:2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顽固性呃逆经临床治疗完全停止,最短6天,最长10天。

5.治疗胃轻瘫综合征 [彭友祥,等.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胃轻瘫综合征32例.湖南中医杂志,1999;15(1):29]

治疗62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

治疗组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旋覆花10克(包煎),代赭石15克(先煎),党参12克,制半夏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3克,炒白术15克,枳壳15克。每日1剂,水煎服,20天为1个疗程。气郁者加香附子、柴胡、合欢皮;血瘀者加莪术、丹参、延胡索、桃仁;寒饮者加干姜、桂枝、茯苓;火郁者加左金丸、山栀子、蒲公英;食滞者加山楂、神曲、麦芽;痰湿者重用半夏,加苍术、厚朴、茯苓;气虚者加黄芪、升麻。对照组口服甲氧氯普胺片,每次10毫克,每日3次,餐前服,20天为1个疗程。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1个疗程结束后测胃排空时间。

结果:治疗组32例中,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对照组30例中,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6.治疗肿瘤化疗后致呕吐反应 [王亚非,等.旋覆代赭汤加味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呕吐反应的疗效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273]

用旋覆代赭汤加代代花、广陈皮、茯苓,定为止吐中药组。另以恩丹西酮8毫克加于生理盐水6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定为止吐西药组。两组各72例,每组化疗药物顺铂组41例,非顺铂组31例,给药持续天数与相应化疗方案天数一致,所有病人全部按期完成2个周期的化疗。

结果:在顺铂化疗组中,中药组显效(无恶心、无呕吐)35例,有效(轻度至中度恶心,24小时内呕吐1至2次)3例,缓解(重度恶心,24小时内呕吐3~5次)3例,无效(重度恶心,24小时内呕吐5次以上)0例;西药组分别依次为31例、5例、5例和0例;在非顺铂化疗组中,中药组显效25例,有效4例,缓解1例,无效1例;西药组分别依次为23例,4例,3例和1例。中药组对顺铂化疗与非顺铂化疗的止呕有效率(93%、94%),均高于西药组(88%、87%),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7.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顾荣斌.旋覆代赭汤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42例临床分析.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9(2):127]

治疗42例。用旋覆代赭汤加竹茹、枳壳、郁金、荔枝核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

结果:基本治愈(咽下困难消失,饮水试验正常,X线钡剂造影食管贲门无异常,或内镜检查无异常表现)20例;好转(咽下困难基本消失或轻微,饮水试验有改善,但仍有异常,X线钡剂造影或内镜下表现与原来对比无明显改善)14例;无效(症状及有关检查无改善)8例,均为晚期病人。总有效率81%。有效病例一般在服药3~5剂后即感症状好转,服用10天即告有效者15例,8例服用20天方告有效,其他均用药30天。

8.治疗梅核气 [吴文库,等.旋覆代赭汤治疗梅核气288例.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杂志,1997;5(2):76]

本组288例。用旋覆代赭汤去人参、大枣,加厚朴、紫苏梗、陈皮、茯苓为基本方。

若肝气挟痰者,加白蒺藜、钩藤;肝胃不和者,加佛手、枳壳、山药;阴虚火旺者,去生姜、半夏,加枸杞子、桑椹子、玄参、石斛、当归;肺虚痰湿者,加黄芪、炒扁豆、焦白术、泽泻;阳虚者,加附子;痰黏不畅者,加竹茹。每日1剂,水煎服。

结果:痊愈216例;显效54例;无效18例。

【研究进展】

(1)促胃肠动力作用[王长洪,等.旋覆代赭汤促胃肠动力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9;7(1):1]

王长洪研究旋覆代赭汤对小鼠胃肠动力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整体动物实验与离体器官实验相结合,整方实验和拆方实验相结合,多层次综合研究与分析旋覆代赭汤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结果:旋覆代赭汤能促进正常状态的小鼠胃排空,对其小肠推进无明显影响;能够拮抗芬氟拉明、左旋麻黄碱、多巴胺引发的小鼠胃排空抑制和小肠推进减慢;对阿托品引发的胃排空抑制有拮抗作用,对其造成的小肠推进减慢无明显影响;不能拮抗吗啡引起的小鼠胃排空抑制和小肠推进减慢。采用正交设计法拆方研究发现,党参、代赭石、大枣、旋覆花对大鼠胃底条肌收缩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旋覆花与甘草、大枣分别合用,有明显协同促进作用。党参、旋覆花和半夏能显著拮抗阿托品引起的胃底条肌舒张作用,代赭石和生姜合用,具有协同拮抗作用。

结论:旋覆代赭汤有确切的促胃动力作用。陈氏[陈

多,等.旋复代赭汤促胃肠动力作用研究I-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1):4]除了证明旋覆代赭汤能促进正常小鼠胃排空外,它还对芬氟拉明、左旋麻黄碱造成的小鼠胃排空抑制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但对吗啡所致者无明显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5-羟色胺和肾上腺素受体有关。

(2)对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郑瑞燕.旋覆代赭汤对食管运动功能紊乱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8(6):345]

郑瑞燕采用CTD(消化道检测仪)仪检测187例有食管病变临床表现病人,监测24小时食管的酸碱度(PH)值变化,对食管上、中、下段分别测压,将其中表现为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运动功能紊乱及食管各段动力正常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旋覆代赭汤与西药普瑞博斯,泰胃美片口服作对照组,观察2组病人各用药1个月后的临床变化及结果。

结果:旋覆代赭汤对食管运动功能紊乱有明显双向调节作用,LES(管下括约肌)低压型失松弛型,EB(食管体部)远段高幅蠕动或低幅蠕动型,VES(管上括约肌)高压型或低压型的病人,多数获得临床缓解,有效率达74.4%,疗效近似西药组;对食管反流病病人的有效率仅71.4%,明显低于西药组(西药组有效率88.9%),对有明显临床症状,CTD检测结果正常的病人,有效率达100%,远远优于西药组(西药组有效率为23.1%)。

结论:旋覆代赭汤对食管运动功能紊乱有良好双向调节作用。

(3)对酸性反流性食管炎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于 强,等.旋覆代赭汤对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天津中医药,2003;20(1):45]

观察旋覆代赭汤对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用不全幽门结扎+管下括约肌(LES)切开术制备酸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后,给予旋覆代赭汤水煎剂,分别于治疗2、4、8天后观各组大鼠血清胃泌素的变化。结果:用旋覆代赭汤治疗4天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即有所提高,并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旋覆代赭汤在治疗酸性反流性食管炎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而且可促进LES功能的恢复,增加LES的压力,防止酸反流,促进疾病的恢复。

(4)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邓兴学,等.旋覆代赭汤对大鼠醋酸性胃溃疡的影响.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5):35]

取大鼠32只,常规饲养,并用100%大黄水按10克/千克灌胃,每日1次,连续10天。后用20%HAC(醋酸)0.1毫升,用微量注射器注入胃腺部浆膜下,以形成丘疹为度。术前用乙醚麻醉后开腹,暴露全胃。术后缝合腹壁,消毒创口,常规饲养。术后次日,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旋覆代赭汤大剂量组、旋覆代赭汤小剂量组、西咪替丁对照组。将大鼠按上述分组后,分别用蒸馏水(1毫升/100克)、旋覆代赭汤(5克/千克,10克/千克)西咪替丁0.1克/千克灌胃。每日1次,连续14天,第15天处死大鼠,取胃后,用放大镜观察并测量胃黏膜上的溃疡数、溃疡面积,评定溃疡指数,计算溃疡率。

根据所得每组溃疡指数,按溃疡抑制率的计算公式:溃疡抑制率=(对照自然数-给药组指数)/对照组指数×100%算出溃疡抑制率。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正常对照组的溃疡指数为1.86,溃疡抑制率为0;旋覆代赭汤大剂量组分别为1.08和42.51%;旋覆代赭汤小剂量组分别为0.89和52.66%;西咪替丁组分别为0.88和53.19%。这说明旋覆代赭汤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滞H2受体,抑制组织胺对胃酸的分泌有关。同时与其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胃的组织水肿等作用有关,从而防止胃黏膜的损伤和增强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在实验中还发现服旋覆代赭汤组的大鼠较其他组毛色光泽、活动灵敏,说明了本方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是从扶正祛邪两方面实现的。

(5)止吐作用[邓兴学,等.旋覆代赭汤止吐作用的实验研究.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2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