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腹痛 (2)
明代医家吴球从食积、气滞、寒、热四型论治腹痛。也为目前临床上最常见腹痛之病因。并提出了每型腹痛的具体脉象及治疗药物。
十一、龚信《古今医鉴》寒热腹痛的辨治方法
《古今医鉴·腹痛》:“凡腹中痛甚,饮凉水一盏,其痛稍可者属热痛,当用凉药清之。清之不已,而或绕脐硬痛,大便闭实烦渴,用凉药下之,利气丸之类。若饮水愈加作痛,属寒痛,用温药和之。和之不已,而或四肢厥冷,腹痛呕吐泻痢,急服热药救之,附子理中汤之类,须详脉力有无。”
明代医家龚信治热以寒,治寒以热,用凉水一盏来辨腹痛之寒热。热性腹痛应喜冷而恶热,饮凉水一盏,其痛稍缓解,当以热性腹痛来论治。反之,则以寒性腹痛论治。
十二、秦景明《症因脉治》血虚腹痛论治
《症因脉治》:“瘦人多火,阴血日涸,或去血过多,阴分日亏,或忧思过度,煎熬真阴。”
本条文论述了血虚腹痛。本证多由劳心过度,伤耗营血或有失血,致令血虚。血虚内不能充营脏腑,则腹痛悠悠不已。血虚外不能充营躯体,则形体瘦弱,面色苍白。血不荣心则心悸失眠,血不上荣头则头晕健忘。
十三、林珮琴《类证治裁》理气活血通腑为治腹痛之大法
《类证治裁·腹痛》:“大抵腹痛寒淫为多,热淫为少,以寒尤易阻塞阳气也。腹痛气滞者多,血滞者少,理气滞不宜动血,理血滞则必兼行气也。古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故治痛大法,不外温散辛通。而其要则初用通腑,久必通络。”
明代医家林珮琴论述了治疗腹痛之大法。由于腹痛以寒邪为多,故辛散温通为治疗原则,辛散者理气也,腹痛气滞者多。甘温者温中补气,辛温者温中祛寒。通者,通腑泄热,活血通络也。
十四、程国彭《医学心悟》肝郁气滞之腹痛
《医学心悟·腹痛》:“诸痛皆属于肝,肝木乘脾则腹痛,仲景以芍药甘草汤主之。”
清代医家程国彭论述了肝气郁结之腹痛。本证起于忧思忿怒,致令肝失条达,气机郁滞,横逆犯胃肠,气结不通,不通则痛。《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本证腹痛常表现为腹胀闷痛,攻冲不定,痛引两胁,或及少腹,忿怒痛增,时作嗳气,得矢气痛势可缓,脉弦。《景岳全书》:“凡气病而为胀为痛者,必或胀或止而痛无定处,气聚则痛而见形,气散则平而无迹。”治疗上可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或柴胡疏肝散治疗。
十五、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以有形与无形来区分腹痛之病因
《临床指南医案·腹痛》:“腹处乎中,病因非一,须知其无形及有形之为患,而主治之机宜,已得其要矣。所谓无形为患者,如寒凝火郁,气阻营虚,及夏秋暑湿痧秽之类是也。所谓有形为患者,如蓄血、食滞、癥瘕、蛔蛲、内疝,及平素偏好成积之类是也。”
清代医家叶天士论述了腹痛的病因分类。一般腹痛的病因以虚实来分类,也有以有形与无形来分类。但有形之邪多为实证,无形之邪也能转化为有形之邪。
十六、王永炎主编《中医内科学》综论腹痛之因机证治
1.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疼痛的部位又可分为脐腹、胁腹、小腹、少腹。
2.腹痛的成因,不外寒、热、虚、实、气、血等几方面,各因之间常相互联系,或相兼为病。……由于脏腑经络的分布部位、生理功能、病理特点不同,发病后的临床表现各有所异,所以脏腑生理病理及经络运行特点,在腹痛的辨证中,显得十分重要。腹痛的病机,仍不离“不通则痛”,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以及虫积、跌仆等原因,皆可导致脏腑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流行阻滞而出现实痛;气血不足,阳气虚弱,则脏腑经脉失于温养,气血运行无力而成虚痛。
3.应根据辨证的虚实寒热,在气在血,确立治法……但腹痛以“不通则痛”为常理,且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所以在审因论治的基础上,结合通法,使病因得除,腑气得通,腹痛自止。但通法并非单纯泻下,应在辨明寒热虚实而辨证用药的基础上,辅以理气通导之品,标本兼治。用药不可过用香燥,应中病即止,特别是虚痛,应以温中补虚,益气养血为法……另外,“久痛入络”,对于缠绵不愈的腹痛,加入辛润活血之剂,尤为必要。
第二节 名医经验精粹
一、贾堃治疗腹痛经验 [张文康.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贾堃.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296—303]
贾堃,男,出生于1919年12月26日。15岁学医,1946年,在西安三桥镇开设诊所行医,1955年任西安中医门诊部儿科主任,是西安市最早的14位高级医师之一。1991年为国家第一批中医药专家师承制导师。著有《癌症中医防治研究》、《中医癌症学》、《中老年防癌健身良方妙法》等专著。
1.阑尾炎引起的腹痛
阑尾炎根据发病的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常常是小儿正在玩耍时,突然腹痛,恶心呕吐。疼痛先是上腹部或在肚脐的周围,多为阵发性,几个小时以后,疼痛就转移到小腹右侧,疼痛加重,右边大腿屈曲不愿伸直,发热。也有少数病儿腹痛在右上腹。病情严重的,常是满腹剧烈疼痛。多数病儿大便不利,仅有少数出现泄泻。
阑尾炎不论是急性或是慢性,只要大便不利,发热,即可用大黄牡丹皮汤。
大黄牡丹皮汤:锦大黄12克,牡丹皮3克,桃仁3克,冬瓜仁6克,芒硝3克。
煎服法:1剂药煎2遍,兑在一起,约煎取1茶杯。1~3岁的病儿,分6次服;3~6岁的病儿,分5次服;6~9岁的病儿,分4次服;9~12岁的病儿,分3次服。每3小时服1次。
阑尾炎不论急性或慢性,只要大便正常,发热严重,即可用归藤银翘汤。
归藤银翘汤:当归尾10克,红藤60克,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冬瓜仁6克。
煎服法:与大黄牡丹皮汤同。
2.腹膜炎引起的腹痛 病儿得了腹膜炎,腹部摸着很硬,满腹疼痛,按压更甚,腹胀,面部和双足肿胀,并伴有发热、呕吐和大便不利。
初起腹痛较轻时,可用银藤归苓汤。
银藤归苓汤:金银花30克,红藤30克,连翘30克,当归15克,云苓30克,大腹皮15克,金铃子10克,白芍12克。
煎服法:1剂药煎2遍,兑在一起,约煎取1茶杯。1~3岁的病儿,分5次服;3~6岁的病儿,分4次服;6~9岁的病儿,分3次服;9~12岁的病儿,分2次服。每4小时服1次。
腹痛严重时,在银藤归苓汤内加延胡索10克,五灵脂10克,生蒲黄10克。
煎服法:与银藤归苓汤相同。
如果病儿腹胀,可用参苓汤。
参苓汤:北沙参15克,云茯苓15克,麦门冬15克,法半夏5克,炙甘草3克,大枣3枚。
煎服法:1剂药煎2遍,兑在一起,约煎取1茶杯。1~3岁的病儿,分4次服;3~6岁的病儿,分3次服;6~9岁的病儿,分2次服。每4小时服1次。
3.肝炎引起的腹痛 小儿患肝炎,可用茵陈二金汤。
茵陈二金汤:茵陈30克,广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建神曲10克,姜厚朴10克。
煎服法:1剂药煎2遍,兑在一起,约煎取l茶杯,加白糖。1~3岁的病儿,分5次服;3~6岁的病儿,分4次服;6~9岁的病儿,分3次服;9~12岁的病儿,分2次服。1日服3次。
如果病儿无汗,可在茵陈二金汤内加麻黄6克,用黄酒和水煎服。煎服的方法与茵陈二金汤相同。病儿大便不利,小便深黄色,又稠又少,右上腹部胀满,在茵陈二金汤内加大黄5克,山栀子10克,灯心1撮。煎服法与茵陈二金汤相同。病儿小便不利,出汗,大便正常,在茵陈二金汤内加茯苓2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肉桂1克,灯心l撮。煎服法与茵陈二金汤相同。病儿大小便均正常,在茵陈二金汤内加黄连5克,枳壳12克,陈皮5克。煎服法与茵陈二金汤相同。病儿的眼睛和皮肤不黄,右胁痛,腹部胀痛,在茵陈二金汤内加人参3克(或党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3克,生甘草3克,大枣6枚。煎服法与茵陈二金汤相同。如果病儿出现腹水,阴囊肿胀,在茵陈二金汤内加茯苓皮20克,绿豆皮20克,连翘20克,金银花20克,车前草10克。煎服法与茵陈二金汤相同。
病儿发高热,眼睛和皮肤不黄,可用青金汤。
青金汤:大青叶30克,丹参30克,贯众15克,郁金15克,大枣10枚。
煎服法:1剂药煎2遍,兑在一起,约煎取l茶杯。1~3岁的病儿,分5次服;3~6岁的病儿,分4次服;6~9岁的病儿,分3次服;9~12岁的病儿,分2次服。每4小时服1次。
二、史沛棠治疗腹痛经验 [张文康.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史沛棠.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95—96]
史沛棠,名维清(1892~1965年),出生于浙江省武康县上柏镇(现属德清县)。于1907年从余杭县永泰乡叶天士学派的姚耕山先生学习中医内科。1956年被任命为浙江中医学院院长。撰写长篇论著多种,如《医经选读讲义》、《内经知要浅解》、《金匮要略通俗注解》、《伤寒论浅注》、《实用本草药诀》、《感证辑要》、《内妇儿常见病临床手册》、《运气括要》等。
人体腹部,须分大腹、小腹、少腹3种。其大腹为肠、胃、肝、胆所居之处,故大腹痛之病,最为复杂,须分别其新久高下,而辨其属腑属脏,有块无块,乃可明其在气在血,属实属虚,为寒为热。至于停食感寒,霍乱泻痢之腹痛,多属肠胃受病,稍易疗治。如停食腹痛,必饱满恶食,宜消食为主,感寒必喜温暖,当温通为主。霍乱,绞肠痧痢,皆有一定病状,祛其病因,腹痛自杳。惟经年累月之久痛,其中或肝气横逆,或脾阳受伤,如气滞瘕痞,血积成块之类,自宜逐一详察,方能取效。
夫肝气横逆之腹痛,为气机不畅,积瘕在中,故其痛腹部常有块梗起,或左或右,移动不定,时欲呕吐,饮食不旺,面黄肌瘦,必得上嗳噫,下矢气,痛势稍差,若不速治,渐成臌胀,当用疏肝利气之药,投以吴茱萸肉、川胡椒、香附、木香、陈皮、川厚朴、壳砂、延胡索、佛手、乌药、川楝子之类。其病浅者,腹尚无块,只觉疼痛而已,亦可用前药治之。惟气滞既久,必碍及血分,古人所谓血因气行;又云痛久入络,络即血也。简言之,可称气痛,日久必入于血,血滞不行,便成瘀浊,血积之块着而不移,是以腹痛必有硬块停滞一边,或在于左、或滞于右,不能移动者,乃是血瘀成块,其痛时手不可按,形瘦食减。倘女人患此,其月经逐渐减少,不早调治,延为血蛊。当用疏肝化滞,消瘀活血之药,如当归、赤芍、延胡索、川楝子、桃仁、红花、泽兰、茺蔚子、郁金、三棱、三七、官桂、香附之类。病根浅者,其块必小,或无硬块,仍依前药加减施治。以上二法,即治肝气腹痛之大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