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602000000040

第40章 痛风性关节炎 (4)

第6章 痛风性关节炎 (4)

22.四妙白虎桂枝汤配合药物外敷

【药物组成】 苍术15g,黄柏12g,薏苡仁30g,牛膝15g,桂枝12g,石膏30g,知母10g,当归12g,秦皮10g,伸筋草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用大黄3份、栀子2份、牡丹皮2份、乳香1份、没药1份,研为细末,温开水调成糊状,外敷患部,每日1次。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通络除痹。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5例,治愈17例,占37.78%;显效16例,占35.56%;有效10例,占22.22%;无效2例,占4.44%。总有效率为95.56%。

【经验体会】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据其起病急和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热痹范畴。因过食膏粱厚味致湿热内蕴,加之外感六淫之邪流注经络、关节,阻滞气血运行而成。近年来,应用四妙散合(或)白虎桂枝汤清热利湿、通络除痹治疗本病已成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病的直接原因,于方中选加既能抗炎、消除关节肿痛,又能增加尿酸排泄且具除痹通络功效不悖中医用药之旨的秦皮、伸筋草。同时,配合具有清热消肿、活血止痛功效的大黄、栀子、牡丹皮、乳香、没药局部外敷。内外合治,显著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消退时间。

【方剂来源】 印苏昆.四妙白虎桂枝汤配合药物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5例.山东中医杂志,1999,18(4):154

23.四妙丸加味

【药物组成】 苍术、黄柏、当归、甘草各10g,薏苡仁、忍冬藤、萆薢各20g,生地黄、牛膝、蚕沙、肿节风各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5天为1个疗程。配合TDP治疗仪照射:照射距离以患者感到温热感为宜,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清热除湿,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0例,痊愈26例,占87%;好转4例,占13%。

【经验体会】 四妙丸加味方中苍术、黄柏、萆薢、忍冬藤、蚕沙、生地黄清热利湿消肿,牛膝、当归活血行血,薏苡仁健脾利水胜湿,肿节风祛筋骨之风,甘草解毒、缓急止痛且调和药性。TDP治疗仪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中药配合TDP照射能达到清热利湿消肿,活血止痛,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方剂来源】 杨艳华.四妙丸加味配合TDP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4):221

24.通痹雷公藤汤

【药物组成】 雷公藤、秦艽、萆薢、僵蚕、桃仁、红花、海风藤、海桐皮、徐长卿各10g,板蓝根、蒲公英、薏苡仁、赤小豆、土茯苓各30g,蜈蚣2条,甘草5g。

【随症加减】 热甚加水牛角、忍冬藤各10g;阴伤加黄柏、生地黄各20g,疼痛剧烈加制没药、三棱、莪术各10g;伴尿赤、尿结石加车前草20g;体质肥胖有痰浊征象者加白芥子、陈皮、法半夏各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祛湿通痹,活血化瘀。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6例,痊愈10例,占17.9%;显效35例,占62.5%;有效9例,占16.1%;无效2例,占3.6%;总有效率96.4%。

治验:陆某,男,38岁。间歇性发作右踝关节红肿热痛5年,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秋水仙碱可缓解,昨晨右踝关节又剧烈疼痛,恶寒发热,口苦,尿赤。查右踝关节明显肿胀,皮色潮红,扪之发热、拒按。以右踝外侧为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血尿酸560μmol/L。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证属湿热下注、毒瘀互结。予通痹雷公藤汤加制没药、三棱、莪术各10g,车前草20g。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服5剂后疼痛大减,10剂后症状消失,继之随症加减服药1个月,舌脉复常,血尿酸368μmol/L,3年随访未见复发,复查血尿酸365μmol/L。

【经验体会】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热痹”、“历节”范畴,多因大量饮酒及过食肥甘厚味,致湿阻中焦,郁而化热,湿热蕴结关节,壅阻血脉所致。治宜清热解毒,祛湿通痹,活血化瘀,通痹雷公藤汤中雷公藤、板蓝根、蒲公英清热解毒;薏苡仁、赤小豆、土茯苓、萆薢、海桐皮祛湿消肿;僵蚕、秦艽、蜈蚣、徐长卿、海风藤通络开痹;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止痛;甘草调合诸药。方证相合,故疗效显著,且治疗中未发现有毒副作用。另外,服药期间及服药后3个月宜避免进食高嘌呤饮食。

【方剂来源】 陈红明.通痹雷公藤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6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7):349

25.痛风定痛清源汤

【药物组成】 金钱草30g,青风藤30g,山慈菇5~10g,地龙10g,秦艽5~10g,臭梧桐叶5~10g,石膏30~50g,知母8~15g,栀子10g,牡丹皮5~10g,生地黄15~30g,茯苓10~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清热泻火、利水消肿、通络止痛、排石散结。

【临床运用】 治验:患者,男性,70岁。右足拇趾关节处红肿热痛2天,这是第2次急性发作,去年同期发作过1次。症状局部灼热潮红,表皮光亮,着地疼痛甚剧,脉弦数,苔黄腻,体温达39℃,伴头痛、乏力,血尿酸484.6μmol/L。第二天住院,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给予痛风定痛清源汤每日1剂,日服3次,药渣冷敷。一剂后疼痛减轻红肿减退,体温下降至38℃。2剂后红肿热痛大减,已能行走活动,体温降至37.2℃。5剂后红肿热痛消失,体温正常,继续服用,局部药渣热敷泡洗。

【经验体会】 方中金钱草利尿排石化石,且有清热利湿消肿之功;青风藤清热利湿、通络镇痛、消炎消肿;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地龙、秦艽、臭梧桐叶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石膏、知母、栀子清解泻火;牡丹皮、生地黄清热散瘀消肿;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中。以上12味药物共煎。起到了清热泻火、利水消肿、通络止痛、排石散结的作用。

【方剂来源】 金许洪.痛风定痛清源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体会.镇江医学院学报,2000,10(2):380

26.痛风膏

【药物组成】 黄柏90g,大黄、姜黄、白芷、天花粉、厚朴、陈皮各60g,甘草、半夏、天南星各30g,冰片20g。

【治疗方法】 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熬成膏状。视患处部位大小,将膏药平摊于布上,温贴痛处,并用绷带固定,每2天换药1次,治疗期间患者禁忌饮酒、食用海鲜品以及动物的内脏等。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除湿、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80例,治愈68例,占85%;好转7例,占8.75%,无效5例,占6.25%;总有效率为93.75%。起效最快时间为5h,最慢14天。

【经验体会】 痛风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之品,损伤脾胃或素体不足,脾运不健以致运化失调、酿湿成痰、日久化热、湿热痰浊、阻滞关节经络而成。痛风膏方中:大黄、黄柏、姜黄清热泻火解毒;天花粉、厚朴、陈皮清热化痰、行气燥湿;半夏、天南星燥湿化痰、软坚散结;白芷具有温散结气、祛风除湿功效;冰片清热解毒,具有良好皮肤渗透的功能,使药效直达患处,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外敷药物,通过皮肤直接渗透到患处,作用直接持久,吸收快、疗效好、镇痛好。

【方剂来源】 由显.痛风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体会.辽宁中医杂志,2006,33(6):698

27.痛风清解汤

【药物组成】 金银花30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大黄6g,忍冬藤30g,牡丹皮12g,赤芍12g,白芍30g,萆薢15g,山慈菇12g,甘草10g,细辛10g,黄柏10g,苍术12g,薏苡仁20g,川牛膝12g。

【随症加减】 发热甚加石膏;关节疼痛剧烈加全蝎;泌尿系结石者加金钱草;合并高血脂者加决明子、山楂;合并高血压者加钩藤、石决明;合并糖尿病者加玄参、山药;合并缺血性心脏病者加瓜蒌、丹参。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以药渣煎水熏洗、浸泡患处20分钟,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26例,经治疗1~2个疗程,结果治愈16例(占61.54%),好转8例(占30.77%),无效2例(占7.69%),总有效率为92.31%。

治验:王某,男,48岁。患者昨夜因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剧烈疼痛而惊醒,清晨疼痛未见明显缓解,伴发热,口干,心烦,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血尿酸536μmol/L。右足拍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证属湿热蕴毒,痹阻关节。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处方:金银花30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大黄6g,忍冬藤30g,牡丹皮12g,赤芍12g,白芍30g,萆薢15g,山慈菇12g,甘草10g,细辛10g,黄柏10g,苍术12g,薏苡仁20g,川牛膝12g,石膏30g。6剂,水煎服,日1剂。局部以药渣煎水熏洗、浸泡20分钟,每日2次。药后,右足红肿热痛明显好转。原方去石膏30g,续进10剂,诸症基本恢复正常。嘱其再服3剂巩固疗效。

【经验体会】 方中金银花、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通络为君。金银花味甘性寒,能清热解毒,清络中风火湿热;性偏宣散,清热解毒而不伤胃,芳香透达而不遏邪。土茯苓甘淡性平,解毒利湿,“利湿祛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本草正义》)。忍冬藤清热解毒、祛风通络,与金银花同出一木,加强清热通络除痹之力。蒲公英性味苦寒,清热解毒、行气滞、散郁结,“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久服而无碍”(《本草新编》)。二药共为金银花之臣。山慈菇,味苦性寒,功能清热消肿、化毒软坚;萆薢,气味苦平无毒,其淡渗而利下祛湿,功能清热利湿、分清泌浊;大黄清热泻火排毒、凉血解毒止痛;四妙散以清利湿热。数味为土茯苓之臣药。白芍补血敛阴柔肝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治热痹疼痛;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善透血中内伏之热毒;细辛辛温性烈,温通阴阳、解痹止痛,又可制它药寒凉。此四味为佐药。使以甘草补脾和中,又能解毒。

【方剂来源】 鞠中斌.痛风清解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6例.四川中医,2003,21(7):30

28.痛风速效汤

【药物组成】 黄柏10g,苍术15g,薏苡仁30g,牛膝15g,土茯苓30g,萆薢15g,山慈菇15g,生地黄15g,赤芍15g,牡丹皮10g,秦艽10g,威灵仙15g,浙贝母15g,僵蚕15g,蒲公英3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化痰活血,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0例,治愈29例,好转11例,无效0例。

【经验体会】 方中土茯苓、山慈菇、黄柏、蒲公英、薏苡仁清热利湿解毒,土茯苓既能解毒,又能除湿通络,《本草纲目》谓其“祛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恶疮痛肿。”萆薢、苍术、薏苡仁利湿化浊;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牛膝凉血活血;浙贝母、僵蚕化痰散结;秦艽、威灵仙祛风除湿止痛;全蝎搜风通络、止痛散结。

【方剂来源】 宋锦华.痛风速效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中医药导报,2005,11(6):33

29.痛风汤

【药物组成】 忍冬藤20g,土茯苓20g,萆薢20g,蒲公英20g,当归15g,玄参10g,黄柏10g,牛膝10g,泽泻10g,牡丹皮10g,甘草5g,寻骨风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至疼痛热肿消失后停用。症状缓解期用土茯苓20g,石韦20g,开水浸泡当茶喝。

【功效主治】 热解毒、利湿消肿、活血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4例,治愈41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87%。

【经验体会】 方中忍冬藤、黄柏、蒲公英、玄参清热解毒;土茯苓、萆薢、牡丹皮、泽泻清热除湿,化痰消肿;当归、牛膝活血行血;寻骨风祛筋骨之风;甘草解毒又能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症状缓解期用土茯苓、石韦清热解毒,除湿消肿;知柏地黄丸补肾降火;诸药合用能达到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活血止痛(降低血尿酸)的目的。

【方剂来源】 李平庸.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4例.湖南中医杂志,2004,20(1):42

30.痛风肿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