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疑难病痰瘀同治经验
601900000031

第31章 疑难病的痰瘀辨治 (18)

第七章 疑难病的痰瘀辨治 (18)

本病多发于素体阴虚,血虚日久、大病久病导致阴虚,阴虚日久,虚热内生,灼津耗血,炼凝痰瘀。临床症状及特点:发热以低热为主,伴见五心烦热,发热不欲近衣,或烘然汗出,口干咽燥,心烦多梦,夜寐不安,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化痰祛瘀,生津养血。

药用:银柴胡9g,浮小麦30g,秦艽9g,鳖甲9g,玄参15g,地骨皮9g,知母9g,黄柏9g,仙茅9g,淫羊藿12g,当归9g,炒枣仁9g,合欢皮9g,五灵脂9g,蒲黄9g,水蛭3g,海藻9g,胡连9g,煅龙骨9g,煅牡蛎9g,制龟甲9g。

3.阳(气)虚痰瘀发热

本病多发于过度劳累,饮食不足,或脾胃虚弱,吸收功能下降,机体失养,营卫失和,津血不行,聚凝痰瘀。临床症状及特点:发热多在劳累后发作或加重,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脘闷食少,面色无华,易于感冒,时有汗出,畏寒怕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温阳,化痰祛瘀,调和营卫。

药用:党参9g,白术9g,黄芪15g,桂枝6g,白芍12g,炒山药15g,干姜9g,白术9g,炙甘草9g,熟地黄5g,砂仁9g,茯苓12g,半夏9g,贝母9g,炒蒲黄9g,肉苁蓉12g,石菖蒲9g,制附子3g,糖山楂9g。

4.湿郁痰瘀发热

本病多发于素体湿盛,痰瘀内生,湿痰瘀邪阻滞经络,郁而发热,湿为阴邪,氤氲黏腻,故发病缓慢且难速已,阻滞中焦,壅遏气机。临床症状及特点:长期低热,午后为重,胸脘痞闷,纳少呕恶,口黏不渴,周身酸重,大便溏而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利湿热,逐瘀化痰,调畅气机。

药用:藿香9g,蔻仁9g,茵陈20g,薏苡仁12g,滑石15g,菖蒲12g,贝母9g,射干9g,山豆根12g,八月札12g,赤芍9g,半夏9g,昆布12g,海藻9g,柴胡9g,桃仁9g,醋大黄g,黄芩9g,桂枝6g,重楼9g。

(三)退热验方4首

1.白菜根4个,绿豆1把,冰糖少许。水煎服,治风热感冒。

2.地骨皮30g,蒲公英30g,生石膏30g,薄荷9g,水煎服(任氏先生授方),治温病发热。

3.用河边水葱3棵,水煎服后即愈。用于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

4.治疗疟疾发热或寒热往来的非感染性长期发热(任先生临终前授秘方)方:在第七胸椎消毒后,用三棱针刺破后,用胡椒一个压碎敷针孔上,胶布覆盖,用后发热立退。

(四)病案举例

患者陈某,男,35岁,于1978年3月12日就诊。患者缘“午后低热伴胸闷纳呆2月余”以“内伤湿郁痰瘀发热”到门诊治疗。2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周身酸困,脘腹满闷,纳食乏味,初期未引起重视,渐之出现午饭后低热,至夜间加重,体温一般在37.3~37.5℃,发病后曾经当地医生按感冒口服中西药及静脉输液治疗十余日,病情有增无减,午后低热日甚,体温高至37.9℃,脘闷不饥,四肢沉重如铅,时吐痰涎,头身酸困,口黏不渴,大便溏而不爽,小便黄浊有异味,舌质胖大有瘀斑,舌苔黄腻,脉象濡数。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肥达试验检查阴性。中医诊断:内伤湿阻,痰瘀发热。治以清利湿热,化痰祛瘀,调理气机。处方:藿香9g,蔻仁9g,茵陈20g,薏苡仁12g,滑石15g,菖蒲12g,贝母9g,射干9g,山豆根12g,八月札12g,半夏9g,白芍12g,柴胡9g,桃仁9g,醋大黄9g,黄芩9g,桂枝6g,重楼9g。水煎,一日2次分服。

二诊(3月13日):药进1剂,全身微微汗出,周身顿感清爽,纳食可,脘腹撑胀随肠鸣矢气而减缓,守方继进。

三诊(3月17日):午后低热明显减轻,体温最高37.3℃,周身酸沉,食欲好转,纳食增加,精神转爽,虑湿邪未尽而阴已伤,将上方去藿香、滑石、醋大黄,加地骨皮9g,鳖甲9g,5剂,复以三棱针在第七胸椎消毒后刺破,用胡椒粉撒上用胶布粘贴。

四诊(3月29日):上法用后低热停止,药尽神气清爽,纳食正常,腹胀撑闷逐渐消失,时有气短乏力,口干咽燥,二便正常,舌苔薄白,脉细弱。细析之:此乃湿热渐除,气阴两伤,予补气养阴,健脾和胃法。处方:党参12g,小黄草9g,白术9g,茯苓10g,黄芪15g,陈皮9g,法半夏9g,贝母6g,熟地黄15g,砂仁9g,当归9g,白芍12g,益母草9g,糖东楂10g,炙甘草9g,大枣3枚。

五诊(4月17日):用上药间断服用20余剂,身体恢复正常。

按:该例患者属于内伤湿热,酿生痰瘀浊邪阻滞中焦脾胃,造成气机枢纽功能失调而致发热,病虽非外感,属内伤所发,但治疗上以灵活应用。“证同治亦同”,采用大柴胡、藿朴夏苓汤意,和解退热,清泄里结;芳香化浊,淡渗利湿;复加以桂枝、桃仁、贝母调和营卫,逐化痰瘀。诸药合用,共凑清利湿热,芳香化浊,化痰消瘀之功,使内伤发热病证日渐向愈。

二十二、男子不育症

凡生育年龄的夫妇同居2年以上,有生育愿望,未采用避孕措施而未孕育,其原因属于男方者,称之为男子不育。以性功能障碍和精液异常所致的较为多见。性功能障碍:多见于阳痿、早泄、遗精等。精液异常:多见于无精子:多次精液检查(一般指3次以上)均未发现精子者。原因可能是睾丸不能产生精子,或睾丸能产生精子而输精管阻塞,精子不能排出。精子稀少:多次精液检查精子数均在每毫升0.6亿以下者。精液不液化:精液1小时不液化,限制精子的活动能力。死精子过多:超过40%则影响受孕,多见精囊病变或营养缺乏。精液量少:每次排精量少于2ml者。本病除先天性阴茎畸形、输精管闭塞、无睾丸外,多因肝郁、肾虚、精血不足导致痰瘀阻塞等因素引起。

(一)病因病机

1.肝郁痰瘀

婚后夫妇感情欠和,长期情绪低落,肝气郁滞,足厥阴脉络郁阻不畅,精液郁阻不行,或婚后日久不育,情绪不稳,心绪不宁,抑郁寡欢,导致气滞津血不行,害化痰瘀阻塞精络,精道不通,以致精清稀少,日久不育。

2.肾虚痰瘀

多缘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补失宜,肾精不足,肾气亏虚,精血失于转化,阻塞期间,生殖之精生成过程发生障碍难以液化,或精清稀少,或精子败成畸形,终成痰瘀壅塞,精子难以生成,终致婚后不育。

(二)辨证论治

男子不育的痰瘀辨治,首先要辨别虚实,属于实者,多责之于肝郁气滞,痰瘀阻塞精络;属于虚者,多责之于肾虚,即肾阴阳之不足,痰瘀阻于精络。一般而论,实证多见于青壮年,虚证多见于年老体虚,年少手淫。

1.肝郁痰瘀型

本类型多见于婚后长期情绪低落,肝郁不舒。临床表现及特点:阳痿或阳强不倒,不能射精或精液黏稠不化,性情抑郁,胸闷不舒,两胁胀痛,寐不安宁,舌质淡红,脉沉弦。

治疗:疏肝理气,化痰祛瘀。

药用:当归12g,白芍15g,白术9g,香附9g,牡丹皮9g,茯苓12g,天花粉9g,柴胡9g,贝母9g,桃仁9g,橘核仁9g,王不留行12g,蜈蚣1条,半夏9g。

2.肾虚痰瘀型

本病多发于肾精不足,肾气亏虚,生殖之精的生成发生障碍,精液害化痰瘀,壅塞精囊,以致不能生精成育。临床表现及特点:婚久不育,性欲淡漠,时而举而不坚或阳痿,精液清冷,遗精早泄,腰痛酸软,精神萎靡。

偏阳虚者: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偏阴虚者:五心烦热,头昏耳鸣,失眠健忘,精力不足,时有心悸,舌淡红,脉沉细数。

治疗:补肾添精,化痰祛瘀,生精种子。

偏肾阳虚者,温补肾阳。

药用:黄芪15g,淫羊藿12g,续断9g,何首乌12g,当归9g,桑椹9g,枸杞子9g,菟丝子(炒)9g,五味子9g,覆盆子9g,车前子9g,蛇床子9g,蜈蚣(为末冲服)1条,赤芍6g,川贝母9g。

加减:性欲低下,射精无力,加阳起石12g,巴戟天9g。

偏肾阴虚者,滋补肾阴。

药用:熟地黄30g,山药15g,山茱萸12g,牡丹皮6g,茯苓12g,桑椹9g,枸杞子9g,菟丝子9g,五味子9g,覆盆子9g,车前子9g,蜈蚣(为末冲服)1条,赤芍6g,川贝母9g。

加减:烦热甚者加知母9g,黄柏9g,地骨皮9g;精液量少加女贞子9g,墨旱莲9g;失眠健忘加炒枣仁9g,龙眼肉9g。

家传“鱼膘种子丹”方:

据说本方出自赤脚大仙的授方,相传此方得于云南大理府有周姓者,年方61岁,一妻九妾无子。因己身虚弱,精血清寒,元阳不固,难以生子,忧乏后嗣。一日游名山,遇一久修得道真人,因谈及内事,哀求良方。大仙怜之,即授一方。此药性凉而不寒,温而不热,男服则壮筋骨,添精补髓,资阳固本;女服者则调经补血,安胎顺气,助阴生子。周拜而受之。依方合修服之。四十日觉目明身健,发黑须乌,胜前百倍,果有既济之功,返本还元之妙,强筋健骨,夜度数女,坚硬强壮。后十妻生七子,繁其宗脉,寿其97岁。此方屡试屡验,刻开在碑,为子孙者铭记。如身体虚弱,老少酒色过度,头眩耳鸣,眼目昏花,腰腿疼痛,四肢无力,夜梦遗精,阳痿不起者,均可治之。

处方:肥当归(酒炒晒)240g,杜仲(去皮,青盐炒断丝)240g,白莲须(拣净酒洗晒干)240g,肉苁蓉(酒洗晒干)240g,怀牛膝(去皮肥大者佳,切片酒洗晒干)180g,茯苓(乳汁拌浸)120g,破故子(青盐炒)180g,白鱼鳔(切碎以牡蛎粉炒成珠)500g,枸杞子(红色者佳,拣净去蒂)120g,肉桂(去粗皮)60g,菟丝子(润净灰土,以甜酒浸一夜,水煎过,再用黄酒蒸成饼,晒干)240g,巴戟肉(去骨,切片炒)240g,沙苑子(用清水、人乳、黄酒、童便均可浸炒)240g,川附子一个(切片,以甘草水浸七日,一日一换,至明用面包住,放灰火煨蒸晒干)45g,淫羊藿(去枝梗,为末,人乳、酥油炙。无酥油,羊油亦可,山羊羯子油方好)240g。

以上诸药以方炮制,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早百丸,盐水送下,晚百丸黄酒送下。有诗为证:鱼膘种子当归杞,杜仲苁蓉与巴戟;肉桂附子淫羊藿,沙苑牛膝白莲须,故子茯苓菟丝饼,炼蜜为丸如桐子;早盐晚酒送百丸,男妇虚损具能医。

(三)阳痿早泄验方2首

1.治疗阳痿、早泄的肝郁血虚型:当归9g,白芍12g,柴胡6g,茯苓12g,白术12g,牡丹皮6g,栀子9g,蜈蚣1条。水煎服。同时,调情怡性,节育保精,注意参加体育锻炼。

2.小茴香、炮姜各5g,为末,加食盐少许,再用少许乳汁调和(也可用蜂蜜或鸡血代替)敷于肚脐,外加胶布紧贴,5~7天后去除敷料。

(四)病案举例

刘某,男,27岁,农民,于1986年1月13日就诊。患者婚后夫妇同居5年未避孕而未孕育,经过检查排除性功能器质性障碍,多次化验发现精液异常,每毫升少于0.2亿者,且每次排精量少于2ml。先后曾经多家医院中西医治疗3年均未见好转。患者自觉性功能低下,疲乏无力,腰背酸痛,精力不足,时有畏寒怕冷,梦遗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男性不育——肾阳亏虚,精液不足,痰瘀停聚。治疗:温肾壮阳,化痰逐瘀。处方:黄芪15g,淫羊藿12g,续断9g,何首乌12g,当归9g,桑椹9g,枸杞子9g,菟丝子9g,五味子9g,覆盆子9g,车前子9g,蛇床子9g,鹿角胶(炖化)9g,蜈蚣(为末冲服)1条,赤芍6g,川贝母9g,阳起石12g,巴戟天9g。每日1剂,水煎服。上药连服5个月,复查精子数每毫升0.6亿,每次排精量达到2ml。继续呈上方服药2个月,妻子停经50天,妊娠试验阳性。

追访:9个月后该夫妇生育一男婴。

按:本例男子不育症,属于肾阳不足,精血失化,痰瘀内生,精子的数量、生存质量和排精量均减少,难以精成育孕。治以温肾壮阳,化痰祛瘀,生精种子。药用淫羊藿、续断、蛇床子、鹿角胶、阳起石、巴戟天、黄芪、当归,温壮肾阳之中,补益中气以资先天之本,俾精子生成有源;五子衍宗丸补肾生精,以继后嗣;蜈蚣、赤芍、川贝母化痰祛瘀以通精络,使痰瘀清除精生有源,排精无碍。诸药合用,壮补肾气,精液自生,痰瘀清除,源头活水,不育顽症指日而愈。

二十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生殖器官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疾病,临床上以无排卵性功血为多见,属于中医妇科“崩漏”的范畴。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为“漏下”或“经漏”。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故崩漏合称。包括现代医学所指的内分泌失调、生殖器官炎症及子宫肌瘤等所致的子宫出血。凡临床上见上述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均可依此辨治。

(一)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