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一堂心理课
601800000008

第8章 事业篇:健康积极地投入工作 (4)

第二章 事业篇:健康积极地投入工作 (4)

安娜是公司新来的员工,刚来不久,老板就把一件非常棘手的工作交给她,并要求她在一周之内给出完美的解决,安娜面露难色,要知道这个工作即使是老员工也不可能在一周的时间做好,老板看出了安娜的顾虑,于是鼓励她说:“从你之前的表现来看,我相信你一定能胜任这项工作,并把它做好,这件事拜托你了!”安娜听了老板的赞美,大受鼓舞,甘愿加班加点,竟然真的在一周时间圆满完成了任务。

点评

安娜的老板正是运用了权威效应,通过自己对她的充分信任和赞扬使安娜也对自己充满自信。美国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美国一所大学心理学的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位从德国请来的著名化学专家,这名化学专家煞有介事的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对同学们说这是他最新发现的一种物质,有些气味,然后让每个同学闻,能闻到气味的就举手,结果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而事实上这不过是一瓶没有气味的蒸馏水而已,但是由于这位权威的著名化学家的心理暗示,让很多的同学误认为有气味。学生的这种心理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比如商家通常选择名人来做广告,一些专家出的书常常被抢购,一些名言会在人们的口头传颂下来,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权威效应”。即权威人物的暗示,往往具有非常巨大的说服力,让普通民众深信不疑。所以领导者更应该利用权威效应,多给员工赞美,让员工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潜力。

第51天 成功也抑郁

近年,不断有成功人士因抑郁自杀的消息见诸报端,成功人士成为抑郁症的易感人群,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抑郁症缠上这些成功人士呢?

案例

广州华港房产公司总经理马豪一家三口死在家中,经调查,发现马毫在妻子和女儿服用安眠药意识不清醒的状态下捂住口鼻致

两人死亡,后马毫割腕自杀。可马毫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马毫近期有严重精神抑郁症状,曾表示无法承受工作上的压力,流露出自杀的念头。

点评

心理学家分析马毫为严重的抑郁症,从而导致扩大性自杀,即由于过大的压力而产生的自罪、自责,这种“罪恶妄想”产生会使患者认为只有把妻儿都带走才能让她们免受迫害,于是为先杀死家人再自杀,可见抑郁症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成功人士的抑郁主要由于过多的压力,商场瞬息万变,竞争残酷,成功人士本来就“高处不胜寒”,加上他们本身的性格特点;认真,自我期望高,追求完美。因此就会把自身的责任看得很重,一旦失败,她们会把所有的罪过都归咎于自己身上,因此无形中给自己压了“最后一根稻草”。同时,成功者的行为方式是有了不良情绪不愿意和家人、朋友宣泄,只是自己想办法化解,无意识中负面情绪在心理积累过多。所以对于抑郁的人来说调整心态非常重要,要忙里偷闲,可在一段时间给自己彻底放松,旅游度假或是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多和家人沟通,多和朋友聊天,也可以听听轻音乐,总之让自己的身心都得到一次全面的放松。要知道成功是无止境的,是追求不完的,但幸福的生活却在我们的手中,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为了幸福快乐努力。

第52天 批评须得法

现代企业管理中,下属难免会犯错误,这时作为他的领导就要对他的行为进行批评,但如果不注意方式,不但起不到让下属改正的目的,还会引起下属的抵触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案例

卡耐基的侄女约瑟芬19岁那年来到纽约,成为卡耐基的秘书,当时刚刚高中毕业的她在工作中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每次卡耐基都毫不客气地批评她,约瑟芬也感到巨大的压力。一次,她工作中又出错了,卡耐基正想批评她,突然想到她还是个19岁的孩子,怎么能要求她拥有与自己相同的观点呢?于是他微笑地对约瑟芬说:“亲爱的,你犯了一个错误,但上帝知道,我所犯过的错误比你更糟糕,成功也只有从经验中获得,可以说你比我年轻时强多了,所以我根本不想批评你。但你不认为,如果这样改进的话,会更好吗?”听了卡耐基的话,约瑟芬充满动力,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秘书。

点评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被人指责说工作表现差时,受批评的员工会产生防御心理,同时会觉得很泄气。员工们个性不同,在批评下属时一定要注意技巧,尽可能减少批评的副作用和负面影响。向卡耐基学习,设身处地地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不伤害员工的自尊心,切忌捕风捉影和喋喋不休,抓住一个错误就不放的批评方式。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我们只有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错误,而用相反的方法来对待别人的错误,才能对自己和别人的错误有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所以批评对事不对人,是为了让下属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错误,从而更出色地完成任务。

三、职场中人易存在的心理问题

第53天 上班恐惧症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都市白领不但不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反而越来越讨厌工作,甚至对上班产生了恐惧,这无疑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心理出了问题,应该采取措施,排遣压力。

案例

陶红是北京某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她找到一份薪酬不错的工作,这让同学都很羡慕,家人也很高兴,但是随着去公司报到的日期临近,她也越来越焦虑烦躁,有时甚至吃不下饭,夜夜失眠,尤其是当日期越近,她就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恐惧。

点评

陶红患上一种叫做“上班恐惧症”的疾病,这种病表现为对上班感到恐惧,越是临近工作时间,越是紧张焦虑。这种恐惧可能是出于对工作本身的担忧,对自身的能力缺乏了解,或者对于人际交往的恐惧担忧,加上初入职场,自身的阅历不够,无法进行很好的角色与心理转变。其实只要我们调整认识,告诉自己不能永远在象牙塔中生活,工作可以让我们实现自身的价值,从工作中也能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所以工作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多接触社会可以帮助我们克服人际交往的恐惧对于工作中的挑战与困难我们要增强信心克服,不要过于紧张,多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高,相信我们就会不再惧怕工作。

第54天 假期综合症

经过长时间繁忙的工作,身体就像发条一样转个不停,总算盼来了一个假期,人们欢心雀跃,在假期里把节目安排得满满当当,于是长假过后,问题就来了。

案例

在外企工作的赵小姐春节长假期间狂吃海喝,抱着电脑,电视没日没夜的看韩剧,老同学,亲戚朋友的聚会一拨接一拨,忙得不亦乐乎,但在上班前的晚上突然想到醒来后又要面对复杂的办公室人际关系及繁重的工作压力就开始失眠,一想到又要见到领导就心慌。早上上班前,看着黑黑的眼圈就是不愿离开家,一会儿检查煤气,一会儿检查水龙头,又往返了几次检查门锁好没有,好不容易到了公司就哈欠连天。

点评

赵小姐是患了“假期综合症”。放假是为了休息,但是对于赵小姐等一些上班族和学生来说,假期可要尽情的娱乐,好好弥补一下自己,于是暴饮暴食,在假期中过度放松或过度劳累,打乱了自己的生物钟,所以长假过去,对上班就不适应,出现了疲劳、烦躁、恐惧等症状对工作造成影响。防止假期综合症就要学会自制,在假期不能过于劳累,要保持正常的作息,合理饮食,适度饮酒,要注意节制,不整天对着电脑或电视,可以适当去户外运动,散散步,爬爬山,总之劳逸结合,不吃太多油腻的食物,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能在假期得到很好的放松和休息。

第55天 职场休克症

你是否感觉从事多年的工作已毫无激情?你是否觉得本职工作驾轻就熟没有挑战?你是否感觉江郎才尽,对工作提不起兴致?你是否觉得不管再怎样努力可是事业的发展仍然停滞不前。

案例

在电脑培训公司工作的小王,五年来一直从事培训工作,他说:刚开始工作时很有想法和热情,但现在对工作太熟悉了,从工作中再也找不到新意和挑战,每天觉得就是像在例行公事,没有任何成就感和满足感。他现在也很苦恼,想换个工作,但又觉得除了这种工作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点评

无论对刚参加工作的人还是已经有了多年工作经验的职场老手,都可能在某一时期对工作感到厌烦,对职业生涯感到迷茫,心理学家称为“职场休克”。职场休克多出现在长期从事一种工作,对工作积极主动且认真负责的人身上。职场休克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如果过渡得好,可能以后的事业更上一个台阶,如果没能很好调节也可能影响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那我们该如何做好心理调试,安稳度过事业中的瓶颈期呢?可以休息一段时间调节好心态,重新审视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其实瓶颈期的到来也说明很久你都没有接触新的知识了,所以可以在这段时间给自己充电,或者从工作中寻找乐趣和新的激励点,也可以换一个工作环境试试,重新确立更高的奋斗目标。

第56天 职场“诬陷门”

在工作或生活中你遭到过别人的诬陷吗?

案例

刚参加工作的小陈看到办公室的女秘书小张和单位领导经常一起出去办公,心中有种酸酸的感觉,办公室的姐妹们也在议论,小陈现在威风了,能接触高层次的人,把我们姐妹都忘了。后来,一次公司例会上,领导表扬了小张工作认真,签合同时给公司挽回了损失。小陈听了心里很不服气,回到家里竟然连夜编造了一封关于领导和女秘书的“桃色故事”的邮件,后用Email发到上级及同事的邮箱里,过了几天上级来人调查此事,发现小陈是谣言的始作俑者,就把她开除了。

点评

有的人以陷害别人为乐趣,也有的人明白陷害别人有违道德但还是做出陷害别人的事,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人的自私、嫉妒心理在作祟,就像上文中的小陈一样,因为平时看到小张很风光,又穿金戴银的便产生嫉妒之心,由嫉妒虚荣之心而产生陷害别人的险恶用心,不仅使自己的良心受折磨,也丧失了人格,导致最后成为众矢之的。那如何去除诬陷心理呢?首先我们应该增加自信,每个人都有优点,我们应学习别人的长处,应该想怎样迎头赶上,而不是用贬低别人的方法抬高自己。不要把自己的利益看得过重,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第57天 初涉职场不适应

当又一届毕业生扛着行李走出校门,他们注定无法再回到曾经美丽温馨的校园,更回不到过去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只有尽快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案例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小范,毕业半年换了三份工作,他总是在抱怨工作压力太大,任务太重,陌生的环境和人际的压力也让他时时像一个紧绷的弦一样,一刻也不敢放松,他认为是工作不适合他,于是从这家“跳”到那家,可是跳来跳去,他发现所有的工作都是一样的累人,都是一样的有压力。他现在仍在找工作,同时也对自己进行了反思。

点评

小范就是因为初入职场,所以产生了不适应,没有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一项追踪调查表明,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后,“适应良好”的人数仅占34%,可见,大多数毕业生都会产生不适应,因为浪漫的校园文化,宽松的学术氛围都与职场紧张快节奏的步调不相一致。学子们进入社会突然发现生活节奏变快,压力变大,同时,有的人对社会认识不足,把未来的工作幻想得过于美好,因而在真正的工作中就会产生失落感。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了更快的适应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实习或参加公益活动更多得了解社会,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抗挫力,尽快得完成角色转换,给自己做好定位和职业规划。新人就像一张白纸,是职场中的“菜鸟”,同时也意味着无限的可能。

第58天 人未老,心先衰